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孙子兵法
14892500000020

第20章 谋攻篇

本章综述

本篇论述用计谋征服敌人的问题。孙武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善中之善者”,“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地强迫敌人屈服投降是最理想的作战方案,“破国”、“破军”、“破旅”、“破卒”、“破伍”地用武力击破敌人则次一等,是“非善之善者”。

怎样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呢?孙武认为上策是“伐谋”,其次是“伐交”,再次是“伐兵”,即主张通过政治攻势、外交手段和武装力量来征服敌人。“伐谋”,指以己方之谋略挫败敌方,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认为伐谋是最好的战争手段。伐谋的实质是指敌人正在或即将要施行其谋划时,能窥破其谋,揭穿其谋,破坏其谋,借以实现己方的政治目的。在与敌人作战时,如果敌强我弱,应该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敌人,做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即有10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5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设法分散敌人,和敌人的兵力相等就要善于战胜敌人,比敌人的兵力少就要善于退却,战斗力不如敌人时就要避免与敌人作战,不能强拼硬打。孙武在此篇中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光辉思想,认为谋略必须建立在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基础上。

一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文”

孙子说:一般的战争指导法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为上策,而击破敌国就略逊一等;使敌人全军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击溃敌人的军队就略逊一筹;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用武力击垮它就逊一筹;使敌人全卒完整地降服是上策,用武力打垮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溃它就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并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这才算是最高明的。

“心得”

孙子在这里提出了全胜论的战略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军事斗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安国及保民,但战争必然要付出许多财物与性命等沉重代价,即使百战百胜,终究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因此孙子提出了“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主张。他认为大至敌国、敌军,小至敌之卒、伍,都能不战而使其屈服。历代战争中许多谋臣良将,都是将主要的心力放在战场之外,主张以谋略取胜,以武力威胁和政策攻心相结合,或施以恩信,或晓以大义,或说以利害,或以敌制敌,或大张声威,或大军压境,或断其归路,或绝其粮草,这些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求全求胜的光辉战例。

烛之武说秦师,就是利用敌方盟国内部利益的矛盾,分化瓦解对方,拆散其联盟达到屈人之兵、不战而胜的目的。秦穆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晋秦伐郑。郑国使者对秦穆公说,郑亡对秦不利,一是帮助晋扩大了地盘,增加了实力,二是秦对晋有恩,晋却有恩不报,食言自肥,筑城以秦为患,三是晋贪得无厌,亡郑后必伐秦。一番话,秦郑反敌为友,缔结盟约,晋也只好罢兵。

在商战中,一味地拼价格、拼成本,想借恶性竞争来打击对手,这是非常愚蠢的,而且往往得不偿失,有时甚至会造成两败俱伤的恶果。孙子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谋攻的最高原则,同时也是战略的最高目标。许多企业常常会利用广告效应,造成一种声势,为自己的商品赋予一种商业以外的意义,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消费者认同,顺利进入新市场。

法国的白兰地公司生产的白兰地在国内虽然盛名卓著、畅销不衰,但在美国却一直难以打开销路。公司曾制定了许多销售计划,都收效甚微。后来有人献上一计,提出利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67岁生日之际,来个锦上添花。公司决定淡化白兰地的销售色彩,转而透过媒体向美国人宣扬两国的传统友谊,让白兰地以友好使者的身分进入美国。为引起两国国民的注意,公司宣布了赠送程序:先由专机送往美国,再由身着法国传统服饰的法国青年带着礼品进入白宫,然后在白宫的大草坪上举行隆重的赠酒仪式。消息传开,立刻成了热门话题,人们都争相一睹这名贵礼品的风采。艾森豪威尔生日这天,在大量表示两国友好的宣传标语的烘托下,这两桶窖藏67年的白兰地酒终于亮相,几乎把总统的生日宴席变成了白兰地的展示会。于是,争购法国白兰地的热潮在美国骤然掀起,法国的白兰地终于昂首阔步进入美国市场。

二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原文”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译文”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联盟,再次就是直接与敌人交战,击败敌人的军队,下策就是攻打敌人的城池。选择攻城的做法出于不得已。

“心得”

在血与火的决斗中,智慧之花常能结出胜利之果。孙子在这里提出了以谋制敌,夺取全胜的战略思想。通过战争让敌人屈服有“智胜”和“力胜”两种方式,相应就有“全胜”和“破胜”两种结局。“智胜”对方,我方付出的代价不大,有助于保存实力;“力胜”,我方付出的代价大,各种损失不可避免;“智胜”能安国、保民,“力胜”将造成国弊兵疲的局面。因此,孙子主张用谋略来制胜,通过“力”与“智”的完美结合,力争不战而屈人之兵。

历史上,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每次必输,他总是以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所以屡战屡败。孙膑教他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就可以三局二胜,赢得全局,田忌按孙膑指点,果然赢了齐威王。马还是那些马,顺序一变,胜负迥异,可见“谋”的重要。

孙子“上兵伐谋”的策略在市场竞争中同样重要。商战既是经济实力的对抗,更是智慧的较量。通过“伐谋”而获得成功,通过计略而战胜对手,既可保存实力,又能占领市场,这才是上策。

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红高梁》当初在德国首映时,正是利用了孙子“伐谋”的策略。国外电影界十分重视对影片的“包装”,特别是一部巨片的首映会,往往不惜成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红高梁》在德国举行首映会时,别出心裁地赠送每位观众一件红色粗布对襟小褂,小褂的背后还有三个汉字:红高梁。小褂受到了观众的喜爱,电影散场后,观众们不约而同地把小褂穿在身上,一时间,戏院、街头等公共场所,到处可以见到“红高梁”三个字。没有看过《红高梁》的德国人,争先恐后地涌入戏院,期望一睹《红高梁》,同时,也期望获得一件珍贵的红色粗布对襟小褂。在电影节期间,《红高梁》的卖座率一直是直线上升。

三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

“原文”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译文”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不是靠交战,攻占敌人的城池也不是靠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更不是靠久战。一定要用全胜的战略争胜天下,这样才不使自己的军队疲惫受挫,又能取得圆满、全面的胜利,这就是以谋略胜敌的标准。

“心得”

俗话说:“杀敌三千,自伤八百”。可见战争双方在正面交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不同程度的伤亡,作为指挥者,应站在求全、求胜的角度,发挥计谋的作用,充分利用战机的创造、兵力的部署、战术的运用、目标的选择等等,以智取胜而非以武力硬拼。

秦穆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任命孟明视为大将准备突袭郑国。牛贩子弦高听说这件事后,一方面马上派人到郑国去报信,一方面扮作郑国国君的使臣,挑选了20头肥牛去慰劳秦军,说:“我们的国君听说三位将军率部队前来,特意准备了一点薄礼,派我来此迎接慰劳你们。因为我国身处强国之间,所以随时厉兵秣马,枕戈待旦,你们见了不要介意。”孟明视听罢,大吃一惊,想自己军队劳师远袭,本想攻其不备,不想郑国早有准备,于是撤军回国,向秦穆公交差了。

一般而言,在敌对斗争中,克敌制胜的方式无非分为强攻和智取两种。如果强攻硬拼,势必造成人员伤亡,资财损耗,实力削弱。若能以敌人的薄弱之处进行突破,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甚至不发一枪一弹,不费一兵一卒,施谋用计智胜于敌,才是用兵作战的最佳策略。“屈人之兵而非战,拔人之城而非攻”,体现了“上兵伐谋”的思想。当时要想“屈人之兵而非战,拔人之城而非攻”,并非不要武力,而是要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并非不要硬打,而是要以拼命的硬打为准备,只有以强大的武力为兵盾,拼命的硬打为准备,才能更好地运用“屈人之兵而非战”的谋略。如果不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拼命的硬打为准备,这个谋略是不能奏效的。

商业的竞争既可以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占领市场,击败弱者,也可以利用对手的弱点,巧施计谋,以智取胜,“屈人之兵而非战”,取得竞争的胜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退伍回家的希尔顿在德克萨斯州买下了莫希利旅店,从此翻开了希尔顿王国辉煌的第一页。创业之初,举步维艰,在修建达拉斯希尔顿饭店时,资金严重缺乏,而饭店的建筑费需要100万美元!希尔顿心生一计,找到卖地皮给他的房地产商人杜德,威胁他说:“如果饭店停工,附近的地价将大大下跌,假如我告诉别人饭店停工是因为位置不好而将另选新址,那你的地皮就不能卖高价了。”杜德无可奈何,终于同意按希尔顿的要求协助他将饭店盖好,然后再由他分期付款买下。1925年,饭店竣工,从此希尔顿的饭店王国步入迅速发展之路,成为闻名于世的大饭店。希尔顿在进退维谷之际,巧借他人之手,不战而胜,获得了大成功。

四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

“原文”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译文”

因此用兵的原则是,拥有10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拥有5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拥有2倍于敌的兵力就设法分散敌人,兵力相等就要努力抗击敌人,兵力少于敌人就要退却,兵力弱于敌人就要避免决战。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一味坚持硬拼,就势必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心得”

孙子在这里论述了根据敌我力量的强弱而采取不同的战术,审己察敌,量力用兵,以争取最大的胜利而避免自己遭受损失,使战与不战均朝有利于我方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孙子主张在具有优势兵力的条件下,应该采用进攻策略,集中优势兵力,采用“以众击寡”的作战方针,并依靠灵活的指挥和巧妙的兵力部署来达到目的。另一方面,他反对实力弱小之军和强大的敌人死拼硬战,以卵击石,而要避其锋芒,保存自身的实力。总之,无论对待敌人还是自己,都要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战术。

公元1858年,清军围困天京,其江南大营直接威胁着太平天国的中央政权,太平军兵力不占优势,为解天京之围,李秀成与李也贤会师天京而进攻杭州,截断清军粮路。攻下杭州后,太平军广树旗帜,虚设兵。清军忙调五分之二兵力,回救杭州,太平军金蝉脱壳,会师建平,攻克了江南大营,解了天京之围。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在经营战略中正是居于不同竞争位置的企业的不同战略选择。对于实力强大的企业可以利用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信誉等多方面优势,不断开拓市场;而对于规模较小、实力弱小的公司则要寻找市场的盲点,扬长避短,集中资源,在局部市场上发挥相对优势,避免与大企业进行竞争,占领大企业忽视或不愿占领的市场,以此站稳脚跟。

日本著名的大荣公司董事长中内功认为他的经营秘诀是8个字:变化、机会、挑战、竞争。公司开创初期,他提出的创业宗旨是:大量地廉价销售优质商品,建设更加富裕的社会、他商店的所有货物,价格都比市场上低,立即受到群众欢迎。在实践中,他们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顾客的需要改变经营方针,先后开办了遍布全国的综合性大型商场、超级市场、拍卖商店、小型超级市场、百货公司、专业店以及邮购、电话订购、上门推销等无店铺销售形式,到1988年,全日本每天有400万顾客光顾大荣公司的商店。

大荣公司发展和繁荣的经验充分说明了灵活性和变通性在经济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以后又连创佳绩。

“十则围之”是市场领先者惯用的策略。例如:在日本市场位居领头的丰田公司以自己强大的销售力量和财务力量采用包围战术,在产品品种、销售区域、销售渠道等方面占据优势,以稳定竞争,谋求整个市场的稳定和扩大。而香港的镀金、镀银和铜首饰,虽然难以与高档首饰竞争,但由于款式讲究,迎合潮流,同样大有作为,1985年的出口额竟达11亿港元。

五 夫将者,国之辅也

“原文”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译文”

将帅是国君的助手,辅助周密,国家就一定强盛,辅助有缺陷,国家就一定衰弱。

“心得”

“将有才智社稷安”,在一定程度上讲,兵法就是为将之法。将领作为制定军事行动的决策者和国家战略决策的执行者,不仅战争的胜负,甚至国家的安危均系于一身。因此,选将任帅,必须十分谨慎。如果将帅具备将之五德——“智、信、仁、勇、严”,将会主安而国强。

战争中,将领的素质关系着战争的成败。战国时,秦用国之兵攻赵,赵国大将廉颇扼守长平,深沟高垒,凭险坚守,秦久攻不下,无可奈何。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的离间计,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轻率出击,导致全军覆没,40万降卒被埋,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对于一个国家或是一个企业来说,最宝贵的资产莫过于人才。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选才任贤同样是企业最重要的决策之一。

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石油大王”保罗·盖蒂,曾以高薪聘请了一位美国著名的优秀管理人才——乔治·米勒管理洛杉矶郊外的一些油田。他把这片油田交给米勒,答应付给他油田利润的百分比。由于油田的盈亏与米勒的收入有切身的关系,米勒对这里的一切运作都精打细算,对员工严加管理。他把多余的人员遣散,使闲置的机械工具发挥最大的效用,把整个油田的作业进行环环相扣的安排和调整,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自己每天走到工地检查和督促工作。很快地,油田的产量和利润部大幅度成长,使盖蒂的收入也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

六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原文”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译文”

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能前进而硬使军队前进,不了解军队不能后退而硬使军队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不了解军队的内部事务,而去干预军队的行政,就会使将士迷惑;不懂得军事上的权宜机变,而去干涉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得将士产生疑虑。军队既迷惑又心存疑虑,那为诸侯列国乘机进犯的灾难也就随之降临了,这叫做自乱其军。

“心得”

孙子在此论述了君主不能干涉将帅的独立指挥权的问题。一旦选好了将领,就应该授权于他,对于军队的作战,国君不能任意干预。虽然将领受命于君主,负责安国辅君保民的任务,但在受命之后,不能处处固守君命。孙子指出:“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君命有所不受。”身在战场,熟知军情的将领应该在“唯人是保,利合于主”的最高原则下,结合战争的实际进程,机断行事,只有这样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否则就会“三军既惑且疑”,必然自乱其军,自取败亡。

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乱。唐玄宗不懂军政,听信太监谗言,轻信杨国忠,胡乱干涉军事。在战争中,不听为将之谏,令大将哥舒翰轻率出击犯边的匈奴,哥舒翰难违君命,抚胸痛哭,勉强出征,最后全军覆灭,哥舒翰投降。其余诸郡闻风而溃,唐玄宗终落得缢贵妃以安军心、仓皇出逃的下场。

西汉前期名将周亚夫,于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屯兵细柳(今陕西西咸阳西南渭水北岸),军令严整,文帝举止不合营中规矩亦不准入其营门,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文帝不但不指责,反而称赞周亚夫为“真将军”。景帝五年(前154年)周亚夫率军平定吴、楚之乱,不到3个月即平定叛乱。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企业管理中,一旦企业主在把企业交给了管理者后,就不能干涉企业的具体业务,要让管理者有充分的权利指挥企业的运作,发挥自己的才能。

韩国三星集团老板李秉哲在他50多年的企业生涯中,一直坚持“人才第二的经营理念。他尊重下属,并创造使他们都能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环境。在”三星商会“开业不久,李秉哲大胆聘用了声誉不佳,一直没找到工作的李舜根。除银行的巨额贷款、大批的原料进口和订货等极少数重要问题外,他把期票的发行、印章的管理等几乎所有的日常业务都交给了李舜根。如此信任李舜根,让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很担心。但李秉哲却认为,怀着疑心用人就不能发挥人才的长处,被用的人也决不会充分贡献自己的才干。后来的事实证明,李舜根确实是个可靠的人,对推动”三星商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可以想象,如果李舜根有一个处处掣肘的上司,还会创造良好的业绩吗?

七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原文”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译文”

预知胜利的情况有五种:知道可不可战的,能够胜利;了解兵多和兵少不同用法的,能够胜利;全军上下意愿一致的,能够胜利,自己准备充足对付没有准备的能得胜。将帅有才能而国君不加掣肘的,能够胜。凡此五条,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心得”

孙子列举了五种取得胜利的方法。这五种方法目的在于“知己”。在自身具备胜利条件的情况下出兵,才能有胜利的把握。可见孙子对于出兵打仗抱着十分谨慎的态度。他认为要对战争形势的分析能力、用兵之法的掌握、军队士气、自身准备情况和优秀将帅的指挥权等五个方面了解自身情况,才能预知胜利。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中,秦军诱赵括军入包围圈,并未马上攻击,而是断敌援军道路和粮食来源,让赵军断粮46天,自相残杀而食。在保障自己少受损失的前提下,坑杀赵军40万人。

东汉初,刘秀部将马武被敌军苏茂、周建击败,向王霸求救。王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乃闭营坚壁。众人不能了解王霸的这种作法,王霸对众将士说:“敌人兵精力强,人数众多,不坚守就不能避其锋芒,而我表示出不救的样子,敌人必乘胜轻举妄动,贸然进攻;马武没人救援,必愈战愈勇。待敌人疲困时,我再乘隙进攻,敌人必败。”苏茂、周建见王霸按兵不动,果然出兵攻打马武。激战良久,王霸待苏、周军队疲惫之际,乃开营出战,苏茂、周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

王霸可谓知兵之将,他知彼、知己、知友,并善于从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可以战则战,不可以战则避,最大限度发挥己军、友军的能动性,最大限度造成和扩大敌军的错误,趋利避害,稳操胜券,可谓熟谙知胜之道。

公元前478年,吴越两军在笠泽(今江苏吴淞)夹水对阵,勾践为了打破这种胶着状态,继续发展进攻,就乘夜采取“左右句卒”之法,即各以一部兵力从左右两翼伪装强渡,诱使吴军主力分向两翼,然后以己之主力从兵力已经薄弱的吴军阵地中央突入,大败吴军。

商场如战争,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战胜对手,这五项知胜之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掌握市场动向,采用正确战术,激发员工动力,以及经营者良好的经营素质等都是取得竞争胜利不可缺少的条件。就“识为寡之用者胜”来说,许多的小企业,由于受到规模、资金等限制,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需要经营者在认真分析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选择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市场进行专业化生产,采用“小而精、小而转”的战略,走上以小补大,以精取胜的良性循环之道。

美国国民罐头公司即是运用这种策略而成功的小企业。当时,美国罐头制造业的大企业为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实力,纷纷向外发展,希望在其他行业中拓展生存的空间。而国民罐头公司却在充分考虑自身和市场条件的基础上反其道而行,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他们卖掉一些无关企业,成为一个专门制造生产罐头的公司。专业化的经营使他们的技术获得提高,而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也得到发展,最终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在十年的时间里,其资本由以前的1.8亿美元增长到10亿美元。

八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原文”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

所以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任何危险;虽不了解敌人,但了解自己,便有时能胜利,有时会失败;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则每次用兵都会有危险。

“心得”

孙子用简洁、鲜明的语言指明了战争的指挥者对敌我双方情况的了解和认识与战争胜负间的关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孙子关于兵家制胜、“知”与“战”关系的指导思想,它既包括了敌我双方各种客观条件的了解,和对战争的指导规律与作战原则的认识,还揭示掌握和了解敌方情况与战争胜负的关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仅是历代兵家必须遵循的谋略原则,也是一条科学的真理。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能很快地帮助刘邦消灭项羽,也是由于他能知己知彼。他向刘邦分析他能击败项羽的原因:“敌方有几不利:一是有勇无谋,二是背信弃义,三是目光短浅,四是赏罚不分,五是不得人心,残暴刚愎。而我方军纪严明,深得人心。”刘邦听了韩信分析,于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终于取得战争的主控权,逐渐反败为胜,击败项羽。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消费者的认同。能否抓住顾客的心理,为他们提供满意的服务,是否了解顾客的需要和爱好,做到“知己知彼”,更是关系到发财赚钱的关键。

1981年,英国查尔斯王子和堂·安娜的世界婚礼轰动了英伦三岛。全英国的大小厂商冥思苦想,想借机发一笔大财。于是,市场上到处可见印有查尔斯王子和堂·安娜照片的纪念章、T恤,甚至冰淇淋等等。而成功者却是一家经营望远镜的商店。在婚礼这天,成千上万的人都想亲眼目睹这一个盛况,但人太多,许多人由于离得太远,正为看不清王子、王妃而焦急万分,这时数百名儿童拿着马粪纸配上玻璃镜片的简易望远镜跑来,嘴里还不停地吆喝:“请用望远镜看盛典,一英镑一个!”观众顿时蜂拥而至,争相抢购,一大批望远镜一抢而光,这家望远镜店由此发了大财。可见,经营者一举成功的秘诀即在于准确地掌握住人们的心理需求。

一般的企业人士,由于缺乏独到的眼光,往往只是随波逐流,受市场环境变化的拨弄,以致难以成为市场的主宰。这说明经营中的一些捷径,往往容易为普通人忽视。

著名美籍华人企业家王安曾回忆道:“计算机技术领域在发生一些事件……这些情况竟会如此引起美国公众的注意,这对于称为计算机界权势集团的人士来说可谓是一次冲击。1969年计算机工业的行业杂志《数据自动化》上的一篇文章里载有计算机工业各位名人对今后10年所作的预言。接受调查的人没有一个预测到计算机对一般人和职员所会产生的影响。”“我们的公司也许最有资格代表这次使计算机普及到一般人士的革命,从中得到的好处也最多。作为这家公司的最高业务负责人,我也不能说我预测到了这个变化会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可是,我知道在办公室使用计算机技术的潜力是很大的,王安公司准备在发生这次革命时加以利用。”

由于王安对办公室使用电脑技术革命方面的独到眼光,7年后,王安公司成为这个市场占统治地位的公司。

100多年前,正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淘金热风靡美国的时候,成千上万的人从各地涌向旧金山附近,满脑子金灿灿的黄金梦。

然而莱维在这一淘金热潮中发迹并非是靠淘出金沙,而是工装牛仔裤。

一个疲惫不堪的挖金矿工向莱维抱怨,在井下恶劣的劳动环境中,一条裤子穿不了几天就破烂了。莱维用随身所带的帆布给他造了一条坚固耐磨、适于工作的裤子。矿工回去后,消息不胫而走,订货源源而来。这种工装裤逐渐由工作裤而成为一种时装,从工矿区流八大城市,从美国传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