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综述
本篇论述将帅指挥作战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处理问题,不要因循守旧而招致失败,此外,并就战争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对将帅提出了要求。孙武强调,将帅处置问题时必须做到:首先,考虑问题要兼顾利与害两个方面。在有利的情况下要想到不利的因素,在不利的情况下要想到有利的因素。其次,要根据不同的竞争目标,采取不同的竞争手段。第三,自己要立足在充分准备、使敌人不可攻破的基础上,不能心存侥幸。第四,要克服偏激的性情,全面、慎重、冷静地考虑问题。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方能“得地之利”、“得人之用”。孙武认为,将帅要从实际出发来处置问题才能战胜敌人,所以对于国君违背实际情况的命令可以不执行,对此他大胆地提出了“君命有所不受”的军事名言。“九变”是指作战时要机动灵活,根据特定的地形、敌情,采取特定的处理方式。孙武强调,任何方针、策略都离不开机变行事、灵活运用,要因势而变,不能默守成规。只有真正懂得“九变之利者”,才能取得胜利。
一 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是: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征集民众、组织军队。出征时在沼泽延绵的“圮地”上不可驻扎,在多国交界的“衢地”上应结交邻国,在“绝地”上不要停留,退上“围地”时要巧设奇谋,陷入“死地”后要殊死战斗。有的道路不要通行,有的敌军不要攻打,有的城池不要攻取,有的地方不要争夺,国君的部分命令不要遵行。
“心得”
战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纷乱复杂,因此,孙子提出将帅在用兵之时要“因地”、“因情”、“因势”,灵活机动地处理问题,不要因循守旧。而处在“圮地”、“衢地”、“绝地”、“围地”、“死地”等不同战场时,也要采用相应的对策。同时孙子认为任何事都要从全局出发,去分析问题,对于无关大局的局部目标,或未影响全局作战目的者,要坚决“不由”、“不击”、“不攻”、“不争”。总之,慎重而灵活地选择实施方案,才能保证必胜、全胜。
公元224年,魏国大将曹爽领军伐蜀,穿过骆谷,进至兴势山前,发现蜀将已经占据有利地形,很难攻破,如不迅速撤回,被蜀军抄了后路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于是不等魏王旨意,便果断下令撤退。魏军撤退途中,果然发现蜀军将领正率军向魏军后方的三岭地区移动。曹爽率领魏军抄小路方躲过蜀军堵截,才能安全撤回。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决策了。在无法把握商机,失去竞争主动权时,能否及时而勇敢地撤退,就需要睿智的远见和果断的决策力了。对于经营者来说,没有希望的市场,要赶快撤退,另辟蹊径;对于已被占领的市场不要争夺,以避免可能遭受的挫折和损失。
在1964年,松下通信工业公司作出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决定——停止大型电脑的生产。之前,松下已经花费了5年的时间去研制开发大型电脑的技术,而且还投入了十几亿的研究经费。就在快要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松下却作出了全盘放弃的决策,让人不可理解。其实,松下的决定是因为考虑到大型电脑的竞争过于激烈,稍有差错就会影响全公司的发展,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届时再作出撤退的决定,就为时已晚了。因此,在可进可退之时撤退,才是最好的选择。实际上,大型电脑市场几乎已被IBM独揽,许多世界著名的公司也已退出这一个竞争的领域。而日本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包括日立、富士通等也都在此投下了巨额资金。在这样的条件下,松下权衡利弊,作出了撤退的决定。松下的退出是“高明”的,正体现了“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的道理。
二 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原文”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译文”
将帅如果能精通各种机变的利弊,就是懂得用兵了。将帅如果不能精通各种机变的利弊,那么即使了解地形,也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地理的优势,以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指挥军队如果不知道九变的方法,那么虽然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
“心得”
“九变”即灵活机动的作战原则,根据特定的地形、敌情,采取特定的处理方式。孙子一直非常强调“九变”,他认为任何方针、策略都离不开机变行事、灵活运用,要因势而变,不能墨守成规。只有真正懂得“九变之利者”,才能取得胜利。
《三国演义》第62回描写刘备应刘璋之请,进驻葭萌关,抗拒汉中张鲁入侵,后来因刘备向刘璋借军马钱粮受到刁难,双方翻了脸。是进是退,刘备拿不定主意,问计于庞统。庞统回答:“我有三条计策可以让主公选择。现在马上选派精兵昼夜兼程去偷袭成都,这是上计。主公假意说自己回荆州,然后,将前来送行的守关将领杨沛、高沛擒住杀了,夺取葭萌关,攻占涪城,然后再攻打成都,这是中计。撤军退还白帝城,星夜赶回荆州,再慢慢打算,这是下计。若在这里迟疑不决,军队就要遭受重大损失,无计可救了。”刘备深思后认为:“上计太仓促了,下计太缓慢了,中计可以实施”。于是依计行事,轻易地夺下了涪水关,然后攻下雒城,取绵竹,直捣成都。庞统多谋,刘备善断,因此取得了最佳效果。且庞、刘是在对当地形势进行详实的分析后才采取了正确的决策,因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用师之本,在知敌情”,“陈兵布阵,分军力敌”。这一军事上的用兵原则也可以成为企业产品管理方略之一。就象任何战争都是一种动态运动一样,企业的产品管理也是一个动态运动,它直接受制于市场经营状况。“审势布阵”就是当企业进行多种产品生产时,正确地评价产品所处的地位,采取相应对策,从每个产品的市场引力和企业实力两者的平衡出发,量力定位,审势分析,缜密布阵,依据轻重缓急,作出发展、稳定、改进或收缩的决策。
企业经营没有固定一致的成功模式,没有“万灵丹”,一切都得靠经营者善于审时度势,从市场实际出发,临机处置,定下最好的决策。市场的机会随时、随地都存在,但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发现机会,有效地把握机会,并选定正确的战略,以及运用适合的战术去取得竞争的胜利。不懂得随机应变的企业,即使看到机会,但最终还是会失去机会。
20世纪20年代初,南洋橡胶业的丰厚利润,吸引了美国、英国、日本的商人纷纷涌入从事橡胶的种植和生产,一时之间橡胶的产量大增,结果供过于求,造成价格急跌,利润大幅下降。见此情况,许多人急于让售胶园、胶厂。在一片混乱之中,陈嘉庚先生却看到了商机。他认为,由于橡胶用途广泛,将成为20世纪重要的原料,眼前的生产过剩和利润下降只是暂时的现象。于是他出资把其他人出让的胶厂都买了下来,同时改进设备,扩大自己胶厂原有的规模,并投资扩建橡胶熟品制造厂。果然,1922年11月,由于英国政府对橡胶生产的限制,使得橡胶价格回升,橡胶业恢复了以前的生机。陈嘉庚的成功,正是“通于九变之利”的最佳例证。
三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原文”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译文”
因此,明智的将帅考虑问题,必须兼顾利与害两个方面。在有利的情况下考虑到不利的方面,大事便可以顺利进行;在困难的情况下考虑到有利的方面,那么祸患就可以消除了。
“心得”
孙子主张指挥者要从利害的矛盾两方面来分析问题、权衡得失。任何事物都是利与害的统一体,必须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关系。所谓“杂于利害”,在有利的条件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在不利的情况下,要善于发掘有利因素,而考虑问题时切忌偏激和片面。指挥者要具有整体意识,认清利害之间的关系,创造并利用利害相互转化的关系,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
1962年,苏联道弹运往古巴,美国为了对付古巴、苏联,通过对形势的分析认为:如果对此事不闻不问,则显得美国软弱,有损威信;如果出兵干预,则风险太大,有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而如果用舆论工具或谈判方式,可能时间花费长,且成效慢。但如果对古巴进行海上的经济封锁,切断其一切贸易通路,在经济上拖垮古巴,既可展示美国的雄风,又能避免武装冲突,还可在短期内解决问题。于是美国毅然采取经济封锁的策略,果然使苏联在5天后撤走了导弹。这就是进行“趋利避害”选择的结果。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与害也是相辅相成的,所谓“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因此,经营者要有“杂于利害”的思想,在不利的时候要善于分析企业的优势,在顺利的时候则要看到潜伏的危机,防患于未然。
四 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
“原文”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译文”
所以,要用诸侯害怕的事情使其屈服,要用危险的事情去役使诸侯,要用小利去使诸侯归附。
“心得”
孙子在这里指出根据不同的战略目的,分别采取不同的战略手段去达到自己最初“屈”以“害”、“役”以“业”、“趋”以“利”的战略设想。
吴蜀夷陵之战后,刘备战败病死白帝城。魏主曹丕采用司马懿之计,采取封官许愿、重金收买、割地分利等方法,凑集50万大军攻蜀,调五路大兵来取西川:第一路,曹真起兵取阳平关;第二路,孟达领军犯汉中;第三路,东吴起精兵取峡口入川;第四路,蛮王孟获兴兵犯益州四郡;第五路,番王轲比能起羌兵犯西平关。企图以武力迫使蜀国君臣屈服。诸葛亮以马超守西平,羌人爱戴马超,必可不战自退;魏延疑设伏兵,孟获惧险必退;李严致书孟达,孟达必称病不进;赵子龙据险守关拒曹真,必万无一失;吴见四路兵败,必观望不进,再马上与之结盟,联合抗敌,魏军必败。诸葛亮根据五路兵马不同的弱点,对症下药,或诱之以利,或威之以险,加之以害,分化瓦解,轻易地粉碎了50万兵马的进攻。
在商战中,如何充分利用消费者的心理“趋诸侯者以利”,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打开商品的销路,这需要经营者仔细研究、精心策划。
有一年的耶诞节,英国食品批发商普顿为出售他代理的奶酪,别出心裁地在每50块奶酪中选一块放进一枚一英镑的金币,并散发传单,大造声势。许多人受金币的诱惑,涌向普顿的奶酪店。该做法引起了同行的强烈不满,而由于人太多,又引来了警察的干预。于是普顿又张贴了一张告示,希望在奶酪中发现金币的人,如数退还。通告一贴,“奶酪含金币”的诱惑使消费者更加踊跃。警察再次就安全问题进行干预,精明的普顿在报上又刊登了大幅广告,提醒消费者在食用奶酪时,应谨慎小心,不要把金币吞到肚子里。这则广告在表面上虽然是应付了警察,但实际上却造成了更大的轰动,前去光顾的人也就更多了。
五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
“原文”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译文”
所以,用兵的法则是:不要寄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的准备,严阵以待;不要寄望于敌人不会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充足的力量,使敌人无法进攻。
“心得”
孙子在此提出了“有以待”、“有所不可攻”的观点,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敌人“不来”或“不攻”上面,而应该有充分的准备,使敌人无机可乘,而自己无懈可击、有备无患。这是一种积极的备战思想,见地高人一筹。事实证明,平时、战时注重“有备无患”,做到“以虞待不虞”就能取得胜利。
这种“虞”,关键在于知己知彼,即孙子所谓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未战以前,先充分了解敌情我情,综合双方主要条件,全面地比较、分析、研究,作出正确判断,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就一定能打胜仗。知彼而不知己,或知己而不知彼,一旦交战,处于盲目状态,可能自己的弱点恰好为敌所乘,而敌之强点却为己所遇,胜败均毫无把握。
《淮南子·兵略训》云:“善用兵者,必先修诸己,而后求诸人;先为不可胜,而后求胜。修己于人,求胜于敌。己未能治也,而攻人之乱,是犹以火救火,以水应水也,何所能制。”
《左传·隐公五年》云:“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又《左传·宣公十二年》云:“有备无败。”都是强调预有准备,料敌计险,先胜而后求战。以有虞之己战不虞之敌,胜敌当为必然。
一部《三国演义》不知描绘了诸葛亮多少的神机妙算,呈现多少“以虞待不虞”的精彩场面。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设了三路伏兵袭击曹操。第一路兵马赵云,第二路兵马张飞,第三路兵马关羽,曹操被赵云、张飞的兵马杀得人仰马翻,诸将多已带伤。当曹操带领残兵败将摆脱张飞的追杀后,来到岔路口,发现有两条路可以通往荆州;一是条大路,平坦但路程较长;二是条小路,路程短,但崎岖难行。当曹操派人得知:“小路山边有数处烟起”而“大路并无动静”后,曹操决定取华容小道直奔荆州。诸将皆不明白,纷纷发问:“烽烟起处,必有军马,为何要走这条路”,曹操自鸣得意地说:“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孔明多谋,教人放烟诈我,而伏兵于大路,想诱我中计,我却不上当。”当曹操走上华容道上时,还不知道奉派埋伏的关云长早领着500校刀手等他,害得他不得不跪地求饶。
公元220年,魏将满宠随魏文帝曹丕南征东吴,率前军进至精糊宿营,与敌夹水相对,正值大风,满宠料吴军必来烧营寨,令部队作好战斗准备。到了半夜吴军果然前来偷袭烧营。满宠率军突然出击,大败吴军。
孙武提出“以虞待不虞”之后,历代军事家们都很重视这一制胜之道。我军曾经强调过,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兵经百字·预字》:“凡事以未意而及者,则必心骇,心骇则仓卒不能谋,败征也……凡属艰险危难之事,必须筹而分布之,务有一定之法,并计不定之法,而后心安气定,适值不惊,累中无虞。古人行师,经险出难,安行无虑,非必有异之智,预而已。”这也是讲,预则立,不预则废。军事斗争,随机因素多,盖然性大,更要处处小心,多准备几手。现代战争,比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更加复杂多变,指挥员更应该树立“以虞待不虞”的谋略思想,全面准备,多想困难,设想多种可能。战场的主动权,首先应在于战前的准备,准备愈充分,胜利的可能性就愈大。
商场中没有永远的胜利者,要想在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处于主动,就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防止竞争对手的攻击。例如有许多处于行业领导者地位的企业,为巩固既有的地位,经常借由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来加强自己的地位。
在个人电脑市场上,竞争异常激烈,不能有半点的松懈。对此,IBM的策略是使公司不断推陈出新,让对手很难找到攻击点。IBM首先推出了个人电脑XT型,具有大容量的硬碟;接着是装置全新微处理机的个人电脑AT型,它的价格极低,功能却很多,这给他的竞争对手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开始考虑自己的产品和策略。AT型电脑的推出,使许多电脑公司出现了重大危机,有的开始背负巨额的亏损,甚至倒闭。
六 将有五危
“原文”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译文”
所以,当将帅的有五种致命的毛病:只知死拼蛮干,就可能被敌人诱杀;只顾贪生活命,就可能被敌人俘虏;急躁易怒,就可能中敌人的凌辱之计;廉洁好名,就可能中敌人侮辱的圈套;只顾“爱民”,就可能导致烦扰而不得安宁。以上五点,是将帅最容易出现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祸害。军队覆没,将领被杀,大部是由于这五种过失造成的,这是不得不慎重考虑的。
“心得”
孙子列举为将的五种危险倾向:有勇无谋、贪生怕死、急躁易怒、过于自尊自爱、过于爱民如子。这些倾向,在对敌斗争中可能为敌所用、所困、所攻、所杀。
就拿爱民如子来说,刘备可谓典范,这让他在关键时刻差点险遭不测,误了大事。刘备失襄樊,奔江陵,百姓大呼:“我等虽死,愿随使君”。简雍劝他速走,刘备不听,与十万军民同行,大小车数千辆,老老少少,一天只行十余里,特别是渡襄江便耽误了许多时间,阻碍了军队的行动。曹操利用刘备军队行动迟缓,一路冲杀,刘军大乱,将帅分离,妻儿离散,死伤无数。糜夫人投井而尽,赵子龙不得不单骑救主,张翼德不得不长阪坡阻敌,有如丧家之犬。刘备爱民不得法,最后以害民、害军告终。
公司的运作是以人为中心的,策略由人制定,战术由人执行,因此,公司的成功无疑就是人的成功。公司的经营者就如同战争的指挥者,公司的员工无异是攻城的士卒。经营者是否具有将帅之才对一个公司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被誉为当代世界级营销大师的李·艾科卡是美国众所皆知的风云人物。他在短短几年内使濒临倒闭的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起死回生,以成功的经营方法和卓越的公关才能创立了令人折服的业绩。李·艾科卡于1979年到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担任总裁时,接手的是一个债台高筑的烂摊子。在万般无奈下,艾科卡只好求助于政府的担保,以便从银行获得10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克莱斯勒公司研发新型轿车的工程上。但此举引来各界的不满,因为在美国,企业界如果靠政府帮助来发展自己的企业,是不合乎自由竞争原则的。面对企业界、舆论界、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各种斥责、反对声浪,艾科卡经过冷静的分析后,采取了“分兵合进、各个击破”的战术,争取到社会各界的同情与支援,他所需要的10亿美元贷款也终于顺利地到手了。他利用这笔得来不易的贷款,一举开发出了几种新轿车。从1982年起,克莱斯勒公司就开始转亏为盈,翌年又赚取了9亿多美元的利润,创造了该公司有史以来盈利最丰的纪录。克莱斯勒公司由此写下新的辉煌史,艾科卡也一举成名,成为最受美国人敬佩及世人瞩目的优秀企业家。试想,如果李·艾科卡优柔寡断,胆小怕事,现在的克莱斯勒公司会是怎样的景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