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北京AtoZ:26个字母里的城市体验
14902400000065

第65章 京杭大运河

20世纪80年代,有一部电视专题片叫《话说运河》,以怀旧的镜头重温了京杭大运河的盛衰与始末。不知道摄制组是否确实沿着运河一线且走且歌,在夹叙夹议中横穿了半个中国?

假如在古代的话,这需要磨烂多少双鞋子,抑或折断多少根桨楫?今人肯定是搭乘汽车之类的现代交通工具与运河同行。

这条古老的航线自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就被新兴的铁路挤垮了,或者说,从那时起,运河就成了中国现代史上的“离退休老干部”,只能蹲在家中自言自语、自娱自乐,而不再承担伟大的社会责任。

话说运河,话说运河。运河还是很值得说一说的。其实运河本身,就如同一位讲故事的老人,开场白永远是:“从前呀……”从前呀,有个皇帝叫隋炀帝诸如此类。

大运河共分为五段,“北起通州南迄杭州之京杭大运河,纵连京津二市与冀鲁苏浙四省,沟通浙长二江同淮黄海三河,全长3400余里,自开凿之日起,至今已有2400余年。其历史之久,规模之大,工程之巨,作用之伟,敢谓环球之最,同万里长城相媲美,亦乃中华民族之象征。”周良先生的这段叙述颇有点慷慨陈词、大力推举的味道。

通州号称京东首邑,是因北运河的开发而饮誉天下的。而今,自潮白河水断流、航运停止之后,北运河即成为排水河道,主要用于灌溉农田。死水微澜,已不足以令人怦然心跳。北运河遗址,是通州城内现存的文物古迹之一,“遗址”一词使用得让游客绝望,但毕竟准确。试想,假如目睹漂满空易拉罐、食品包装袋、朽木与菜叶的污浊水面,你愿意相信它就是大运河吗?

据说曹雪芹的家就在通州张家湾,他对运河应该很熟悉。在《红楼梦》中,江南的小姐林黛玉北上投亲戚,走的是京杭大运河的水路,终点站是通州府张家湾,再换乘车马进城:“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林妹妹是穿越了一条漫长的大运河才遇见宝哥哥的。运河又有点像是银河,贾宝玉在上游无意识地等着她,就像等着一个影子。后来,当黛玉要回家探视身染重病的父亲林如海,贾母派贾琏伴送,“登舟回扬州”。这一趟趟的来去,运河里该滴有不少林妹妹的热泪吧。林妹妹已不在了,如今,又有谁会为运河的命运伤心、流泪?而运河本身,也已无泪可流。

北运河古称潞河,挟潮白河、榆河、浑河、闸河诸水,南流直沽,与南运河段衔接。隋唐、宋元、明清甚至更早,运河的水路是南北交通与运输的要道。当时通州是北京城的大粮仓船的粮食、丝绸、盐铁、砖木及其他货物自江南水乡远道而来,囤积在码头上。尤其是北京成为元大都后,江山大一统,天下奇货皆为大汗拥有,可任意调拨。一位叫郭守敬的水利学家,奉命开凿了大都的通惠河(忽必烈的赐名)与山东的会通河,使运河真正成为一条连接了古中国的南北大动脉。远航的货物到了通州,甚至不用在码头装卸、换乘,而是进入通惠河,直抵大都城下。大码头已非通州张家湾,而移至积水潭了,云帆高挂,桅杆林立。积水潭至钟鼓楼一带,顿时成为集市与酒楼密布的商业中心。通惠河俗称里漕河,而北运河俗称外漕河。里漕河起始于东便门,又和内城的护城河相连,可见古人在水运上的良苦用心。当然,作为世代漕运河道的通惠河,如今只是北京城区几条主要的排水河道,听不见桨声了。

元代把运河的水路一直延伸到天子脚下的积水潭,这是一个被大大扩张了的梦。洪武二年(1369年),征虏大将军徐达指挥数十万北伐军云集德州,步、骑、水三军沿大运河北上,一举攻克了通州。元王朝在大都立国,大运河这条补给线是其命脉所系,可这回,大运河给它送来的不是粮草布匹、珠宝玉器,而是一艘艘复仇的战船。百年的盛宴结束了,看来该到了让元朝的皇帝买单的时候。兵临城下,坐吃山空的元顺帝,只好骑上马儿逃回沙漠里去了。

“自明改筑京城,与运河截而为二,潭之宽广,已非旧观。”(引自《宸垣识略》)大运河终点码头南移,不再是风光一时的积水潭,只在北京城东南角外的大通桥停泊、卸货了。前门外因而成为新兴的商埠。

无论作为元都、明都抑或清都,北京都是一座寄生性的城市,完全依靠大运河来“输血”保障供给。“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氓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民以食为天,每年往返的粮船就有两万艘左右,况且明朝修建洋洋大观的北京城,砖木、玉石、琉璃瓦等建筑材料基本上都由南方水运而来,甚至连给皇帝盖陵墓时也是如此。北京城的诸多硬件,都是靠大运河给一点点地背过来,然后才平地而起,构筑成了华丽的风景的。

大运河,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依然静静地在那里看着日出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