书城工具书孕产胎教育儿1000问
14889400000404

第404章 如何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把握培养语言能力的关键期:2~4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一旦错过,就会成为心理上的某种缺陷,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注意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形成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人们在听的过程中,语言仅仅是以声音的形式存在,作用于人体的听觉器官。它只是一种输入信号,其本身并无任何意义,人们在听懂即理解其中的含义时,它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语言输出是语言通过大脑的语言中枢器官,在人得思维的基础上,把自己需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发音器官输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言自语,就是孩子通过外部表达内在进行思维的具体表现。家长在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把语言的音形外壳与其本身的语义结合起来,否则鹦鹉学舌似的训练,不但无法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时间久了还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许多家长对孩子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时,往往缺乏计划性、目的性、系统性和持久性。一些家长在孩子咿呀学语时,往往出于逗孩子玩的目的教他说话,而到孩子两三岁时,错误地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说话而撒手不管,以至错过了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家长要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也不可不闻不问。

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家庭藏书情况、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兴趣等,都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影响。

家庭成员如果说话粗俗、词汇贫乏,必然会从负面影响孩子。特别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父母,一定要注意提高文化素养,注意语言美,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典型。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为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孩子说话时速度要慢,口齿清楚,语调温和亲切,不可用严厉的语调和孩子说话,也不要恐吓或者在他面前讲别人的坏话,家长对孩子说话,要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消极的、禁止性语言,多用提问的方式,少用命令的方式。语言对孩子的行为有强化的作用,对好的行为,父母要多讲、多鼓励。对不好的行为,要尽量避免强化它,最好是少议论。或者从其他角度,如经济方面去讲。

此外,父母要注意防止孩子口吃,孩子在两三岁时容易发生口吃。父母不要讥笑孩子,或让他与别的很善辩的孩子在一起讨论问题,或是与孩子抢着说话,使他想说话,却因没有机会而心急,说话结巴,造成口吃。对孩子的口吃,家长切忌厉声责备。

温馨提示:

总之,幼儿期间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父母要把握好这个时机,抓住一个“勤”字,教孩子学习语言,让他多看、多读、多写,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