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孕产胎教育儿1000问
14889400000694

第694章 为什么要慎挖幼儿耳屎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又称耳垢。耵聍中脂肪含量较多,水分蒸发后积聚起来成为一层层薄薄的耳屎;有时油脂未完全干结而呈半固体状态,可自外耳道流出,误认为脓液,当做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其实,脓液有臭味,而油状耳垢无气味。不论是干结的耵聍还是半固体状态的耵聍,量多后都可以阻塞外耳道使听力减退,或者在耳道内发出“悉索悉索”的响声,有的家长喜欢用发夹或者火柴梗去抠挖耵聍。虽然在眼睛的直视下进行操作,但毕竟没有耳鼻咽喉科医生来得专业,不熟悉耳朵的解剖结构,看不清耳内组织或用力不当,很容易将耳道深处的鼓膜刺破,使外耳道皮肤破损,继发细菌感染,如外耳道疖肿或外耳道炎。

温馨提示:

年轻的父母,如果认为孩子耳内有耵聍,可配3%的碳酸氢纳药水,一日2~3次,滴入外耳道内,连续3~4天,待耵聍软化后再由五官科医生在额镜、耳镜配合下直视取出,这样比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