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孕产胎教育儿1000问
14889400000546

第546章 为什么要让孩子多画意愿画

(1)丰富想象。3岁孩子的想象水平较低,创造性的成分很少。当孩子长到4~5岁,随着知识的丰富、语言的发展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有了一定的创造成分,表现为喜欢画意愿画。在绘画中通过自己的构思、描述来夸大主题,内容上也不仅仅反映自己周围生活中的事件,而且能表现离现实生活稍远的事物。为此,家长要高度重视对孩子的这种创造力的保护,同时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机会,鼓励孩子去发挥这种能力,允许孩子大胆地去探索这变化万千的大千世界,从中获得知识和力量。

(2)陶冶性格。绘画的过程,孩子利用色彩和造型来描绘周围美好的事物,通过描绘,表达孩子对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憧憬,激发起孩子勤学好问、积极愉快的情绪。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可以引导他通过绘画来表达他的内心世界,鼓励他讲述自己的作品,训练他的表达能力,培养他活泼开朗的性格。而对性格外向好动的孩子,让他通过绘画活动集中注意力,让他坚持在一定的时间内安静地绘画,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

(3)培养情感。孩子在有情节的意愿画中,需要构思好与坏,美与丑的形象,在手法上要运用色彩、造型去表现。如孩子常把美的形象用较鲜艳的红、粉等色涂染,而对丑的形象多用较暗的黑、灰、棕等色。从形象上看,常把好的形象画得很大,把坏的形象画得很小。这些都表现出孩子爱憎的情感和是非观念。比如:某个孩子,画一个小人拿一个小苹果,旁边画一个大人拿一个大苹果。画完他说:“小人是我,应吃小苹果,大苹果给妈妈吃。”反映出尊敬长辈和谦让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情感。

温馨提示: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当遇到事情尤其是和孩子密切相关的事情时,父母应该征求孩子的意见,并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总以为孩子太小,根本没有思考问题的能力,跟他们商量没什么用。

当然,生活中有些大人的事情是不必让孩子知道的,但是有些事情却完全应该让孩子参与讨论,尤其是关于孩子的一些事情。尊重孩子的意愿,遇事经常和孩子商量,是对孩子的一种赏识和尊重。

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仅是因为孩子有权知道自己的事情,这更是对孩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赏识,相信孩子有能力分析和决定家庭中的事务。

孩子和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平等的。父母在决定一件事情之前,不妨听听孩子的意见,有时候孩子的意见非常重要,甚至能对整个事情产生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