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孕产胎教育儿1000问
14889400000662

第662章 儿童消化性溃疡是怎样形成的

(1)幽门螺杆菌感染(HP):HP可导致消化性溃疡病,这种微生物已证实是导致发生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目前,医学界已形成了一个新的共识——无幽门螺杆菌即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世界各国非常普遍,在婴儿时期,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据国内某大城市的一份调查资料,学龄儿童的感染率高达55.8%。

(2)饮食因素:食物对胃黏膜可产生物理性或化学性的损害,过量摄入生冷食物或暴饮暴食等,都可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黏膜层变薄、防卫能力下降、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袭能力增高,导致黏膜水肿、糜烂而发生溃疡。

(3)遗传因素:溃疡病与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为多基因遗传。从家谱调查来看,几代人同患溃疡病的并不少见,消化性溃疡病患者的亲属患溃疡病的机会要比一般人群高3倍。溃疡病患儿的父母中常有患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

(4)情绪因素:婴儿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缺乏对紧张情绪的调节,如持续和过度地精神紧张,抑郁和激动等都可头发溃疡病。例如学习负担过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恐惧、忧虑等的婴儿发生溃疡病的机会更多。

(5)环境和气候因素:气候的变化与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溃疡病好发于春初秋末的季节。据统计,美国人患十二指肠溃疡比患胃溃疡更多见,日本则相反,这就提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具有显著的地理环境差异。

(6)药物作用:药物的不良刺激作用,如阿斯匹林、利血平、激素等已被列为致溃疡的物质,许多解热镇痛药及治疗感冒的药物均含有阿斯匹林,如长期大量使用,均可引起溃疡病。

(7)吸烟:婴儿被动吸烟,烟雾中的尼古丁除了可引起胃液分泌紊乱和削弱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抵抗力外,还会增强幽门螺杆菌毒素的毒性。

(8)严重感染:大面积烧伤,严重营养不良和众数神经系统损害,可导致全身循环障碍,降低胃黏膜抵抗力,继发应激性溃疡,婴儿极易发生。

温馨提示:

慢性溃疡治疗的目的是解除疼痛,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和并发症。轻者主要靠调节饮食,宜少量多餐给予易消化食物,忌酸性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出血者不需绝对禁食,可给流食或半流食。如大量反复出血者则需暂时禁食让胃部休息,并到医院治疗。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关键。定时定量进餐,少吃零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过敏、过凉及刺激性食物。适度地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就餐时应有宽松的环境、愉快的气氛,精力集中,细嚼慢咽,不要边吃饭边看电视,家长切忌在吃饭时训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