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海归竞技中关村
14894200000076

第76章 未来的发展靠团队作战

二十多年的海外工作经历,还是难以改变他的那颗地道的中国心。在东西方文化的塑造下,刘明形成了一些自己对于企业管理的独特见解。在我看来,他的观念里顽强地存有我们所熟悉的令人感动的东西。不要忘记,刘明的父亲是一位老革命:不要忘记,刘明还曾经是一名老兵,上世纪70年代入伍的战士今天许多已经成为将军;也不要忘记,二十多年的时光已经把刘明深深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也许这样的说法,会便于你理解刘明。

以下是刘明通过E-mail回答我的采访问题时的原话:

“经过这么多年的熏陶,我认为做好一个项目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素。我是这样排序的:一是团队,二是市场,三是技术,四是资金。大部分创业者把资金排在第一位,这是我可以理解的。但我认为首先要有完整的团队,有了完整的团队才具有成熟的技术以做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我见过很多的精英,在国外成绩斐然,但是回国之后,离开了熟悉的商业环境和配合默契的团队,往往三番五次经历挫折,最终选择放弃。事实上,这样的虎头蛇尾者屡见不鲜。”

创业的顺利并非偶然,并非全然取决于运气。非常幸运,刘明拥有这样的团队。依靠三名创业学者和另外五位加盟晶宝利的海外专家,加上本土精英组建的晶宝利团队,不论从芯片设计、软件开发、工艺制作、管理能力上都具备了强大的实力。

提到自己的团队,刘明充满自豪和信任,话语中传达出一种稳定合作、务实发展的积极和谐的氛围。“有了精英团队,我就安心给他们打杂。好在一个完整的团队不能光有技术专家。作为团队打杂的,我的管理经验也能提供一些需要的东西,比如洞察规划、资源整合、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

“作为团队的领班,你必须知人善任。一名将军枪可能不如战士打得准,但是沙盘必须比战士看得清,知道每一支部队应当派到战场上什么位置,担负什么任务。对于资源相对紧缺的初创公司来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其生存下来继而兴旺发达所必须通过的考试。”

晶宝利的“老总级”团队已经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基础,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需要更多的富有激情的职业人才加盟。吸收和培养人才,让公司企业文化更加关注年轻人才的快速成长,已经成为刘明和团队所重视的工作内容。

面对IC设计工程师匮乏和引进人才困难的国内环境,刘明的对策是一方面广纳良才,吸引人才来公司工作,另一方面立足于自己培养适用的人才。他说:“吸引来人才只是工作的第一步,企业以人才为核心建构的技术创新制度,整体企业文化的形成同样是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明对未来企业文化的理想是,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中打造全新的企业文化,让公司的工作状态更加具有挑战性,让每一个年轻人都能良好吸收和学习拥有中西文化背景的前辈们的经验和技能,让自己的企业显示出比那些除了虚幻的“稳定感”之外没有更多收获的大公司不一样的吸引力和独特的魅力,并从企业架构和机制上来保证员工的责任感和创造力。

刘明喜欢和年轻的员工交流和恳谈。他希望在对这些年轻人的不断理解、沟通和定位中,找出企业文化的精髓。毕竟,他懂得,晶宝利辉煌的明天,一定少不了这些年轻人的努力。

晋锋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