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海归竞技中关村
14894200000180

第180章 人生一座山

北京视信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张中博士

张中

张中,男,1959年9月生于山东,1982年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留校任教。1985年去日本留学,1991年在日本东北大学工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日本富士通公司任职。1997-1999年任富士通公司北京事务所信息处理部门总经理。2000~2001年任富士通大中国区业务主任、日本华通产业株式会社副社长。2001~2002年任北京中政海投资顾问公司执行副总裁。2003~2004年任北京六合万通微电子公司市场总监。2005年任日本Net2-Com株式会社社长办公室主任、上海Net2-Com公司CEO。2006年任北京SuperPix Micro Technology公司CEO。2007年任百迪汇通(北京)科技咨询公司CEO。

初见张中博士就能感受到他的身躯像山一样敦厚,与我们有关对于书生的定义大相径庭——他宽厚的臂膀和有力的四肢无疑与深藏在镜片后面的智慧和能量作了最直接的表述。如果将如火如荼风靡全球的投资创业热潮比作地震的年代,张博士俨然是手里握着芭蕉扇将火扇旺的那个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能量使投资基金像一个芽孢状态的企业转眼之间在技术创新市场上激流搏浪,还要看到“造山运动”的源头。

那年,也就是1959年,中国的土地上演的乌托邦式的共产主义大幕拉开的时候,山东莱州军人的家庭诞生了一个虎娃,可是,这个家庭的主人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尤其在农村,按理说,男孩子降生应该是值得庆祝的喜事。然而,生不逢时,从那时开始中国经历了漫长的饥饿与动荡的时期。成长的烙印几乎刻在每一个40~60岁之间中国人的记忆深处。军人的虎娃跟着时代的季风饥饱无常地长到了上学的年龄,回顾起来,中小学的时光多半在精神恍惚中度过,动荡的年代给幼小的他带来的是迷茫、无奈和不知所措。张博士回忆起儿时淡淡地笑了笑:“那时的天很长,太阳好像钉在了半空,越是盼到午饭的时候越觉得时光静止了。”

现在的青年是无法理解那种滋味的,体验一下张博士那一代人成长中的困惑。然而,是山总要高大起来,总要出现积压的力量,总要从平淡中凸起。莱州那个地方靠近渤海,他的家族世代都接受着海风的洗礼,到了张中这~代已经出生在远离大海的地方,但海的博大气息也会进入灵魂,与之呼应。远在内地武汉的一个生命的宣誓震颤了遥远的海,一次造山运动:宽阔,飞的欲念。无迹,未来的抛物。

于是,天使的精灵飞临在先辈们踏过的海滩,用稚嫩的小手捧起一座足够高的堡垒,一个能够隐隐地发现彼岸的高度。

那时的中国翻卷着“文革”的浊流恶浪,所有的人都失去了自我认知的方向,失去自我的存在。军人从历史的湍河中拔过,在浊流中也能告诉他那个懵懂后代从哪里看到未来。对于放弃知识的他不屑一顾,督导着自己的孩子从书本里找到阳光。

受到父亲的督促,在清苦迷惑的年代课桌甚至与他的小主人齐高,也不能够圈住一个只能翘起脖子才能够发现老师的幼小心灵。博士从“山”的基础那里亮出一个好学好问的幼苗,或许是军人子弟的缘故,他很自然的就是那些能够在课堂上投入专注,在玩耍中争强好胜的孩子之一。几十年过去了,张中博士每次都能从记忆的深处挖出当时的感受,人总是要成长的,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粉碎“四人帮”,接连不断的运动也把从小唱语录歌、跳忠字舞的孩子锻炼成为有自己思考能力的青年。军人家庭的环境更是培养了他独立思考、遇事不惊的稳重性格。

军人的家庭流动性很大,没过多久,他就告别了出生地武汉,来到了山东济南,在那里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在人生的履历上他有幸领略到江河人海的自然范式。当然,这是他后来又移居到济南意识到的,两条贯穿华夏的大河——长江、黄河一直滋养他成长的岁月,推涌着“山”向上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