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海归竞技中关村
14894200000003

第3章 做科技前沿的创业者

2004年,40岁的安海谦已经清楚,仅仅埋首于实验室搞研究已经不是他的理想,他决定走到有更多波澜也更有挑战的生物制药工业前沿中来。选择摆在面前,去业界知名的大公司,这些公司待遇不薄,但成熟的大公司里每个人的工作分工已经非常细化;去小公司,起步要艰辛一些,却可能承担更多的角色,真正得到锻炼的机会也更多。安海谦选择了后者,去了底特律的格兰泰格生物制药公司。这是一家将大学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药物的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公司不大,而且刚刚起步,安海谦正是看中了这里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因为公司人手少,身为项目总监的安海谦从招人培训,到整个技术平台的建立,都要亲自落实,还要和老板一起面对投资方与客户的谈判桌。在底特律,每个月第四周的周二早晨,会有一个半官方性质的早餐会,主办方邀请投资人和生物产业方面的小公司负责人共进早餐,大家在一起交流,互寻合作者。安海谦也代表公司定期参加这种聚会,国外种种融资渠道的通畅和多元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格兰泰格生物制药公司的工作中,作为哺乳动物细胞悬浮培养生产人源糖蛋白的技术持有者和总监,安海谦参与并完成了抗癌新药GlyB4的设计和生产,组织、协调了GlyTag技术平台的测试、完善工作,并监管公司与密歇根癌症基金会的动物实验合作项目。2006年1月,抗癌新药GlyB4在美国蛋白质科学年会上,获得了“下一代工程蛋白治疗药物”专题一等奖。

谈起这段经历,安海谦说,正是这短短的两年时间,让他完成了从一个纯粹的学术研究者到一个企业从业者的转变,也对全球生物医药领域有了更客观的认识,为今后的自主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项新技术从产生到产业化,大概需要50年的时间,正在高峰期的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如此,生物医药也在这个轨迹上发展。现代基因工程制药已有30多年的历史,未来10-20年正是高速发展时期。把握住这个先机,就是把握住了未来20年世界范围内新技术竞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