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海归竞技中关村
14894200000182

第182章 磨造“灵通宝”

一定要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他这样不断地暗示自己。校园的树荫下藏着他攻读的身影,趵突泉记录下他的朗诵。大学的生活是对上升人格的助推。

临近毕业的时候,“山”已经长到了瞥见东海的高度。那时候,国门慢慢地打开了,大量的现代气息携着海风吹进了这块古老的土地。中国的知识分子又一次提到了“世界”的字眼,又一次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去担当。这次,张中非常清楚自己未来的落脚点在哪里,计算机专业在当时才刚刚进入到人们的视野里,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专业,未来,计算机将统治人们的生活领域,于是,他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良好的数学基础使张博士在那个新兴的学术领域如鱼得水。于是,1982年毕业后他留校了。然而,这并不是“山”的终结高度。由于看到了海的宽阔,由于人生几何的底线拉得足够长,那么,那个尖峰就一定足够高,否则就不是一个几何体。在仅干了3年教师工作之后的1985年他飞赴东瀛,留学日本,为筑“山”运动做三级助推。当飞机冲向上升在东海海平面的红日,与这种升腾的气流融合在一起的是他沸腾的血液。

电子领域日本一直是世界的火车头,上个世纪80年代更是如此。张中带着自己的理想来到了日本东北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学位,学成之后回来推动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但凡了解一点世界教育的人都知道日本教育体系的严谨与教育制度的严厉。无疑,在那里拿学位着实不易。一个外籍人要学好和应用好所在国语言就是一魔,接下来才是专业的问题。现在的日本本土学生都没有热情去拿那些学位,显然,他们畏惧冗长与刻薄的学术过程。张中这个来自龙的故乡的中国人却顺利地完成了。说着容易,照他自己所言,在日本的学习真可谓“科班集中营”的训练过程。笔者对于日本的这种文化还是确信无疑,看过一篇报道称他们组织的“经理人训练班”就是人为地制造苛刻严厉的条件与环境训练学员。为了完成研究论文的数据,“自我剥夺睡眠和不分昼夜地工作这些都是小事一桩了。”张博士轻轻地笑道。我理解他为什么能适应如此艰苦的学习与工作,那是他早就有过在这样艰苦条件下生存的经历。做知青时的磨难现在看来的确是难得的精神财富。

日本东北大学的求学研究使他获得了工学博士的学位,并进入赫赫有名的富士通公司任职,坚实的学术基础很快在公司里展现出来,很短的时间内他为那家公司申请了多项研究专利,受到了公司的赞许,很快被任命为公司的业务主管。他的良好的本心使之受益匪浅,尽管受到了重用,他依然保持着谦和的人生态度,因而在公司内部有着非常好的人缘。同时,张博士并不是安于现状的那种人,他一直在向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有意识地寻找机会,积累资本,为自己的创业准备着。人如果没有理想,生命是盲目的,理想是空洞的生命也会失去依托。“灵通宝”成形的时候也就是思想成熟的季节,他很快就认识到新的技术如果没有市场就没有意义,他要组建按自己思想运转的“孵化器”。当时机成熟他就会走到现代经济的舞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