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三分爱七分管.养育男孩手册
14893100000062

第62章 让男孩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勤于思考的习惯,可以让男孩的思维更缜密;

节俭朴素的习惯,可以让男孩更懂得珍惜;

与人分享的习惯,可以让男孩变得更豁达;

……

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任何一种好的习惯,都可以影响男孩一生的命运。

每个人都有一个智慧宝藏,那就是大脑。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充分、合理的运用到它。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仅仅使用大脑能力的20%,其余的潜在能力都处于未开发状态。谁能发掘出这部分功能并使之充分发挥,那么他就能成为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佼佼者。

孩子的幼年时期是开发大脑能力的最佳时间,父母要想使孩子大脑的各项机能获得充分利用,就需要不断的锻炼它,这种锻炼就要求孩子勤于思考。

从前有一位擅长画猫的画家,他画法高超,笔下的猫都栩栩如生,被人誉为“猫王”。他有两个徒弟,已经跟随他很多年,画工也十分精湛。一天,他把二徒弟叫到身边对他说:“你的画技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我,你可以出师自立门户了。”二徒弟只好含泪告别。大徒弟知道后,便心急火燎地找到画家说:“师傅,我进门比师弟早,你的画工我也学了十之八九,为什么先让师弟出师呢?”画家摇摇头说:“你虽然跟我学画的时间长,但恐怕你一辈子也出不了师。你只知模仿,毫无创新,你是用手在画,而你的师弟是用脑子在画。虽然你有过硬的基本功,但不善于用脑,不善于思考,很难取得更大的成绩。”大徒弟听完画家的话十分气恼,不服气地走了。

若干年后,二徒弟的画工已远远超越了他师傅,成为远近闻名的新“猫神”,而大徒弟画的猫在市场上无人问津。

同样是一个师傅调教出来的两个徒弟,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二徒弟有勤于思考的习惯。这就如同今天的孩子们在学校接受同一位老师的教导,成绩也有千差万别那样。其实,孩子们之间比的不是智力、运气,而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培养男孩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他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首先,思考可以让他理解、记忆,并在现有知识层面上进行创新,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见解;其次,思考也是对他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一个过程,有利于培养男孩思维的缜密性。

良好的习惯都是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慢慢养成的,而且每个男孩都有独立思考的天性,所以父母从小就要注重培养男孩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方法一:引导男孩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聪明的父母对于儿子的问题,总会启发孩子去想、去探究、去分析,并告诉他运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究查找资料。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许多孩子在遇到疑难问题时,总希望父母帮他解决,给出答案。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问题有问必答,那么孩子很容易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凡事都不去独立思考。一个不会思考的孩子,无论他先天有多聪明也会在惰性中慢慢变笨。

方法二:善于对孩子发问

问题通常是一个人思维的起点,如果一个孩子经常面对各种提问,他的大脑思维也会比较活跃。因此,父母们要想提高男孩的思维能力,就要善于向孩子发问。

著名物理学家费曼的父亲就非常善于向孩子发问。在费曼小的时候,父亲为了引导他思考有关地球的问题,父亲让费曼设想自己遇到火星人并回答火星人的问题,例如“地球为什么有引力?”“人们为什么要在夜晚睡觉?”有时父亲还装扮成火星人,与小费曼一起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对孩子发问时,父母不要问对和错这种封闭式问题,而是要根据孩子现有的知识和思维能力,问一些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

方法三:鼓励男孩发表自己的意见

研究表明:在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男孩,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思维也比较活跃;而在专制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男孩,则不敢畅所欲言,思维缺乏独立性,常常盲从附和别人的意见。

父母要鼓励男孩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他发表意见时,即使存在错误,也要等他把话说完,再给予指正。对于孩子正确的意见,父母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以增强孩子今后发表意见的信心。

专家给父母的管教课堂

台湾学者陈龙安认为要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父母要掌握十个方面,称之为“十字决”:

“假”,发问时采取“假如……”的形式;“例”,让孩子多举例子;“比”,让孩子比较事物的异同;“替”,让孩子思考还有什么可以代替;“除”,多问孩子“除了……还有……”;“可”,让孩子思考尽可能多的情况;“想”,让孩子学会想象;“组”,让孩子学会把不同事情组合在一起;“六”,就是“六何”,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因、如何发生;“类”,让孩子学会类推各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