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南极北极哪里冷
14890300000008

第8章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达到的温度

激光现在已经很普通了,我们平常听的CD音响、电脑中的光盘驱动器,甚至一些学校老师使用的电子教鞭,都应用了激光器。但在几十年前,激光还是很神秘的东西。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受激辐射的理论,即处于高能态的物质粒子受到一个能量等于两个能级之间能量差的光子的作用,将转变到低能态并产生第二个光子,与第一个光子同时发射出来。这种辐射输出的光获得了放大,而且是相干光,即多个光子的发射方向、频率、位相、偏振完全相同。

此后,科学家们研究电磁辐射与各种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对粒子的能级分布、跃迁和光子辐射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0世纪5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拉姆发明了微波技术。稍后,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汤斯以及前苏联物理学家巴索夫和普罗霍洛夫分别提出了利用原子和分子的受激辐射原理来产生和放大微波的设计。1954年,汤斯终于制成了第一台氨分子束微波激射器,也称“脉泽”,能够产生频率为24GHz的微波。汤斯与巴索夫和普罗霍洛夫因此分获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汤斯等人将微波激射器与光学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提出如果一个系统中处于高能态的原子数多于低能态的原子数,此时只要有一个光子引发,就会使处于高能态的原子受激辐射出一个与之相同的光子,这两个光子又会引发其他原子受激辐射。这样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就导致了光的受激辐射放大,形成比原来亮得多的相干单色光。后来人们将这种光简称为“激光”。

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曼用高强闪光灯来激发红宝石水晶里的铬原子,产生一条纤细的红色光柱,当它射向某一点时,可达到7000℃的高温。同年12月,另一位美国科学家贾万成功地制造出第一台氦氖气体激光器。两年后,有3组科学家几乎同时发明了半导体激光器。很快,人们又研制成波长可在一段范围内连续调节的有机染料激光器。随后,输出能量大、功率高的化学激光器等也纷纷问世。

激光是一种完全新型的光,它具有前所未有的极强亮度和单一波长,方向性和波束平行度极高,很快被应用于加工业、精密测量、通讯与信息处理、医疗、军事等各方面。若人们利用激光对各种材料进行加工,能够在一个针尖上钻数百个孔;用激光测量地月之间距离时精度可以达到厘米量级;一根用激光传送信号的光导电缆可以携带相当于数万根铜制电话线的信息量;医疗上可用激光进行切割、止血、缝合等手术;很多激光武器和激光制导武器也已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