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孕产胎教育儿1000问
14889400000557

第557章 为什么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劳动

现在孩子在家是“独生子”,同时承载着两家两代人所有的希望,于是总是被家人宠着、惯着,即便是洗碗、扫地之类最简单的事情都不让做,更别说要他们自己做饭了。也有一些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主要是怕影响孩子学习,可最终的结果是书没念好,倒是养出一条“懒虫”,只知道上网打游戏。正如一位中学老师所说,现在的孩子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懒得有些太不像话了。床铺懒得整理,衣服懒得洗,书包懒得收拾,甚至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去倒。和过去的公子哥儿、娇小姐也差不多了。造成现代孩子不爱劳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校方面来看,一方面是课程压力大,很少有时间去安排专门的劳动课;另一方面受到安全因素的制约,学校在组织孩子参与集体劳动时,担心组织劳动而导致孩子出现人身安全事故。在部分学校看来,因噎废食总比出现安全事故好。从家庭方面看,存在教育误区,认为孩子太小,与劳动无关;认为劳动会增加负担,怕影响孩子学习;认为现在生活富裕了,可以雇人干活,没有必要让孩子劳动。要知道:这些等于剥夺了孩子的劳动体验,使孩子错过了学习劳动技能的机会。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对青少年来说,劳动的作用不光是让他们学会生活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当前,虽然我们无须按照古人说的那样让孩子多吃苦头,但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却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将来可真是要“苦”了他们了。我国有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我们的孩子连最简单的家务活都不会做,将来要想在社会上做出大成绩,可能性真的很小。因此,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都应该鼓励孩子从小多劳动,鼓励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一些国家早就制订了青少年参加家务和公益劳动的法律,比如德国法律规定6岁以上孩子必须做家务,日本和新加坡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制订规章制度,小孩子必须参加清洁卫生运动。日本规定,小孩子每天参加劳动24分钟,英国为36分钟,美国为75分钟。

温馨提示:

劳动也是孩子的权利,要采取多种形式营造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氛围。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热情离不开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努力。鼓励孩子适当地参加劳动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可以避免孩子出现“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坏习惯,同时还可以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家庭、学校、社会要因势利导,鼓励孩子参与劳动,提高他们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并对孩子进行具体的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