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
14900000000017

第17章 全真七子

说到全真七子,首先应该说王重阳。王重阳(1112~1170),字知明,号重阳子,生于陕西咸阳刘蒋村的一个豪门巨族家庭。少年时候他就精心研读儒家的经典。他不仅能文,而且能武。他也喜欢舞枪弄棒,还在金朝初年应试武举时,一举成功,取得了功名。他少年得志,意气昂扬,常常踌躇满志。后来,他把名字也改成了“世雄”,因为他一心想成为一世枭雄,光宗耀祖,名震天下。但是,可他却跟他的上级官员之间没有处理好关系,被分派到一个贫寒的村落里,当了一名收酒税的小官,这样的一个安排让王重阳愤怒至极,不但不能让他感到光荣,相反他深感屈辱,于是不久就弃官回家了。

丘处机回到家乡后,王重阳整天郁郁不乐,天天借酒浇愁,行为狂放不羁,开始了自暴自弃的生活,在乡里人的眼里,他由“王世雄”变成了“王害风”,在此期间他还一度打算皈依佛教,但是没有成功,因为没有哪个方丈肯收留他。

然而正如孟子所说的那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这位整天泡在酒馆里的疯子,说自己在十八岁那年,曾于甘河镇的酒肆中,遇到了二位仙人,他们向他传授了金丹口诀。后来有些好事的人说,王重阳遇见的两位神仙就是八仙中的钟离权和吕洞宾的化身,是他们专程下来点拨他的。受到别人的传闻的影响,王重阳后来还真的就归信道教了。到后来,王重阳遇到钟离权和吕洞宾两位神仙的奇异的经历也被后来全真教的徒子徒孙们称为“甘河遇仙”。

甘河遇仙后不久的第二年,王重阳又遇见了另外一位著名的神仙刘海蟾,这使他坚定了信心,要去修道成仙。于是,他离开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和喧闹的凡间人世,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还在终南山的山底下挖下了一个深达四十几米的洞穴,自己给它命名为“活死人墓”,这以后就一直呆在墓中静修,以此表明他与过去的生活告别,从而脱眙换骨。

过了好几年,他又回到刘蒋村来修行传道。可是乡里人对他的成见没有改变,以为“王害风”又发什么疯,因而没有人愿意相信他,也就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他一起修行。王重阳没有办法,只好离开了自己的家乡,远走到山东去重新开创局面。

俗话说,“远来的和尚好念经”。王重阳虽然不是和尚,而是道士,他同样在山东受到很大的欢迎。他先后在宁海、文登、福山、登州、莱州等地建立了三教七宝会,以示兼收并蓄儒释道三教的精髓,开创了新的教别——全真教。从此得到了众多人的拥戴,很多人纷纷加入全真教。自丹阳子马珏之后,他又陆续招收了长春子谭处瑞、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这七个人号称“全真七子”,成为全真教的骨干成员。

王重阳在山东创建的全真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便想再回乡传教,可是当他刚回到开封,王重阳就病倒了,而且从此一病不起,第二年就去世了。

王重阳仙逝之后,由大弟子马珏执掌教主之印。“全真七子”为王重阳守丧三年之后,由马珏留守在刘蒋村作为全真教的本部,其他的弟子都四出传教,广招门徒,从此全真教的声誉就越来越大了。

在全真七子当中,最为有名的是长春子丘处机。

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十九岁的时候就在宁第拜王重阳为师,王重阳死后,丘处机在龙门山中潜心修炼,并创建了全真教的支教——龙门派。他在修行期间总是一蓑一笠,即使是寒暑易节也不会改变。因为他这副装扮,世人都称呼他为“蓑衣先生”。

1220零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在西征欧洲的途中派特使前来问候丘处机。这时,年过古稀的丘处机毅然率领弟子等十八人,一起西行一万多里路,历时四年,在雪山之巅,如今的阿富汗境内,谒见成吉思汗。丘处机知道,成吉思汗那时特别喜欢长生不老之术,于是他就跟成吉思汗大谈养生之道以及治国的方略,得到了成吉思汗赏识。成吉思汗再而又向他问及长生不老之药的事情。丘处机对道:“只有长生之道,并无长生不老之药。”成吉思汗看到他这样诚实,心里更加喜欢。于是,他又问起统一天下的计策。丘处机回答说:“要想统一天下,杀人不能太多,嗜杀的人终究是统一不了天下的。”

他进一步建议成吉思汗要“减少杀戮,节制自己的欲望,敬奉天神,爱护子民”。成吉思汗接受了他的建议,并尊封他为“国师神仙”,赐予他一道军事的虎符,还给了他一个大玉玺,让他敕领全国信奉道教。到这时,由于朝廷的倡导,全国上下人人信奉全真教,全真教可谓盛极一时。

后来,丘处机回到山东,先后活动在栖霞昆嵛山、青州的云门山一带。后来,全真七子一同来到了崂山,弘扬全真教法,崂山所有的道士都接受了全真派理论,归依全真教派,崂山的各道教庙堂分别纳入全真七子的门派中。随后丘处机就在崂山洞窟中修行。

元太祖二十一年丘处机在白云观去逝了,死的时候他已经七十九岁,当时并没有把他出殡,只是把他的灵柩放在白云观的处顺堂里,供弟子们参拜。这样过了三年之后,他的弟子打棺柩为他重新更衣时,发现他的手和脚如同棉花一样轻柔,面色像活人一样红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