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年轻的演员,十几岁进入剧团,由于年纪小不被看中,演的都是一些别人不愿演的角色。他在《杀狗劝妻》中演过狗,《苏武牧羊》中演过羊……做剧团里最卑微的工作,演最卑贱的角色,是剧团里身价最低,最不被看得起的演员。在周围人的嘲笑、谩骂、冷眼中,他熟视无睹坚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经过近10年的努力,他终于获得了大奖,取得了成功,成为一名著名的演员。与其说他坚韧,不如说是他“脸皮厚”。在人生的舞台上,有时候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成功,难免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成长中的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加上父母为其包办了一切,使孩子心性脆弱、胆小,养成孩子在考虑问题和面对外界环境时习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斤斤计较,过于敏感,过多顾虑,普遍存在耐受力差,经不起打击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脸皮不够厚。生活中,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太过懦弱,遇到一点小事就哭鼻子,出门跟其他孩子玩耍,被呵斥一声,就会哭丧着脸跑回家,作业没能完成被老师当面批评,手工课上自己的作品被同学当作笑料……很多孩子因为脸皮薄、情感脆弱而无法面对这类情况。自尊心使然,孩子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尤其是受到嘲笑、轻视之后,感到伤心和害怕,从而形成自卑脆弱,退缩逃避,气量狭小的性格,严重的还会导致意想不到的悲剧。
前不久就发生了这样一起令人痛惜的事件:一个初一年级的女生,因为上课迟到几分钟,被老师堵在讲台前批评,言语之间难免有讽喻、责骂之意,在全班同学讥笑的眼光中,该女生泪流满面地回到自己课桌前。这本来不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一般心理素质过硬、具有受挫力的孩子根本不会放在心上,但该女生是个脸皮薄,自尊心极强,平时又不太爱说话的乖乖女,所以孩子无法接受,在当天回家的晚上给父母留了一封简短的遗书,就愤然从七层高的楼上跳了下去。花一般的生命在瞬间陨落,给自己的父母带来不可弥补的伤痛,更值得每一位家长和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
很多孩子在行为举止上常常显得拘谨,不爱说话,喜欢独来独往。这类孩子大都性格内向,脸皮薄,耐挫力差。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给孩子充分把握和锻炼处事能力的机会。
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家长首先要自己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格,不为琐事斤斤计较,不因他人的嘲讽影响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调整情绪,度量逐步变大,形成豁达的性格。
当然,增强耐受力和耐打击力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决心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培养“脸皮厚”也不是简单的事,脸皮厚确实是一种功夫。普遍认为脸皮厚的人对压力和舆论的承受力强,自己也比较快乐。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淘气,是“破坏狂”,常听到有些家长这样说自己的孩子:脸皮太厚,骂不听、打不记。其实这类孩子往往很聪明,不但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意志力也比一般的孩子坚定。因此,聪明的家长不妨“纵容”孩子的这种淘气和“破坏”行为,让孩子脸皮厚起来,有足够的耐力承受挫折和打击,有更多的机会挖掘其潜能,培养孩子的兴趣,说不定你的孩子就成为另一个“爱迪生”。
需要明白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脸皮厚,不是无所谓的态度,不是没有自尊的表现,也不是主张我行我素。恰恰相反,培养孩子脸皮厚是锻炼孩子受挫力,耐打击力,增强孩子意志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所以需要家长正确引导孩子认识脸皮厚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脸皮厚是在保持自尊,坚定意志和判断能力下的脸皮厚,不是无视周围人的建议、批评,不是轻浮狂傲的不知进取,而是要培养孩子能正确地面对外界各种压力,从中吸取经验,及时改正自身不足,使孩子的意志力和处事能力在这样的压力中得到增强,坚定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拥有乐观、豁达、大度的胸怀。
虽然说做到脸皮厚不容易,孩子只要坚定信念,克服悲观情绪,加上家长积极正确地引导孩子,一切都不难做到了。当孩子真正理解脸皮厚的意义时,孩子也就具备了在生活的风雨中行走的能力和勇气。
因此,当孩子遇到打击时,家长或者周围人的一个理解的眼神,一次支持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都是对孩子有力的支持和无限的鼓励。不要过分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生活在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里,什么样的人都有,随时都会遇到麻烦或阻力,甚至会被打击、漫骂、嘲讽,所以不妨让脸皮厚起来,不要与之斤斤计较,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也会被这些挫折击垮。
家庭教育最大的智慧就是提高教育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加深孩子的体会和感悟。让孩子的脸皮厚起来,从小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增强孩子的耐受力和耐打击力,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和坚强的毅力面对成长路上的各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