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证实,人的健康与精神状态休戚相关。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把健康定义为“不仅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马克思指出: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的疲惫和痛楚。我国天津社科院和天津市河北区妇联曾对河北区200多位90岁以上长寿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他们都有共同的心态意识,就是知足、平和、淡泊、乐观。
机体健康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概括起来有理化因素、生物因素、精神情感因素、社会因素等。当精神上受刺激,便可造成心理上冲突与矛盾,严重或持久的心理紊乱,特别是长期的精神紧张,必将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机体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引发疾病。抗衰老研究表明,最能使人生病或短命夭折的,要算是不好的情绪与恶劣的心境。战国时期吴国的宰相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虽然有些夸张,但的确说明了不良精神因素有损健康。精神因素不仅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与衰老也密切相关。
一个人只要心地清静,不为外物所惑,即使置身于物欲横流的金钱世界,也能建立自已内心快乐的仙境。相反,人一旦迷上声色物欲,即使置身于山间林泉的境地,精神也会堕入痛苦的深渊。所以说,人的精神修养是有境界之分的。
这里有一个生动的故事:
一天,一个文物商从老街上经过,偶然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因为那把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
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3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里;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是1993年在伦敦拍卖市场上以16万美元的拍卖价买下的。
商人端着那把壶,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他们的汗也都来自这把壶。
壶虽没卖,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60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转不过神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蜂拥而至,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推他的门。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
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元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店铺的人和前后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现在,老铁匠还在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据说他已经102岁了。
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上许多纷杂的浮躁,过滤出浅薄粗陋等人性的杂质,可以避免许多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要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
还有一个故事:
有个中年干部,前几年下海经商,他通过苦心经营,房子、车子在他的生活中样样齐全,而投身商海这么多年,没日没夜地奔波、操劳的他,有一天终于感觉累了,疲倦了,看着渐渐发福的太太,由不得感叹道:“太太,在这个社会上,我们也算小富有余了,我想好好休整一年,然后去找个简单的工作。”
太太不满:“作为男人,要有远大志向,不能小富即安,我们离真正的富翁还差太远。”
太太的话像针一样深深地扎进男人的心中,男人的尊严在那一刻激灵了一下,人活着究竟为什么?就为那些花花绿绿的钞票?他头一次迷茫了。
然而未等他再展宏图,他却轰然倒下了。莫名其妙地消瘦,胸部长时间的憋闷,让他不得不去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让他头晕目眩,诊断书清晰的写着两个字:肺癌。他差点跌坐在椅子上,医生握着他的手,安慰他:“慢慢调养,保持快乐的心情。”
回到家中,他感觉房子突然间变小了,太太也变得陌生,好像不认识了,整天一句话也不说,常常面对着窗外的小鸟发呆,自己再也飞不高了,什么创业,什么人生,什么追求,此刻都失去了意义。
终于有一天,他头也不回地走了,留给妻子的只是白纸上一句简短的留言:欲望是滋生祸端的根源。
他的妻子看到这短短的几个字,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