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海归竞技中关村
14894200000041

第41章 创业路上的爱情力量

胡英姿是地道的上海人,小时候,家境并不是很富有。父母都是共产党员,工作非常努力,对子女的管教也特别严格。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胡英姿从小就养成顽强独立的性格特点,父母上班的时候,她就照顾小弟弟。做什么事都力求做到最好,永远争第一的韧劲,让她具备了很多男孩子的刚强性格。

中学毕业后,胡英姿在上海轻工机械公司做文秘工作。幽默、健谈,富有情趣,乐观向上,始终给人一种很轻松的感觉,胡英姿在3年的秘书工作岗位上做得非常出色,深受总经理赏识,但是年轻活跃的她当时却感觉秘书工作太死板,挑战性不强,做的时间长了,很容易磨灭一个人的韧性。于是,她向总经理提出转到贸易部。那时候我国的对外贸易刚刚兴起,胡英姿觉得未来的对外贸易业一定会非常具有潜力。在和对外贸易部的部长谈过之后,部长也非常欣赏胡英姿的才气,很欢迎胡英姿加入对外贸易部,但是公司总经理却不愿意失去这么一位优秀的秘书,说秘书这份工作最适合她,婉言拒绝了胡英姿的请求。当时胡英姿觉得也许这辈子都只能做秘书了。

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1995年,胡英姿再也不想沉湎于秘书工作所带给她的那种安逸感了,这和她性格中争强好胜的一面是格格不入的。当机会向你迎面走来的时候,你能毫不犹豫地将它抓住,这就是命运。如果那年不是毅然辞职,也许现在的胡英姿仍然是一位秘书。“当我知道可以自费去日本留学的时候,并没有深思熟虑,觉得出去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就为这一点,我就辞去了很多人认为非常不错的秘书工作。”胡英姿对自己当年的那种处事方式打了70分,“现在如果要我做一个决定,会想得非常周密。”后来,公司人事科的科长还对胡英姿说:“在上飞机前一分钟,如果你想回来都没问题。”公司对自己的那份信任和器重,胡英姿内心十分感激。现在胡英姿还保留着当年公司的二十多个同事送给自己的照片。

带着同事的深深祝愿和家人的殷殷嘱咐,胡英姿只身到了日本,这一走就是11年。11年里,虽然经常有机会回国,但是异国他乡的陌生感无时无刻不在缠绕着她,尤其是刚去日本的头一年,因为语言不熟悉,那种孤寂感更是强烈。胡英姿所在的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坐落于大阪和神户之间,是一所有着112年历史的名牌私立大学,同时也是一所实力雄厚的综合大学,享有“日本最美的大学”称誉,与美国的乔治亚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中国的中山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30余所大学有学术交流。现有神学部、文学部、社会学部、法学部、经济学部、商学部、综合政策学部和理工学部等8个学部。胡英姿就读的是综合政策学部。在以大阪和神户为中心的西日本,最有名的5所大学是国立的京都大学、大阪大学、神户大学和私立的关西学院大学、同志社大学。关西学院大学的学费在私立大学中算是很高的,学生中多为富家子弟,所以又是一所有名的“贵族学校”。胡英姿是自费留学的,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是特别好,到了日本后,她也是从端碗刷盘子开始,以此减轻经济负担。在日本,有两种方式比较适合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的留学生,一是拼命打工,另外就是拿奖学金。日本的奖学金还是相当高的。作为一个女孩子,胡英姿更多是通过拿奖学金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学业经费。学习自然是相当努力,胡英姿当时的奖学金除了自己的生活费、学费之外,还有剩余。“在日本11年,我能够坚持下来的最大的支撑是奖学金,如果有一个学年拿不到奖学金,我可能就要中断我的学业,”

与一般的日本大学不同的是,关西学院大学是一所带有基督教色彩的学校,基督教有关课程是每位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对圣经的学习和从基督教的观点看待当今社会的种种问题,胡英姿对基督教的性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看待和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时候同样借助基督教的理念去理解和对待。

2005年7月,胡英姿结束了博士论文课题研究。

胡英姿具有B型血女子的特性。她随和,不会讥讽他人;她谦和,不会让人下不了台:她幽默、健谈,富有情趣,总能给身边的朋友一种很轻松的感觉。

1997年,在一次聚会上,胡英姿认识了比她大将近10岁的宋先生,两人从相识相恋到结婚,中途经历了5年时间。婚姻是人一生的终身大事,马虎不得,刚开始,胡英姿以为年龄的差距会阻碍两人的进展,但是在对宋先生的逐步了解过程中发现了他身上的很多亮点。宋先生是北京人,留学日本后在日本一家大型水泵公司做技术工程师。在日本有一条潜规则,公司的职工是不能对客户说“不”的,哪怕客户提的要求再高,职工也得说“是”,日本人对客户都是点头哈腰的态度。但是宋先生不这样,他是一个很另类且有原则的技术人员,认为公司作为服务方,也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并不是客户怎么说就怎么做,他敢跟客户提要求。

所以在公司,对客户有什么要求,老板都要他出面去提,宋先生也因此很受老板信赖。也许搞技术的都有一个共性,思维特别缜密,做事的逻辑很严谨,考虑问题很周到,比如一件事情能不能做?如果做的话,会有多大困难?如果100%能做,要把问题想到120%。朋友要他帮忙做一件事情,如果他有100%的把握能做,他就会答应,但是只要事情有一点点拿不准的话,他就会对朋友说这件事情我可能不能帮成你,但是我还是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所以朋友都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比如在约会的时候,迟到5分钟是他可以接受的时间限度,如果迟到10分钟,他就不再等了。

胡英姿在日本度过11年时光,2001年和宋先生结婚了。婚后的胡英姿在日本创办了一个网站,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多,但是却为她积累了创业的宝贵经验。日本的视频技术是非常发达的,胡英姿便通过网站做视频沟通,教日本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学中文,此外还介绍中国的经济、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很受留学生欢迎。当时,网站主要通过收取学费和会员费的模式盈利,以及为那些不能去教室上课的同学提供视频服务。

胡英姿在上海的朋友也经常到日本出差,交流中,胡英姿觉得朋友的想法很新,自己的一些想法反倒落伍了。利用探亲时间,胡英姿真实地了解到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经济非常活跃,和国际接轨非常快,对新生事物的繁殖能力比日本强多了,那时她也萌生了像朋友那样的创业念头,以至每次回日本的时候她都会越来越感觉到沉闷:怎么生活在这么一个死气沉沉的社会里呢?但是胡英姿也明白日本也有日本的优势,日本人就是在那种沉闷寂静中,默默地在努力,团队配合得非常默契,管理也非常好。从新事物和经济的发展速度来说,国内要好得多。创业,简单的两个字,却包含了多少学问、资金、技术、市场、团队等等,都是要花大力气去解决的问题,风险如影随形。而且很多朋友回国创业后,成功的并不多,有做服装的,有做房地产的,但是最后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屈指可数。万事开头难,迈出第一步很重要。就在胡英姿徘徊犹豫的时候,爱人给了她坚定的力量,两人都想到国内的市场——回国创业。

胡英姿在日本学的是经济政策专业,这和做企业似乎没多大关系。在写硕士论文的时候,她随同导师去过很多国家,了解他们的IT政策,这其实也为回国创业打下了基础。“2002年,我们去了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考察,也到过中关村科技园和清华大学科技园,了解了中国对IT业的政策和未来的扶持力度,相比其他发达国家,中国在经济上的支持虽然要弱一点,但是在政策上和产业孵化方面的扶持力度还是很大的,这种关心并不亚于其他发达国家。”

胡英姿是上海人,回国后,父母都非常希望她能留在上海创业。在生活中胡英姿是性情中人,但是面对自己未来的事业,她又显得十分理性,尽管父母和其他亲人朋友大都在上海,但是胡英姿还是觉得北京中关村适合自己的事业发展。“我觉得北京对全国的辐射力比较大,毕竟是首都,跑到哪里去做营销,都会给人比较过得硬的感觉。另外中关村已经形成了一种集聚效应,大学和科学院的聚集,成为中国留学生最大的聚集地,中关村智力要素的密集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旗舰和战略高地,令世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