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海归竞技中关村
14894200000081

第81章 从威斯康星到IBM

微方联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吕欣

吕欣

吕欣,男,1975年生,西安人,15岁随父母移居美国。1997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计算机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97~2000年,先后进入IBM Corporation和Centerpoint等技术公司,作为软件工程师,负责设计和开发Network Computing的操作系统。2001~2003年进入TallanConsulting,担当咨询师,其间于2002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学位。2005年,与另一位合伙人创办了微方联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Micromethod Technologies,Inc。),主要业务是开发电信和IT融合的技术平台。

和硅谷创业的大多数新经济精英一样,技术出身的吕欣有着对事物观察的敏锐而冷静的视角,总是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解读周遭的事物。这位有着中国北方阳光大男孩气息的公司总裁,在中西文化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总是能通过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公司的发展历程给人以启示,在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中找出并建立内在逻辑共通的轨迹,这种轨迹似乎也消除了与身在大洋彼岸的不同文化和认识之间的差异,而与他的对话正是通过越洋电话展开的。

和大多数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留学生选择在大学毕业后去美国深造不同,吕欣在高中时期就随父母移居美国,“由于自己当时还比较年幼,虽然文化和种族的差异造成了一定的沟通障碍,但爽朗、真诚的个性,以及东方人特有的质朴和善良使我走出了最初的迷茫和孤独,最终和大家融合到了一起”。谈到最初在美国的感受,吕欣坦承那段时光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融入当地的文化和习惯似乎是所有个体面临新环境的第一个挑战。“很快我就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回想当年,虽然记忆已有些模糊,但吕欣还是对自己取得的进步颇为骄傲,他认为东方人的优势就是在于对环境的敏锐观察,能迅速地作出应变,并秉承“与人为善”的准则,“这其实也是当前很多中国内地公司到海外发展时应秉承的首要理念,尊重与信任,友善而不失原则,以平稳谦和的心态去面对新环境与新问题。首先要生存下来,才能谋求更好的发展。”寥寥数语似乎点出了很多国内公司到海外发展的瓶颈问题。

从中学毕业后,吕欣顺利地进入了威斯康星大学,并于1997年获得计算机专业学士学位,“当时以计算机、互联网、电子、通讯为主导的新技术浪潮正席卷全球,由于自己一直就比较喜欢这个行业,而且对未来新技术所引导的新经济充满了好奇,加上自己理工类成绩一直非常不错,因此,读计算机专业似乎是我当时的必然之选。”在吕欣看来顺理成章的选择,在外人眼里似乎有些跟随潮流的意味。对此,吕欣笑言:“其实能幸运地跟对潮流也是很难的。而如果要真的有所作为,必须要在大的趋势判断上不能出现错误,这是我进入这个领域后感触最大的一点。”

威斯康星大学,这座推行技术和大众普及教育的知名学府,给了吕欣更广阔的视角和全新的理念,同时也给了吕欣成就未来事业的基石和把握机会的灵敏“嗅觉”。“1904年,当时威斯康星大学的查理斯·范海斯校长提出‘威斯康星’理念,即威斯康星大学成为本州人民的头脑,要给人民信息、光明和指引。”吕欣强调说,“这一理念让威斯康星大学逐渐跻身美国国内一流大学之列,也让我们认识到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对区域国民素质的责任和使命,同样,公司的建立除了需要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和发展远景外,也需要承担它的社会责任,成为推动价值理念不断前进的企业公民。”在吕欣看来,在技术飞速更新、新经济领袖不断涌现的IT领域,如何保持公司的长足发展,不仅仅依靠技术创新、内部的管理、人才的引进,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公司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和谐共存和良性发展。

大学毕业后,踌躇满志的吕欣选择了IBM,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负责设计和开发Network Computing操作系统。一向非常自信的吕欣以过硬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很快赢得了公司的青睐。而对于吕欣来说,跨入IBM似乎是进了另一所大学,无数行业内的技术精英和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才俊汇聚在这里,而这一切也正是吕欣急需获得的资源。“技术永远只是一方面,迷恋技术上的成功与突破并非是一个企业保持基业长青的根本,方向的选择和对趋势的把握应该是先决条件,只有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才能在战术运用上游刃有余。”从IBM的企业发展脉络上,我们似乎很容易为这句话添加注脚。“在IBM的工作经历为我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吕欣坦言,“这种基础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当然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例如行业资源、上下游产业链的运作规律、如何去满足客户的诉求等等。”

在IBM四年的软件工程师经历让吕欣更多地注意到推动技术变革和企业拓展的真正动力来自市场,是市场的需求为创新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