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海归竞技中关村
14894200000122

第122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海外求学之路

北京海裕百特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功

王晓功

王晓功,男,毕业于中国长春地质学院,1982年曾因发起组织了经中央军委、国务院批准,由北京市、地质矿产部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实施的“北京地区航空遥感综合调查”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84年底赴美国攻读遥感研究生,在普渡大学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实验室任助研,1987年获美国普渡大学遥感专业硕士。之后,在美从事科技项目和商业管理12年。2001年出任美中合资广州斯克罗莱压缩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职。2002年发起成立由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参与的北京留学人员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投资总监,2004年在中关村海淀创业园创立北京海裕百特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

“我也许仅仅知道7个音符,根本不会作曲,但7个音符组成音乐后,我知道好听不好听,有没有市场。”王晓功用生动的语言比喻他关于科技强国与高新科技产业化的另一种思考,其实,王的意思是,回国创业的留学生如果带来的仅仅是先进科技而缺乏专业管理及资金运作,那么,未必都能够成功,而他,恰恰是留学回国科技创业人员的“知音”,因为,他曾经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科技强国的根本是拥有高科技人才,学成回国的留学生们不可否认的是一个拥有着较高科技水平的群体。在国家的人才战略和科技战略的支持下,近几年大批留学生回国开始创业,特别是如中关村科技园区这样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是为这些海归们提供了如鱼得水般的服务与支持。而他们,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只是在海归创业大浪淘沙后我们知道,仅仅凭借高新技术回国创业,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在中华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关键时期,这些拥有着世界先进科技、怀抱着满腔报国热情的留学生们,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巨大财富。这些巨大的财富,是可以推动中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发动机”。特别是出国十五年以上的行业领军人物的回归,如同上世纪50年代回国的钱学森、邓稼先等科技精英,是中国赶超世界强国的最佳捷径,如何最大限度地使人才回归,带回高新科技,并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是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当留学回国创业或者科技强国在常规状态下遭遇瓶颈时,是可以从其他角度来探索和进步的。王晓功回国以来就这么一直思索着,也在实践着。

不论将中国的留学生分成几代,王晓功这一代,却是背负着国家崛起希望的重要一代。几乎是伴随共和国成长的王,16岁从北京到内蒙古的大草原上放牧了5年的马群。正如“狼图腾”一书中的马倌,5年黄金般的青春岁月在草原蒙古包和羊油灯的见证下日升日落、草黄草青中悄然逝去。有位哲人讲过,在革命中一天学习到的知识,超过平时一年的总和。跌宕起伏的国家发展历史,造就了一批共和国同龄人,经过历练的他得到的是对困难的承受能力、豪放的激情和对时间的珍惜。

197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的王晓功,被分配到北京地质部,他非常珍惜同龄人中少有的机会。仅仅在毕业6年后的1982年,他就参与发起组织了经中央军委、国务院批准,由北京市、地质矿产部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实施的“北京地区航空遥感综合调查8301工程”,作为工程总部最年轻的领导成员,有机会参与领导了50个子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在两部一市的通力配合下,所有项目均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工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如此巨大的荣誉转换成催人奋进的动力。经过草原风暴历练的王晓功知道,这还不到自己满足的时候,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个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外的先进科技开始引进中国,一切让人觉得那么新鲜,也让有远见的人们认识到了危机。于是,王选择了漂洋渡海,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1984年底出国后,他成为了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后辈校友,就读于美国航空航天专业著名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没上过高中的他,大学毕业工作八年后,又重操书本,利用美国奖学金,获得遥感专业工学硕士,并在普渡大学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实验室工作。其间还涉猎工商管理科学。先后担任美国OTC公司、美中合资律普顿实业有限公司、美国帕克环保有限公司、美中合资斯克罗莱压缩机有限公司的高级管理要职。10多年的海外经历,东西方文化的优势互补,使得王晓功深刻意识到,要想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就需要将发达国家高速发展的精髓应用到正在崛起的祖国。因此,归国创业,成为他不可磨灭的坚定信念。应该为祖国的发展做点事情,邓稼先当年如是,王晓功此时亦如是,并已永远无法忘记、铭刻进血脉的拳拳之心。

通过在中国、美国各半的工作生活经历,让曾是牧马人、国家公务员、商界职业经理人的王晓功真正希望能够以国际化、多元化的理念,融合中西文化的优势,为中国崛起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为他后来回国创业提供了不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