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你一生的修养
14891700000010

第10章 让修养常伴左右

有修养的人,犹如一首平凡而悠扬的歌,优美的旋律飘荡,浸润了生命的每一个季节;有修养的人,犹如一杯醇美的酒,细细品位,方能懂得其真正的内涵,才能感觉其沁人的芳香。如何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你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答案,这个答案在你思考过后的心领神会中。

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其他一切优点需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修身养性,言之修养。修养表现在外,其实质在内。人类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后天不断完善的,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首先,多读书,读好书。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多读书,就会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培根曾经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即读书有益。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这么多知识呢?如果没有了知识,我们怎样去辨别是非呢?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

总之,书籍能够充实人的头脑,使人们对事物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彻底认识世界,改变世界,促进人类的进步。人的认识就是在书籍文化中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但是,现代人知行脱节的现象比较普遍,也就是说,很多很多道德规范、人生哲理,我们是懂得的,但是却难以付诸实践。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定要做到“知行合一”。

其次,注重自我磨练。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行,圣心备焉。”这也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不断积累和深化的过程。所谓“自我磨练”就是要通过知识、品行的积累,不断使其巩固、强化,逐渐凝固成优良的品德。这种道德修养方法,实际上就是强调对人的道德意志的磨炼,只有不断加强对自我的磨炼,人才能步入更高的道德境界。

第三,内省、慎独。所谓“内省”,是指自己在内心反省自己的言行,扫除邪恶、伪善的部分,保留真、善、美的部分,并将其发扬光大。“内省”的修养方法,是一种自我锻炼的修养方法,就是用正确的原则和规范去要求自己,不断清洗、克服掉错误的认识。一个人只有在内心严于解剖自己,对一切错误的言行毫不留情地进行自我批评,坚决抛弃时,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符合时代精神的有修养的人。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无人注意的情况下,依然能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去思考和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慎独是一种境界更高、自觉性更强的自我修养方法。它不仅要求人们不要在暗地里做不道德的事,还要求人们从点滴入手,防微杜渐。不因为是小的好事而不去做,也不因为是小的坏事而去做,即古语所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此外,以下 “三改”、 “三受”、 “三敢”和 “三思”也是完善自我的修养的有效途径。

1、要改言、改性、改心: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如果我们说话不得当,或是说话没有艺术,就不容易得到别人的好感和认同。在性格方面,如果恶性不除,坏心不改,心里的贪瞋、愚痴、邪见、嫉妒、傲慢不改,就不容易在道德、修养上有所提高。所以要不断地“改”,改言、改性、改心,这有这样,才会不断地取得进步。

2、要受教、受气、受苦:在人生的旅途上,为什么有的人能不断地进步,有的人不进反退?原因是他不能接受,不能坦然面对。就像学生读书一样,有的人容易进步,因为他能接受;有的人不会进步,因为他一直在排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受教”,将一切困难、痛苦视为平常,并将其转化为促使我们的人生前进的力量。我们不但要学会“受教”,还要学会“受气”,一个人如果只能接受别人的赞美,无疑是不足取的,还要学会接受别人批评、指导,乃至伤害,能受气、受苦,才会有修养。

3、要敢说、敢当、敢做:有些人从来不敢表达自己,有意见不敢在众人面前发表,只在私下议论纷纷,遇事也不敢做、不敢承当。其实,不敢担当就不能负责,不能负责就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所以,只要是善事、好事,我们就应该要敢说、敢做、敢当。

4、要思想、思考、思虑:无论什么事情都必须三思而后行,思想是智能,凡事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去做,必能事半功倍。达尔文说过:“道德修养有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认识到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思想。”

§§第二章 品质修养:让你的人生更完美

一个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出来的品性、思想、认识等层面的综合因素既是品质修养。诚信、谦逊、热情等都属于有修养的好品质。诚信是立身处世的重要法宝,它要求我们做人做事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谦逊则是人类最好的一种品性,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不与人争。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加强自己的品质修养,以自谦的精神、自信的状态、自律的意识来面对人生中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