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你一生的修养
14891700000113

第113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修养

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每个人都是一张干净的白纸,他将完全依靠抚养和教育他的人们为他画上线条。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便开始接受教育了。孩子通过简单的模仿进行学习,榜样是最好的老师。阿拉伯谚语这样说:“一棵无花果树看到另一棵丰收的无花果树,同样就会变得硕果累累。”

这是因为,孩子的思想最容易受影响,他们接受力强、记忆力好。据说,斯科特对诗歌的热爱就是源于母亲和祖母对他的教育——在他还是一个婴儿时,她们就常常对着他的摇篮吟诵歌谣。童年教育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人们的一生。孩子会情不自禁地模仿他所看到的一切,一位哲人曾这样说:“如果把整个世界视为一所学校,一个周游世界的旅行者会受到全世界的影响,但这远远不及一个孩子的保姆对他的影响。”

通过对榜样的模仿,孩子的品德会不知不觉地慢慢定型。有些行为本身可能微不足道,但却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始终。它们就像从天而降的雪花,不知不觉形成雪堆,每片雪花都会引起雪堆的改变,只是不易被察觉,但雪花的堆积最终可能会变成雪崩。

行为的不断重复也是如此,一次又一次,并最终形成难以改变的习惯。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是好是坏,形成了品德的高尚或低俗。物品国古代的孟母三迁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孟子天性聪颖,模仿力强,跟着什么人就学什么人,孟母为了给儿子选择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一再搬迁,最后搬到学校旁边,使孟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成为一代伟大的儒学家。

总之,孩提时代的品德对一个人来说最为重要,后天教育只是一种积累和重复,基本框架是保持不变的。因此,“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说明,儿童时期受到的教育将会基本决定一个人一生的修养和品德。

诗人拜伦,留下了许多传世名作。但他的性格却很不好,任性冲动、自大叛逆、尖酸刻薄,还很急躁。他的母亲也是一个非常神经质的固执女人,她苛责儿子,常常嘲笑儿子的身体残疾。甚至经常会抄起火棍或煤钳向他砸过去,逼得拜伦四处躲避。这种不良教育形成了拜伦后来的病态性格,他终生生活在母亲的阴影里。他在自己的作品中痛楚地呼喊:“我的思想在痛苦中游荡,我在黑暗中久久徘徊,在黑暗的漩流中升起了永不息止的幻想和激情。童年时我未曾经历过母爱的柔情,少年时饱尝忧郁的毒药。”

与拜伦的经历相反,大文豪歌德在童年受到了正面和积极的教育,他有一位超凡脱俗的母亲。她开朗优雅,知识丰富,始终朝气蓬勃,非常喜欢鼓励年轻人上进,善于启迪年轻人的思想。在对歌德的整个童年教育中,她科学地运用了自己丰富的经验来教育孩子。歌德成名后,一位热心的旅游者拜访了歌德的母亲,进行长谈后感叹说:“现在我终于明白,歌德为什么会如此杰出。”歌德自己也非常感激母亲在他成长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他在谈到母亲时由衷赞叹道:“我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他终生都对母亲充满感激和赞美,可以这样说,没有歌德的母亲就没有歌德的成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榜样。在家庭中,他们是“心灵的磁场”,是“眼神的启明星”。幼儿时期,孩子经常模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而母亲对孩子行为和习惯的影响较之父亲也要大,她所树立的良好榜样至关重要。因为,家庭是女人的天地,女人的王国,女人在那里将主宰一切。母亲在家庭中对事务的管理权是毋庸置疑的,家庭成员凡事都要询问她。母亲是最常呈现在孩子眼前的范例和榜样,孩子下意识地观察和模仿着她。母亲的习惯便成了孩子的习惯,而母亲的品德也将显而易见地表现在孩子身上。

拿破仑·波拿巴经常说:“一个孩子一生的品行好坏完全取决子母亲。”他将自己的成长归功于母亲在家中对自己意志、精力和自控能力的培养。有人在拿破仑的一部传记中这样写道:“没人能命令他,除了他的母亲。母亲用一种温柔、严厉而又适当的方法使他热爱、尊重并服从自己,拿破仑从母亲那里领略了服从的意义。”

总之,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经历波折、焦虑和考验。在遇到苦恼的时候,即使不是为了从母亲那里得到忠告或建议,他们也一样会到父母那里寻求安慰。父母植入孩子心中的纯洁美好的思想观念,将长久地影响着孩子,逐渐促使其变成良好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