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海归竞技中关村
14894200000006

第6章 就这样决定归国了

美中能特医药化学科技(北京)公司董事长蔡东伟博士

蔡东伟

蔡东伟,男,1963年出生,留美博士。1983年获中国中山大学化学专业学士学位。198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后。1992~2003年在美国制药企业默克公司(Merck)任首席高级调研员,获多项专利,发表论文20余篇。2005年,与合作伙伴共同创办美中能特医药化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他在美国大公司有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却在不惑之年毅然选择了归国白手起家开创一番新事业;他本可以在国内知名高校做一名学者型教授,从实验室到教室过着悠然恬淡的诗意生活,他却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选择做企业,虽有千难万苦,却矢志不渝,一往无前:他本可以只埋头赚很多很多的钱,但他却固守着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因为他觉得优化中国制药企业生产工艺、提升民族制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他的责任,让国人享用价廉物美的最新型、最安全、最可靠的药物是他的义务。他,就是美中能特医药化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蔡东伟。

20岁获得名牌大学学士学位,26岁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9岁完成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研究,后进入默克制药企业工作直至首席调研员。这,对任何一个莘莘学子来说,都是一条让人艳羡不已的道路!这条道路,蔡东伟却走得不急不缓、稳稳当当、游刃有余。

这是多么平坦的人生旅途,这是多么惬意的人生轨迹,这是多么平静的人生港湾!蔡东伟如果顺着这条人生轨道运行,他虽然不会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却也学术卓越、为社会为企业贡献颇多,是一个在专业领域颇有影响的腕级人物。但2003年归国的一次考察,却让这一切戛然而止。

2003年,蔡东伟应邀回国做学术报告,顺便考察国内知名制药企业。这次考察,最让他惊异的是:一是国内部分制药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这种落后与陈旧又造成原材料的大量浪费和对环境的过度污染:二是一部分企业虽然在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上绝不比发达国家逊色,但在技术的积累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上,却和国外企业有着不小的差距,而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我们的企业只能以长期生产仿制药为主。

自己的人生经历使蔡东伟明白,中国人不缺少创造力,中国人有能力站在技术之巅。但参观的现状又让蔡东伟夜不能寐:我能用我的专长,为中国制药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工艺改进做点什么?我能用我的专业背景,为中国制药行业奔向世界之巅做哪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我能用我的职业素养,为国人的专业发展做怎样的渗透和影响?

这种想法,时时缠绕着他;这种想法,需要心灵的感应和碰撞;这种想法,需要志同道合的呼应和衷肠互诉的鼓舞。当有此想法的蔡东伟和有此想法的王学保博士相遇时,创业的火花开始碰撞,回国办企业的想法开始生成,从中国再迈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的愿望开始在心里升起。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朝夕努力,两年转瞬。两年时间,蔡东伟在中美之间来回穿梭;两年时间,蔡东伟和他的朋友王学保多方奔走;两年时间,蔡东伟他们多方论证、实地考察,最终决定落户中关村科技园;两年时间,他们把自己企业主攻目标定为对制药企业工艺流程进行改进和向其他医药化工等公司销售中试产品及转让技术为主。而这两个方向,正是中国制药企业的软肋。

蔡东伟又赶上了好时候。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制造业为世界所认同的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首要前提就是我们要有自己的研发团队,要有自己的自主产权,要有自己的专利技术。这一切,正是蔡东伟心里所想;这一切,也正是蔡东伟所要努力奋斗的。

就这样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

蔡东伟在默克研究室工作多年,取得了多项专利:螺环及异体形成方法论,BINAP的合成方法,二甲基肽酸盐的合成方法,吗啉复合剂制的内聚方法,吗啉复合制剂的聚合方法,联萘衍生物的合成方法,速激肽感应结构多形晶体,PGD2对抗制剂生产方法,5-氯(4-甲基苯磺酰)-6甲基(23)双吡啶水合多形非晶体等;出版专著《微观杂环控制立体化学多聚抗生素的立体化学研究》、《莫尼星的合成,降解物的再构造》,应用OXAZABOROLIDINEREAGENTS不对称物的还原中测定三乙胺的作用等。

我们从蔡东伟先生取得的成就可以看出来,他在默克研究室工作十多年,主要的工作方向就是搞药物合成,说得再明白点就是研究药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就是研究药在车间通过什么样的流程能多快好省地制造出来,让患者最终能用上价格合理、效果良好的合成药。蔡东伟在默克研究室从事的是~项了不起的工作,是一项伟大的工作,是一项有益于人民生命健康的工作!

蔡东伟先生回到了北京,决定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研究特效药的新工艺流程,让一些特效药能多快好省地尽快生产出来;他努力找寻一些特效药原料的替代品,使一些特效药的生产从源头上就能有更广阔的原料生产地和价格优势。

蔡东伟把美中能特医药化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最终落户在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分园,这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有众多的医药研究单位,这里有众多有着共同价值观的同行,这里有最新的信息能及时交流、沟通、分享,这里有严谨的科学研究氛围。

蔡东伟把自己的企业定位在为企业服务上。在他的规划里,一是为本土企业提供工艺优化服务,让本土企业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二是完善一些新药的生产工艺流程,尽快尽早地改变民族制药企业多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的现状,让自主创新成为本土企业发展的主轴。

美中能特医药化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落户北京虽然只有一年多,一些特效药的中试已成功完成,并在一些企业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为最后的流水化生产做着积极的准备。

经过一年多的本土化运作,蔡东伟对自己公司的研究成果怎样更好地和社会接轨、怎样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怎样更好地产生社会效益,已经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和最有效率的执行方案。

默克实验室多年的科研工作,多项专利技术的取得,多篇独创性极强论文的发表,奠定了蔡东伟在医学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当他独立创办美中能特实验室不久,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化学药品和医药中间体的订单就纷至沓来,这给蔡东伟足够大的信心和力量、足够大的勇气和决心、足够大的推动力与速率,这也坚定着他为客户提供最优质产品与服务的雄心。

战马已备齐,号角已吹响,蔡东伟又开始向新的目标挺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