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别人喜欢你的18种沟通方式
14892400000002

第2章 沟通改变我们的生活

要想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就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一句俗话说得好:沟通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沟通却是万万不能的。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进步,社会关系也越来越复杂,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和谐、融洽、真诚的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以及上下级关系呢?也许我们能够给出很多的答案,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所有答案的根本应是沟通。

媒体曾经报道:在重庆市解放碑人才大市场的“白领e族”高级人才招聘会上,一位拥有计算机仿真专业博士学位的博士生,面对人事经理要他做个自我介绍的简单要求时,除了一个劲地告诉人事经理看简历外,他所做的只是不断地重复诸如自己是哪里人、哪个大学毕业等一些基本信息,结果,很多公司都婉言拒绝了这位博士的求职申请。某公司的人事经理说:“我们不会招聘一位沉默寡言,连自我介绍都不会的员工,哪怕他是博士”。的确,如果一名员工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很难与其他同事沟通,也就谈不上与团队成员合作去完成任务。

其实,不论是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是各种因素平衡交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系统必须是开放的,不能与其他系统进行沟通的系统只能是死系统。连与他人交流都成问题,即便拥有博士学位能力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善于沟通,应该是每一个希望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几年前,有一对外地来的夫妻在老王家所在的小区新开了个铺子卖蒸菜,如蒸猪肉、牛肉、排骨、扣肉之类。第一次去时老王买了一碗土豆,女老板对老王笑容可掬地说:“老顾客,我们是自然要优惠的,买一送一。”她送老王一碗土豆。老王心想,“估计她把每一个人都叫做老顾客吧!”回去后老王的爱人说土豆很好吃,于是隔几天老王又去铺子。这一回女老板可能真的认识老王了,笑得更殷勤。老王买了一碗牛肉,再次获赠一碗土豆。老王说:“其实,我们是觉得你的土豆好吃才来的。”女老板马上说:“是吗?您是老顾客,下次您就是不买肉光来拿一碗土豆都可以。”菜好吃,人会说,一来二去熟悉了,老王便成了回头率较高的顾客之一。但凡家里来个客人,他总要去买点。

前后两个故事一对照,我们不能不承认,那位博士在沟通能力上远远不如这个女老板。可见,在现代交际中,是否能说,是否会说,以及与言谈交际相关的能力的强弱,切实地影响着个人的成败。

历史上,孔子运用语言艺术开展教育;晏子使楚口才不凡;苏秦以雄辩之才挂起六国相印;张仪四处游说人为魏相;范雎说秦王;触龙说赵太后;蔺相如完璧归赵;诸葛亮舌战群儒……到了近代和现代,也出了梁启超、孙中山、鲁迅、毛泽东、周恩来、闻一多等许多能言善辩的大师巨擘。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确,跟那些有知识而且善于沟通的人交谈,比听雄壮的音乐更能振奋我们的精神,美好的语言总是带给人们无比的愉悦和欢畅,同时也大大地增进了人们之间感情的融洽。

难怪美国著名的演讲口才艺术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关系、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

确实,千亏万亏吃得,但是,不善于沟通的“哑巴亏”绝对吃不得!

从另一方面我们再审视一下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的诸多不理解他人或者是抱怨他人的现象:父母们抱怨自己不能接受儿女们过于新潮的观念,而儿女们也经常抱怨自己的父母太过于固执和保守;军官们总是责怪士兵不听从自己的指挥,而士兵则也常常指责军官们缺乏人情味;下属常常抱怨领导太专制,刚愎自用,一派家长作风,而领导则经常批评下属缺乏责任心,不能够专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多不能够相互理解的情况呢?我们相信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回答:“缺乏沟通”。的确,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需要沟通,对它的态度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既然,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沟通。那么究竟什么是沟通呢?

《大英百科全书》认为,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所谓的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交换信息的过程,它是一个人获得他人思想、感情、见解、价值观的一种途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知识和想法,也可以消除误会,增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