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三分爱七分管.养育男孩手册
14893100000077

第77章 让男孩学会靠劳动赚钱

在西方很多国家,孩子通常在很小的时候便有了赚钱的意识。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一些小男孩卖报纸、送外卖、修理草坪等;在一些商场、超市、饭店中,孩子参与理货、打扫卫生、做服务员等情形也随处可见。在他们的眼中,这是一个通过劳动赚钱的机会,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体验。而在中国,父母们抱持着“只要把学习学好,别的事都不需要管”的心态,把家中的孩子宠惯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孩子需要钱时,只需开口向父母要即可,因为父母总是能满足自己的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很难对金钱有正确的认识,更不用说让他拥有经济头脑了!

有些父母可能会反驳说:“孩子还小,能力有限,怎么能要求他挣钱呢?”其实,很多男孩缺乏理财能力的主要原因在于父母的不当教育。我们要培养的是男孩的思想与意识,而不是在乎他可以赚到多少钱。而且无论孩子年纪多小,只要在他的能力范围内分配适量的工作,给予相应报酬,就能起到良好的理财教育作用。

柯柯今年五岁,特别喜欢妈妈给他讲故事。一天,妈妈讲到熊宝宝帮助熊妈妈做家务拿到零用钱的故事时,柯柯睁大眼睛问妈妈:“妈妈,是不是我帮你干活也能赚到钱啊?”妈妈故作认真地说:“当然了,不过还要看你干了什么活、做了什么事。例如本来就是你分内的事,做了自然也不会给你钱的,而如果是帮大人的忙,做家务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听完妈妈的话,柯柯若有所思地回到床上睡觉去了。

周末妈妈有事把柯柯送到外婆家,晚上接他回家的时候,外婆不住地夸奖道:“今天柯柯特别乖,又是扫地,又是擦桌子的,忙活了小半天,还说自己是熊宝宝,这样做熊妈妈会奖励他。”妈妈听完哈哈大笑,并从包里拿出五块钱给了勤劳的“熊宝宝”。柯柯拿着自己的劳动所得,心里乐开了花。

要想让男孩的理财观念更加深刻,就需要用行动来实现。那么,父母不妨让男孩学会凭借劳动赚钱,获取今后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与经验。

方法一:告诉孩子“要钱不如自己赚”

翔翔每次去商场时,都会在卖电子琴的地方驻足许久。原来他一直想要一台电子琴,父母告诉他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挣”得这台电子琴。于是,整整一个暑假,他都在“折腾”:今天帮妈妈做家务,明天帮爸爸修草坪……不知不觉中,翔翔的存钱罐满了。翔翔拿着自己劳动所得,高兴地让妈妈带他去买电子琴。

随着男孩年龄的增长,他的购买欲会不断的加强。在西方国家,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就会告诉孩子:“要花钱,自己挣。”现在,这种思想已经成为大多数西方孩子的固有观念。其实,中国的父母也有这样的心,但往往只流于说教,没有给孩子机会去实施。

当然,我们不是要求孩子所有的消费都由他自己买单,他也不可能达到。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他明白劳动创造财富,要花钱自己挣,不能凡事都指望父母。

方法二:帮孩子发现商机

我们鼓励男孩在小时候就开始尝试着赚钱,不过我们真正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要让男孩在实践中获取劳动经验和培养他善于发现“商机”的能力。

“商机”无论大小,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是由此产生利润的机会。这种机会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去发现的。机会无处不在,但是孩子的观察力毕竟有限,这时就需要父母的协助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多找些机会让男孩去实践、去体验。例如家中的旧书报、饮料瓶都可以让孩子收集整理并拿去卖掉;告诉孩子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卖艺”挣钱;让孩子收藏一些有增值空间的纪念品等等。

方法三:让男孩的第一次赚钱记忆刻骨铭心

帆帆平时就有很好的理财习惯,这离不开他爸爸的教育。帆帆的爸爸年纪轻轻就事业有成,他经常会给儿子讲他小时候的故事:“那时候家里穷,一次学校开运动会要求学生穿白衬衫,家里又没有闲钱给我买,于是你爷爷鼓励我去学校卖冰棍。当时正值很多学校开运动会,冰棍销量很好。我来往于各个学校之间,几天下来就挣得了买白衬衫的钱。爸爸穿着通过自己劳动换来的衣服,感觉自己兴奋得能飞起来。那种成功的喜悦,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每个孩子都会非常重视自己的“第一次”,并就此留下深刻的印象。帆帆爸爸对成功的感触颇深,与他第一次赚钱的经历有很大关系。男孩第一次赚钱,赚多少没关系,重要的是要让他得到应有的锻炼,增长经验。这样的教育要远比平日里耳提面命的教育更有意义。

专家给父母的管教课堂

“如何赚钱”是孩子走进社会前必不可少的一堂经济实践课。对此,韩国著名金融教育学家朴铁给父母们的建议是:

1.让孩子转变观念,从“消费者”变为“生产者”。

2.让孩子从做家务开始体会赚钱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