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你一生的修养
14891700000097

第97章 荣辱不惊,淡泊明志

荣辱不惊,淡泊明志,是一种处世智慧,更是一门生活艺术。人生在世,总会有有荣有辱,有褒有贬,有毁有誉,这些都是常规现象,无足为奇。古人云:“君子坦荡荡。”为君子者,不妨荣亦坦然,辱亦坦然,豁达大度,一笑置之。得人信宠时不轻狂,莫忘“贺者在门,吊者在闾”;受人侮辱时忌激愤,犹记“吊者在门,贺者在闾”。如此清醒应对,便不难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古往今来万千事实证明,凡有所成就者无不具有“宠辱不惊、顺其自然”这种极可宝贵的品格。

黄志红是浙江金华兰溪人,出生在西安,成长在上海。一个偶然的机会,省里体校里的铅球老师选队员看中了她,从此铅球与她的人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1978年进业余体校,半年以后就开始练铅球,几天之后,就发现自己的刚性有余,柔韧不足。教练就建议她干脆扔铁饼去,她握起铁饼一转圈就头晕,她怎么投怎么晕,怎么也不行,最后还是顺其自然地扔铅球去了。每天枯燥无味地扔了捡,捡了再扔,千百次地重复一个动作,许多铅球运动员都受不住这样机械的生活,想尽办法离开这冰冷的圆球,而黄志红却练得津津有味。圆圆的铅球,圆圆的笑脸,黄志红拿起铅球就感觉很有激情和力量。不为成绩的提升而骄傲,也不为成绩下滑而懊恼,始终保持宠辱不惊的劲头,运动员最难得的就是淡泊明志的心态,把得与失看得太重反而不利于发挥自己的水平。顺其自然就放松了心态,正是这样的心态和行动,成就了黄志红的冠军梦。1991年世界杯田径赛冠军,1992年巴塞罗纳奥运会银牌,1993年斯图加特世界田径锦标赛冠军,1995年哥德堡世界田径锦标赛银牌,黄志红成了中国田径队的一抹亮色。

操练室里,一次次的投掷,一次次的伤痛,黄志红没有放弃,她从点点滴滴的进步中体味到了追求的快乐。捧得金牌,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令全世界瞩目,黄志红更是快乐的。走下奖台,回归寂静,面对失去和艰辛,黄志红仍然是快乐的。不快乐似乎就不是黄志红,宠辱不惊正是一个成功的运动员最为难得的大智慧、大胸怀。

黄志红的身上体现了这样一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无疑,这是一种轻松自如、大智大慧的心境,这是一种真实自然、不困于名利的心境,这种心境使人活得超脱。人生在世首先是活出自己,没有必要受困于别人的说三道四,用别人的态度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贵在活得平和,顺其自然。

许多人说自己活得太累了,一点也轻松不起来。因为他们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上司的一个难看的脸色,就会让他思虑半天,担心这脸色就是给自己看的;老板一句不经意的牢骚也会让他彻夜难眠。得宠便张狂不已,失宠时便自暴自弃,甚至做出种种失去理智的极端的举动。这样做人未免太看重自己,太在意得失了。

得到宠爱就自高自大,失去宠爱就垂头丧气,这是宠辱都不安生、宠辱都失掉奉真的心态,把荣辱这样的祸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重要,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这是错误的观念。

黄永玉是响当当的大画家,他的《金丝猴画》印成邮票后,“丝”都被“炒”掉了,成了名副其实的“金猴”。他画的一幅猫头鹰更是价值不菲。散文写得更美,《太阳下的风景》成为爱好文学的青年爱不释手的经典范文。对于自己作画、作文的成就,黄永玉总是淡然视之,他说:“这些都是没有修饰的自然体现,自然的东西反而更有生命力。做人也要学会自然一些。”

黄永玉作画与他做人一样,不刻意模仿前人和名家,而是顺其自然地吸收他人好的画风,因而形成了不中不西,自成一派的作画特点,甚至他自己都说他是个打野食的人。他的表叔沈从文的处世思想对黄永玉影响很深。他引用了沈从文对自己的教诲:做人要顺其自然,摔倒了赶快爬起来,不要留恋你砸的那个坑;充满了爱去对待一切;死死抱住自己的业务,不要放松。看淡失败与成功,做出了成就也不要飘飘然。

在这繁华的大千世界,有太多的欲望和诱惑,令很多人难以抵挡。人生在世,倘若不能修炼自己的心境,那么,人很容易随波逐流,很容易陷入各种欲望的旋涡,纠缠不清,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赔了夫人又折兵”。谁都会有各种欲望,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人若有谁说自己无欲无求那绝对是虚伪的,就连得道高僧也有欲望,他们的欲望是在佛法上的追求,是在修道上的追求。但是,人如若整天只谈欲望,人生的目标只是盯着欲望,那么,人会变得很功利、很市侩、很势利,那么,自己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有形或无形的思想和心理上的压力,很容易让自己走人偏执的歧途。

人生,需要荣辱不惊、淡泊明志,并应该学会随遇而安、能屈能伸。对人生充满希望,对生活抱有乐观的心态和丰富的情感,对人生中具体的事情又看得很淡,不必看不开想不通,也不必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如果能实现那最好,是幸运,值得高兴,但也不要得意忘形,拥有这种心态的人,人生也会越来越美好。

所以,人生在世,首先应当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在得失荣辱面前达到了不惊也不喜,有了这种境界,人的精神世界就会开阔,人生就会得到心灵的宁静,正如古人云:“唯有淡泊明志,才能宁静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