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三分爱七分管.养育男孩手册
14893100000010

第10章 遵循男孩的成长规律,不制造“反季节男孩”

大家都吃过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吧,虽然外表和应季的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反季节的口感要差得多。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由此提出一个“反季节儿童”的说法。那么什么叫作“反季节儿童”呢?它是指父母违背儿童的成长规律,在童年的时候让做少年的事,在少年的时候让做青年事。换言之就是让孩子去做那些超出年龄段的事。

有个江湖郎中遇见一个驼背很厉害的人,声称自己可以扳直他的背,令他堂堂正正地做人。驼背人幻想着自己直起腰板的神气劲儿,很是高兴,便拿出银子请郎中马上为自己医治。郎中命人找来两块门板,把驼背人夹在中间,又用力猛压,最后果然驼背人的背直了,但是驼背人还没来得及看自己站直的样子便死了。

虽然这只是个故事,但寓意深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扮演了这种江湖郎中的角色,对自己的儿子下“狠手”,把他变成一个“反季节男孩”。男孩的成长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能拔苗助长,父母们千万不要打乱他们的成长规律。

刘辉是一个典型的“反季节男孩”,父母抱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让刘辉比同龄孩子先学一步。在他上幼儿园时,父母就将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全部灌输给他。当刘辉上了小学,父母又在假期教给他更高年级的课程。当他上初中的时候,又开始补习高中的课程。因为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他都学过,所以刘辉上课时不愿意听讲,注意力也不集中。慢慢地,他还因此高傲起来,脾气也变大了,同学们都开始疏远他。

由于刘辉的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名列前茅,父母和老师也就忽略了他的心理问题。后来,刘辉顺利地考上了大学,但在与同龄人相处时,他的心理和性格问题就凸显出来,再加上消极的学习态度,在他大学二年级时,便因旷课、挂科过多而被学校勒令退学了。父母看着家里颓废的刘辉,心中满是懊悔。

刘辉少年时虽然有着傲人的学习成绩,但父母不遵循男孩成长规律,拔苗助长,使他形成了孤傲的性格,既没有朋友,也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由此不断地加重了他的心理问题。

一个“反季节男孩”在儿童时期就有了少年心态,在少年时期又有了青年心态,在青年时期却有了中年的心态。男孩在各个成长时期该享受的乐趣都没有享受到,少了那个年纪应有的那分朝气与欢乐,剩下的只是成长的烦恼,活生生成了一台为满足父母虚荣心而学习的机器,这难道就是父母们所期盼的结果吗?当然不是,每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教育对男孩造成伤害。那么,请还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吧,不要过分束缚、压抑男孩的天性。

方法一:尽早把自由与乐趣还给他

现代社会发展显然不需要“反季节男孩”。“反季节男孩”是学校、父母片面追求高分的产物。教育专家证明,男孩3~6岁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间,但这个时候,男孩很多都不是在幼儿园,而是被送到了学前班,父母们让男孩学很多他们现阶段还不可能接受的知识,这是一种填鸭式教学,对孩子身心发展并不会有什么好处。例如一个只能提半桶水的孩子,你硬要他去提整桶水,不仅违背了孩子身体成长的规律,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挫败感,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好奇感。

男孩在童年时就应该多一分天真,多一分朦胧,很多东西需要自己去探索才有乐趣。任何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急于求成,只能是欲速而不达。所以,在男孩幼儿时要讲究适龄的教育,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方法二:遵循男孩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教育男孩就像浇灌小树,该发芽时发芽,该开花时开花,这样小树才会枝叶茂盛、腰身挺拔,并结出累累硕果。

北京一所幼儿园对实验班的孩子开设电脑班。升入小学后,一年级的学生全面开设了电脑课。后经有关人士调查,发现那些孩子花了两年时间学习的电脑知识,同龄人(现上一年级之前没接受过电脑课的孩子)只花了五天时间就全部掌握了。

男孩的成长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他的承受能力和认知水平也是由自身的发展特点而决定的。到了一定年龄段他自然可以轻松掌握相应的知识,而且能学得更快、更好。

专家给父母的管教课堂

教育家周培植说过:“孩子的成长过程是谁都无法替代的,父母们要学会优雅地等待。如果过分压制,只会导致孩子身心的发展走向畸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给父母们的两点教育建议:

1.了解孩子是教育的基点;

2.教育不是一味地“贴标签”、“走过场”、“搞运动”、“快餐化”,而是必须回归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