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孕产胎教育儿1000问
14889400000430

第430章 为什么不要让孩子过早学奥数

幼儿园并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学前儿童也还没有真正学过数学,如果此时进行“奥数”培训,既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又超越了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是典型的揠苗助长。迫使儿童学习根本不能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犹如让刚刚学会坐的孩子去站立,让刚刚学会爬的孩子去奔跑,打乱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秩序,结果只能导致儿童“厌其苦”、“畏其学”,从而丧失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甚至会伤害孩子的身体与心理。

数学的学习是从小学正式开始的,幼儿园进行的数学常识的学习,是结合日常生活随机进行的,理解生活中简单的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手段探索事物,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入小学之后正式学习数学打基础。学前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觉行动思维,中期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到幼儿晚期才发展为抽象思维的萌芽。幼儿的知识学习也应该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而“奥数”的内容,一般都是十分抽象、难以理解的,幼儿只能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结果使得幼儿在小学正式学数学的时候却自以为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降低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导致“一知半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实在得不偿失。世界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也曾表示,真正好的数学家对于数学以外的其他学科都有很全面的兴趣和了解,单纯的“奥数”训练培养不出大数学家,他们总是习惯于解决别人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发现问题,缺乏较强的创新能力。

家长们给孩子报名学“奥数”,是希望孩子能够获得超前教育和训练,希望孩子将来进入小学以后,学习起点比别人高,能在学习的竞争中占据优势。提前进行一些数学教学和训练,可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占有优势,但由于这种优势完全是靠人为的力量获得的,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即或是有一些优势,但也可能只是一时的优势,不见得能保持下去。

有这样一个研究很说明问题。美国北卡罗米纳大学做过一个实验,把175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由父母按照一般条件进行教养;另一组则从3个月开始就提前进行早期教育。之后,每15个月测验一次,发现接受超前教育和训练的孩子智商平均高出15点。然而,并不能以此得出这种早期教育的优势能一直保持下去,因为有些孩子在进入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逐渐丧失了这种优势;而接受父母循序渐进教养的孩子,后来却通常都赶了上来。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任意进行超前教育和训练,不见得是一件有益的事。进行超前教育和训练的人,自认为进行超前早期教育就一定会“早出人才”,这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是一种推测而已,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证实。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烈伊捷斯说过:“儿童超过自己年龄的发展,对于判断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不能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不排除缺少早期发展,后来却发生跃进的可能性。”许多事实都已证明了这一点。

学前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如果放任自流,任其自由发展,不进行必要的培养教育,是不好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当抓紧时机及时进行培养教育。但也不能任意超前,太随意、太超前了,从近期眼前的效果看,可能很好,但最终的结果却不见得令人满意。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温馨提示:

恐怕哪个家长也不愿意培养出“既不丰满也不甜美”的“早熟果实”吧。奉劝那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头脑要冷静,不要被那些不负责任的宣传所蛊惑,不要让孩子过早地背上生活的“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