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你一生的修养
14891700000055

第55章 礼貌是交谈的基础

语言,是人类交换讯息、增进了解、建立共识和传承文化的主要工具;沟通,则是人类最频繁的社会互动模式。话,人人会说,不过有些人说话大家听了喜欢,进而有所启发;有些人一开口就让人不忍再闻。

礼貌说话,是待人接物的基本素养,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有无良好的家庭教育、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如果说纪律是约束,是要大家共同遵守而维护社会利益的,那么礼貌用语则是自觉的、发自内心的真诚和人格魅力展示。作为现代人,我们必须与他人建立和睦友好的人际关系,彼此互敬互爱,共同为社会发展尽力。

讲礼貌的人,不论何时都显现出一种美的光彩、仪表和风度,表现出明亮的心灵和良好的修养。文明礼貌的语言更是滋润人际关系的雨露,是沟通组织与公众关系的桥梁,是维持交谈者双方良好关系的纽带。没有文明礼貌的语言,很难想象人与人之间能和睦相处,交谈能深入下去。

总之,语言是思想的衣裳,谈吐是行动的羽翼。它可以表现一个人的高雅,也可以表现一个人的粗俗。言谈高雅即行动之稳健;说话轻浮即行动之草率。如果你要接通情感的热线,使交际畅通无阻,就应得体地运用礼貌语、称呼语。

在一个十字路口,一名打扮高贵的中年女士向身边的交通协管员问道:“喂,问一下,怎么到马路对面去啊?”协管员头都没回地说:“下回说话带上主语,客气点。”然后顺手一指,“直走,桥下过马路!”这名女性悻悻然离去,协管员也没好气地冲周围的人抱怨。

很简单的一个问路,却因为问路人不懂得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而造成了双方的不愉快。其实,这位女士只需在问路时加上几个简单的词语,比如,“您好!请问……”,敬称“您”再加上“请”,相信协管员在回答问题时会客气得多。从协管员这方面来说,虽然问路人说话不礼貌,但也不需要动气,更不需要针锋相对。他可以先使用礼貌用语指路,然后再婉转地提醒问路人注意礼节。

其实,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了“请”、“您好”、“谢谢”、“对不起”这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果能恰当使用,既能在主观上使人感到身心愉快,又能在客观上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一批应届毕业大学生在实习时被老师带到某部委实验室里参观。在会议室里等待部长的到来时,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名同学还问了句:“有绿茶吗?”轮到一个名叫刘建宇的同学时,他轻声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您了。”秘书抬头看了他一眼,微笑着回应道:“同学,不客气。”。

部长走进来和大家打招呼后说道:“欢迎同学们到这里来参观,今天我跟大家讲一些相关的情况。我看同学们好像都没带笔记本,这样吧,王秘书,请你去拿一些我们部里印的纪念手册,送给同学们做纪念。”同学们都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了部长用双手递过来的手册,看到这种情况,部长的脸色很难看。当部长走到刘建宇面前时,他礼貌地站起来,身体微倾,双手接过手册,说了一声“谢谢!”部长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刘建宇的肩膀说:“你叫什么名字?”刘建宇照实回答。部长微笑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两个月后,毕业分配表上,刘建宇的去向里赫然写着该部委的实验室。有几位颇感不满的同学找到辅导员导师:“刘建宇的学习成绩最多也就算个中等,凭什么选他而没选我们?”导师看了看这几张尚属稚嫩的脸,笑着说:“是人家点名来要的,其实你们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但是除了学习以外,你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修养也是一门课。”

有“礼”之言,真是让人倍感心情畅快,又有意外的收获呀!在实习生活的无意竞聘中,刘建宇以言语礼节胜出,同时也给其他缺乏起码的礼貌素养的同学敲了一次警钟。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文雅、和气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礼貌用语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基本原则,它不仅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还能拉近双方间距离,从而使交流更顺利。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说话都不得无“礼”。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正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用的礼貌用语,有利于营造双方相处的融洽气氛,不仅给予了对方充分的尊重,也表明了自己的修养。

在现代商业活动中也是如此,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个容易忽略的小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就有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搞得客户不痛快,也为自己司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多日的努力不仅大打折扣,也失去了做人的面子。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一声情真意切的问候、一项细致周到的服务,宛如清新之风扑面而至,让客户倍感心情畅快,对公司的满意度随之提升,同时,也显露出个人不俗的品位。

因此,在交谈时你不妨这样做,取得客户的满意:谈吐文明礼貌,称呼用词恰当,交谈时语义明确、用语贴切、语气谦和。注重用语规范化,针对不同的人群使用不同的语气、语速。交谈过程中不妨多说几句“您好”、“对不起”、“谢谢”,要深信“礼多人不怪”、“一句好话暖人心”等古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