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海归竞技中关村
14894200000129

第129章 我的一切都很顺利

北京柏富特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瑜博士

徐瑜

徐瑜,男,1959年出生,河南南阳人。1977年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汉冢高中毕业。1982年在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85年在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86赴美国留学,1990年在美国德州休斯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7年7月-1993年9月在CogniSeis Development任高级工程师。1993年9月~1999年5月在IBM、Shell、Exxon、Varco任高级软件师。2000年5月在美国Present德州休斯敦BYSoft,Inc,公司任总裁、高级软件师。2006年创办北京柏富特软件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本人具有石油行业和软件技术的研究生、博士生的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的资格。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在国内外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设计、编程,有十多年工作站、PC机软件开发和丰富的石油行业技术服务实践经历,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市场开拓经验。”

开始这篇文章的采访和写作,记者就没能见到徐瑜本人。一直需要兼顾美国、中国两家公司的他,总是不得不在两地间来回奔忙。发了几封邮件后,终于接到了他的电话。电话那边传来的声音很年轻,并不符合在简历上看到的他的年龄。想象中,是一个爽朗而又精力充沛的人。提出了好多的问题,没想到他给自己的总结是:我的一切都很顺利。

感觉上,没有人的一生会真的过得很顺利,尤其是生在上世纪60年代,后来又只身前往美国闯荡的人。然而,在电话中,徐瑜就是用着一种平淡的语气,这样简单地评价了自己的生活轨迹。1960年,徐瑜出生在河南的南阳。少年时的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爱幻想,爱想象未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直到有一天,他在学校图书馆里找到一本名叫《未来的21世纪》的期刊,他深深地被里面那些略带科幻色彩的文字吸引住了。计算机、人工智能,这些在当时的少年心中完全陌生的字眼,为他勾勒出了一幅遥远未来的美景。正是在这时,他隐约地感觉到自己的一生也许要和计算机、一种自己闻所未闻的奇怪机器,结下不解之缘。

1977年高考恢复了,这也是徐瑜遇到的第一个好机会。怀抱着为祖国找石油、作贡献的理想,他报考了长春地质学院(今吉林大学)石油勘探系。就这样,离家千里的徐瑜真的见到了只在那本书中才见过的计算机,并开始了与之相伴、学习、计算的大学生活。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徐瑜决定在本校继续自己的研究生学业。就在研究生学业的第一年,他的导师徐中信给他带来一个消息。这个消息改变了徐瑜的一生。当时,欧共体提供资金与中科院和国家地质科学院,开展了一项针对西藏地质结构分析和地震研究的项目,需要研究人员参与计算与测试。就这样徐瑜在没有开始一天研究生学业的情况下来到了北京。这一待就是一年半的时间。在中科院的计算机机房,徐瑜见到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不仅如此,他开始了和国内最为顶尖的专家共同工作和学习的过程。在很多同学的眼中,徐瑜这一年半的生活可能是“不务正业”,荒废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业。然而徐瑜自己知道,他不仅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还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勘探地球物理年会。这期间,他甚至还与来自欧洲的科学家一起在西藏实地勘测三个月,不仅亲身接触到了勘探第一线的辛苦,也接触到了国外科学家的严谨。给徐瑜印象最深的一次对话发生在一次测量中,他们需要把仪器放置在一处事先计算好的位置上,计算的过程并不复杂,可是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困难出现了。一行人到了实地以后才发现,那个坐标不偏不正恰好是一户人家的牛圈。这时,有人提出,反正目前所使用的仪器准确度也并不高,索性我们就偏移一段距离放置。此时,一位外国科学家的话让徐瑜感慨良多,他说:就是因为仪器本身准确度不高,我们才更要将仪器放置的位置尽量准确。在外国专家看来,位置必须做到百分之百准确,即使那个位置上是污秽的牛粪。徐瑜十分赞同这样的看法,而这种严谨与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在今后的岁月中一直伴随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