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海归竞技中关村
14894200000056

第56章 系出名门——诺贝尔医学奖的摇篮

北京奥源和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李秉珅博士

李秉珅

李秉珅,1985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1990年硕士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神经科学专业。1996年获瑞典卡罗林斯卡(Karolinska)医学院临床神经系博士学位,期间在国际英文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

李秉珅博士有20余年的生物医药行业的从业经验,其中有12年的国外学习工作经历,曾亲自参与了一家英国生物制药企业从创立、规划到发展的过程,对中小型生物技术企业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对肿瘤基因治疗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2004年底回国,2005年初创办了北京奥源和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获中关村科技园区留学人员创业扶持资金10万元。

老实说,在采访李秉珅之前我除了在网络上搜索到的一些背景资料外,对李秉珅一无所知。这或许与他的低调不事张扬有关。整个采访过程中他一再表示自己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对于自己的所取得的成就避而不谈,或者是避重就轻。他说,如果仅仅只是做一名医生,充其量每天不过是接触病人,但如果从事医药研究开发和生产,对实现个人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会更大。尽管李秉坤语言简洁直白,作为国际先进的肿瘤基因治疗药物开发者,我仍然能感受到他话语中沉甸甸的份量。

李秉坤1964年出生于湖北,父母都是政府部门的基层干部,家教严格。可以说在学习上李秉珅一帆风顺。他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初三、高三共跳了两级。或许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自古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悬壶济世的思想,在高考填报自愿的时候,李秉坤的父母给他选择了同济医科大学,当时是1980年。大学后工作了两年,1987年考上了中国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后分配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暨天坛医院脑内科。

天坛医院是中国著名的医院,其脑科方面有很强的实力,能分配到这所医院应该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工作了两年李秉珅却选择了离开。李秉珅笑着对我说:“做一个好医生,特别需要有慈悲心肠,而我却好像有些‘欠缺’。我想我更适合从事医药产品开发的工作。”

他决定到海外留学。他首先考虑的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成立于1810年,堪称历史悠久,是世界瞩目的诺贝尔医学奖的评审单位,每年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许多留学生。或许是因为曾担任临床医生的经历缘故,以及对中国的好奇,当李秉珅1992年递交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临床神经系博士学位申请时,从未带过中国留学生的教授拉尔森博士录取了他。

拉尔森教授是著名的医学专家,他的研究方向是老年化骨骼肌萎缩与肌无力的机理与治疗途径。崇尚精英教育是欧洲传统的教育理念,据说每一个被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接收的博士生,每人每年可获得来自导师至少12万瑞典克朗的学费和生活费,以保证学生全力以赴投入学习与科研。李秉珅在校期间非常刻苦,经常研究到深夜12点。由于他的勤奋和天分,他陆续在国际知名的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他的勤奋好学也为导师感动,1996年他毕业时导师特意挽留他留在学院继续研究。

瑞典是世界上福利待遇最完善的国家之一,或许是内心始终不安份的想法,他对教学不太感兴趣,他婉拒了导师的安排,决定到英国伦敦去工作,这让导师很惊讶。不过他还是尊重李秉珅的选择。或许是对中国学生的好感,第二年导师又招了一名中国的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