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小说赏读
14889700000139

第139章 连城

题解

这篇小说选自《聊斋志异》卷三。作者借助神奇的情节描绘了乔生与连城一波三折的恋情,歌颂了他们二人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精神。

原文

乔生,晋宁人,少负才名。年二十余,犹淹蹇①,为人有肝胆。与顾生善,顾卒,时恤其妻子。邑宰以文相契重②,宰终于任,家口淹滞不能归,生破产扶柩,往返二千余里。以故士林益重之,而家由此益替。史孝廉有女字连城,工刺绣,知书,父娇保之。出所刺“倦绣图”,征少年题咏,意在择婿。生献诗云:“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蛾。”又赞挑绣之工云:“绣线挑来似写生,幅中花鸟自天成。当年织锦非长技,幸把回文感圣明。”女得诗喜,对父称赏,父贫之。女逢人辄称道;又遣媪矫父命,赠金以助灯火。生叹曰:“连城我知己也!”倾怀结想,如饥思啗。

无何,女许字于鹾贾之子王化成③,生始绝望,然梦魂中犹佩戴之。未几,女病瘵,沉痼不起。有西域头陀,自谓能疗,但须男子膺肉一钱,捣合药屑。史使人诣王家告婿,婿笑曰:“痴老翁,欲我剜心头肉也!”使返。史乃言于人曰:“有能割肉者妻之。”生闻而往,自出白刃,刲膺授僧④。血濡袍裤,僧敷药始止。合药三丸,三日服尽,疾若失。史将践其言,先告王。王怒,欲讼官。史乃设筵招生,以千金列几上;曰:“重负大德,请以相报。”因具白背盟之由。生怫然曰:“仆所以不爱膺肉者,聊以报知己耳。岂货肉哉!”拂袖而归。女闻之,意良不忍,托媪慰谕之,且云:“以彼才华,当不久落。天下何患无佳人?我梦不详,三年必死,不必与人争此泉下物也。”生告媪曰:“‘士为知己者死’,不以色也。诚恐连城未必真知我,不谐何害?”媪代女郎矢诚自剖。生曰:“果尔,相逢时,当为我一笑,死无憾!”媪既去。逾数日,生偶出,遇女自叔氏归,睨之,女秋波转顾,启齿嫣然。生大喜曰:“连城真知我者!”会王氏来议吉期,女前症又作,数月寻死。生往临吊,一痛而绝。史舁送其家。

生自知已死,亦无所戚,出村去,犹冀一见连城。遥望南北一道,行人连绪如蚁,因亦混身杂迹其中。俄顷,入一廨署,值顾生,惊问:“君何得来?”即把手将送令归。生太息言:“心事殊未了。”顾曰:“仆在此典牍⑤,颇得委任,倘可效力,不惜也。”生问连城,顾即导生旋转多所,见连城与一白衣女郎,泪睫惨黛,藉坐廊隅。见生至,骤起似喜,略问所来。生曰:“卿死,仆何敢生!”连城泣曰:“如此负义人,尚不吐弃之,身殉何为?然已不能许君今生,愿矢来世耳。”生告顾曰:“有事君自去,仆乐死不愿生矣。但烦稽连城托生何里,行与俱去耳。”顾诺而去,白衣女郎问生何人,连城为缅述之,女郎闻之,若不胜悲。连城告生曰:“此妾同姓,小字宾娘,长沙史太守女。一路同来,遂相怜爱。”生视之,意态怜人。方欲研问,而顾已返,向生贺曰:“我为君平章已确,即教小娘子从君返魂,好否?”两人各喜。方将拜别,宾娘大哭曰:“姊去,我安归?乞垂怜救,妾为姊捧帨耳⑥。”连城凄然,无所为计,转谋生。生又哀顾,顾难之,峻辞以为不可,生固强之。乃曰:“试妄为之。”去食顷而返,摇手曰:“何如!诚万分不能为力矣!”宾娘闻之,宛转娇啼,惟依连城肘下,恐其即去。惨怛无术⑦,相对默默,而睹其愁颜戚容,使人肺腑酸柔。顾生愤然曰:“请携宾娘去,脱有愆尤⑧,小生拚身受之!”宾娘乃喜,从生出。生忧其道远无侣。宾娘曰:“妾从君去,不愿归也。”生曰:“卿大痴矣!不归,何以得活也?他日至湖南,勿复走避,为幸多矣。”适有两媪摄牒赴长沙,生属之,宾娘泣别而去。

途中,连城行蹇缓,里余辄一息,凡十余息,始见里门。连城曰:“重生后,惧有反覆,请索妾骸骨来,妾以君家生,当无悔也。”生然之。偕归生家。女惕惕若不能步,生伫待之。女曰:“妾至此,四肢摇摇,似无所主。志恐不遂,尚宜审谋,不然生后何能自由?”相将入侧厢中。默定少时,连城笑曰:“君憎妾耶?”生惊问其故。赧然曰:“恐事不谐,重负君矣。请先以鬼报也。”生喜,极尽欢恋。因徘徊不敢遽出,寄厢中者三日。连城曰:“谚有之:‘丑妇终须见姑嫜。’戚戚于此,终非久计。”乃促生入,才至灵寝,豁然顿苏。家人惊异,进以汤水。生乃使人要史来,请得连城之尸,自言能活之。史喜,从其言。方舁入室,视之已醒。告父曰:“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史归,遣婢往役给奉。王闻,具词申理,官受赂,判归王。生愤懑欲死,亦无之奈。何连城至王家,忿不饮食,惟乞速死,室无人,则带悬梁上。越日,益惫,殆将奄逝,王惧,送归史。史复舁归生。王知之,亦无如何,遂安焉。连城起,每念宾娘,欲遣信主侦之,以道远而艰于往。一日家人进曰:“门有车马。”夫妇出视,则宾娘已至庭中矣。相见悲喜。太守亲诣送女,生延入。太守曰:“小女子赖君复生,誓不他适,今从其志。”生叩谢如礼。孝廉亦至,叙宗好焉。生名年,字大年。

异史氏曰:“一笑之知,许之以身,世人或议其痴。彼田横五百人岂尽愚哉!此知希之贵,贤豪所以感结而不能自已也。顾茫茫海内,遂使锦绣才人⑨,仅倾心于峨眉之一笑也。亦可慨矣!”

注释

①淹蹇:滞留困顿,谓科举不得志。②契重:投合,尊重。③许字:许婚。鹾贾:盐商。《礼记·曲礼》:“盐曰咸鹾。”④刲:割。⑤典牍:主管文书案卷。⑥捧帨:犹言奉巾栉、侍盥沐;意为居妾媵之位,给役侍奉。帨,佩巾,古代妇女用以擦拭不洁。《礼记·内则》规定:“少事长,贱事贵”都有“盥卒授巾”的礼节。⑦惨怛:忧伤,悲痛。⑧脱有愆尤:假若有罪责、过失。⑨锦绣才人:才学富艳、诗文精美的读书人。此指乔生。柳宗元《乞巧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

赏读

这篇小说作者借助浪漫主义的幻想,赋予主人公极大的自由,虚幻与现实共同构成他们生活的画面,充分展示了两位主人公的性格。连城对乔生有知己之德,乔生割膺相报,连城以魂相与。作者满怀激情地描述二人追求爱情的过程,实际上体现出了作者对当时令人窒息的封建礼教的不满,公开反对“礼节情”的传统礼教观念和男女婚姻必须讲究门第、必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观念。连城与乔生这种以相互爱慕为基础的自媒自主的婚姻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作者在他们身上闪出自己理想之花,体现了作者思想的进步性。

这篇小说想象离奇,情节安排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连城出所刺之图求题咏,意择婿。乔生献诗,合连城意,两人彼此视为知己。然连城父嫌乔贫,把连城许给盐商之子王化成,乔生绝望,此一波。不久,连城病,药中须男子膺肉一钱,王家不欲理睬。

连城父对人许诺:“有能割肉者妻之。”乔生闻之后毅然自割膺肉救连城。连城父史孝廉要履行诺言,而王家不允。此二波也。连城与乔生偶遇,彼此心有灵犀,心领神会,可不久连城死,此三波也。乔生偶入阴间,遇好友顾生,顾帮助连城返魂,重回人间,可连城好友宾娘也欲随之返魂,困难重重,此三波也,幸得顾生鼎力相拼,才能如愿。连城还魂后,王化成又来取闹且讼之公堂,官受赂,把连城判归王化成,乔生又失望,此四波。连城至王家只求速死,王化成惧,送还史家,史家送连城于乔生,两位有情人终成眷属。真可谓好事多磨,一波四折。作者借助离奇的想象,把现实与幻想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故事的发展处处呈现出真中奇幻、幻中有真的特点,极尽夭娇化,令人目眩神迷。

这篇小说在形象的刻画上,作者将自己对现实的深刻观察和生活理想完全熔铸到两个人物的身上,使他们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现实意义。语言简洁,刻画的两位主要人物栩栩如生。这是此篇小说的另一大艺术特点。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作者对“二美共一夫”的婚姻制度持赞赏态度,这是作者思想的局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