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三分爱七分管.养育男孩手册
14893100000027

第27章 多用“Yes”,少用“No”

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用语言来表现的。你的语言对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一个说话有影响力和渗透力的父母,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也能令孩子信服。所以,父母们在平日里对孩子说话时要讲究技巧,注意语言。

儿童教育专家研究表明,新一代的年轻父母使用最多的一种不良语言就是否定式语言。孩子们每天所听到的家长常说的词语中,由“No”组成的否定词最多。例如:不许、不要、不能、不可以、不乖、不聪明……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每天都会被一连串的“No”包围着,孩子便觉得自己整天在束缚中,会感到生活压抑,索然无味。对于淘气的男孩,很多父母更是像警察一样,不断给孩子的行为亮起红灯。

端端小时候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直到上小学才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幼儿时期被宠惯的端端身上存在不少问题,妈妈对端端的很多生活习惯都看不惯,便给端端列出“十不许”贴在墙上,时刻提醒儿子要改正错误习惯。“十不许”的内容无非是“不许打架、不许骂人、吃饭时不许看电视、不许剩饭、没做完作业不许玩……”这样,端端每天就生活在妈妈的“十不许”中。每次他稍出现一点错误,妈妈就拿“十不许”教训他,弄得端端很痛苦,经常吵闹要回爷爷奶奶家去,不和妈妈生活。

其实,端端的妈妈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帮儿子改正恶习,只是言语不中听。如果妈妈把“吃饭时不许看电视”、“没做完作业不许玩”改为“吃完饭就可以看电视”、“做完作业就可以玩”的话,儿子就容易接受了。

心理专家说,当男孩小时候常被这种“No”的感觉压抑,会造成信心指数低落;即使男孩长大后在外面读书,这种说话方式也会使孩子回避父母,进而疏远彼此的感情。与孩子交流时,不在于要表达什么,而在于能让孩子感受到什么。虽然孩子知道这是父母的好意,但是心理学研究显示,情感和理智是分开的,由不同的神经回路在处理的,所以孩子心中知道该怎么做,并不代表一定会快乐地去做、去接受。

方法一:用肯定代表否定

人天生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当一个男孩的行为总是被父母“No”要求限制时,大脑中很快就会形成一个防卫机制,只要一看到父母,全身细胞就会紧张起来,进入备战状态。这时父母讲的每句话,孩子都会先从负面去理解,从心里产生抗拒。

著名画家毕加索曾说过:“油漆工只知道把太阳涂成了一个黄色的斑点,而艺术家则会把这个黄色斑点变成一个太阳。”表达同样意思的一句话,父母只要将“No”的语句换为“Yes”句式,例如:“不要拖椅子”换为“椅子要轻轻地拿”,“不听话不给糖吃”换为“听话就有糖吃”。这样的说话方式听起来自然是舒服、温馨多了,孩子也容易接受了。

方法二:用鼓励的语言教育孩子

江江在期中考试时数学成绩很差,这时妈妈着急了,拿着卷子对儿子说:“你连简单基础的东西都不会,怎么能考出好成绩。”江江听到后便失望了,从而放弃了努力,成绩一退再退。后来,爸爸知道了,便批评妈妈:“儿子现在最缺少的是自信心,最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压力和批评。”后来妈妈改变了语言表达方式,而采用鼓励性的方式:“你上学期的努力妈妈都看在眼里的,而且你其他科目考得很好,你要是掌握了基础知识,期末数学也能考好!”江江听了妈妈的话后,心里又充满了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数学成绩终于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鼓励性的语言是男孩成长的正信息;而打压性的语言则是男孩成长的负信息。父母教育男孩是应多传递给孩子正信息,多鼓励,多肯定,这样孩子才会有信心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专家给父母的管教课堂

“知心姐姐”卢勤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家庭成员之间也要有“忌语”,不能信口开河。

2.父母要时常检查自己的言行,只有讲文明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讲文明的孩子。

3.父母不能只是强调自己的主观愿望,忽视孩子的客观存在,用一种强硬的态度让孩子进入某种特定的位置,其结果只能是让孩子陷入不知所措,极大地影响孩子的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