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三分爱七分管.养育男孩手册
14893100000093

第93章 如何帮助男孩疏导心理压力

生活中,大多数男孩的父母会更关注于孩子的身体和学习状况,但这对男孩的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只有同时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的男孩,才能算是一个真正身心健康的孩子。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把“坚强”、“勇敢”、“顶梁柱”的标签贴在男孩身上。相对女孩而言,男孩无论处于哪一年龄段,似乎都比女孩承受的压力要大一些。时常会听父母这样对男孩说:

“你是男子汉,这点困难算什么!”

“你是男孩子,要独自解决这件事!”

“你是爸爸妈妈的希望,你要好好学习!”

“你怎么什么都比别人家的孩子差呢!”

……

这些不经意的话语,无形之中就成为男孩的压力。的确,压力是激励孩子奋发向上的动力,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任何压力,他就会变得懒散、庸俗,但是如果这种压力过大,超出他所能承受的范围时,他便可能因此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一般来说,孩子因压力而产生的心理症状主要为焦虑、紧张、消极、悲观、暴躁、易怒、怨恨、精力涣散等,以上这些不良心理和情绪对男孩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因此,父母在生活和学习中不仅要会给孩子施压,也要学会为他减压。

方法一:及时安抚受委屈的男孩

男孩倔强、固执的个性,使他们在受到委屈时,常常表现出两种极端表现:一是沉默不言,把所有委屈都闷在心底;二是“无理”发泄,比如大声吼叫、摔东西、打架等等。无论哪一种方式,都会影响到男孩身心的健康发展。

朗朗从学校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妈妈发现后便问他缘由。朗朗生气地说:“今天体育课上,老师冤枉我把明明推倒了,我根本没有碰到明明,以后我再也不上体育课了。”这时妈妈说:“不是你推的,老师还冤枉你,真是很气人。不过,体育课那么有趣还是要上的,而且你要表现得更好,让你的老师意识到你是一个多么出色的学生!”朗朗觉得妈妈说得很有道理,不但气消了,还暗下决心以后在体育课上好好表现,让体育老师刮目相看。

当孩子受到委屈时,父母首先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体会他的心情,然后用孩子式的话语对他表示理解和关心。这样可以最大化地安抚孩子受伤的心灵,使他抑郁的情感得以宣泄,进而使情绪趋于平静。

方法二:允许男孩表达他的各种情绪

孩子天生就有丰富的喜怒哀乐,而且这种情绪的流露往往是毫无掩饰的。敢爱、敢恨、敢说、敢笑就是孩子身上鲜明的特征,也是孩子宣泄情绪的重要途径。但很多父母却不了解这对孩子的意义,常对他说:“这么大的男孩还哭,丢不丢人?”“遇到这点事你就垂头丧气,真不像男子汉!”“你是男孩,怎么这么不坚强?”……

虽然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男孩与女孩一样,也应有流泪的权利。如果强行控制男孩的情绪表达,只能使他自我压抑,产生负担,进而导致心理失衡。

方法三:不要给男孩过大的学习压力

小锐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是名列前茅,而且当年还是市里的中考状元。老师和他的父母都对他报以厚望,希望他在高考中能金榜题名,再夺状元。所以从上高中起,父母就为他定下了“死目标”,提出非清华、北大不念的要求,并经常以此提醒小锐要好好学习。

随着高中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和父母对自己迫切的期望,小锐每天都倍感压抑,学习上也渐渐退步。在临近高考的一个星期,小锐变得异常紧张,每天失眠。他弱小的体格再也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高考前一天大病不起,错过了这次高考。

处于青春期的男孩的压力大多源于学习,这与社会、学校、父母对教育的过分关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家中的父母,往往给孩子不留一点喘息空间。父母的这种高压,常常会触及到男孩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变得讨厌学习、厌恶学校。因此,父母要多给男孩留出一些空间,少施加压力,让他在轻松的氛围中生活、学习。

专家给父母的管教课堂

如何给孩子减压?伊丽莎白·哈特利·布鲁尔认为父母要这样做:

1.认真对待孩子的担忧,重视他的想法。

2.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发现并及时排解他心中的重负。

3.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和有序的生活规律,增强他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