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北京AtoZ:26个字母里的城市体验
14902400000084

第84章 庙会

寺庙本是神圣的地方,庙会却使之世俗化了。有庙会的日子,估计神也放假了,而寺庙则充满了市井的气息。人们跨进山门,不再是为了烧香许愿、求神拜佛,纯粹是挑货购物,甚至看热闹,就跟逛商场、逛公园似的。心情肯定轻松了许多。

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神的脚下,为什么出现了最早的跳蚤市场?或者说,在神的眼皮底下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居然也能做到理直气壮?

可能因为寺庙里的空地较大,便于摆摊设点、堆放商品。要知道,那毕竟是超市尚未出现的时代。况且,总不能在大马路边或天安门广场上练摊吧,那多妨碍交通、影响市容啊!不管怎么说,庙会提供了最平民化的节日。市民们热衷于逛庙会的话,就不会上街游行、搞政治运动去了,所以当时的执政者也是很支持庙会的,庙会不仅是集贸市场,简直还带有“群艺馆”的性质,丰富老百姓的业余生活嘛。庙会除了买卖百货与零食,还有算命测字的、耍江湖把戏的、说拉弹唱的,等等。

张中行写过一篇《北平的庙会》:“每旬的九、十、一、二是隆福寺,三是土地庙,五、六是白塔寺,七、八是护国寺,几乎天天有;如再加上正月初一的东岳庙,初二的财神庙,十七八的白云观,三月初三的蟠桃宫,你会说北平真是庙会的天下。”诸多寺庙轮流值日,排得可真够满的。不知道寺庙的主持们,是否会戴着红袖章值勤,收取一定的管理费或场地租金?这点市场经济的观念,估计他们还是懂的。

北京郊区还有专门的花会,其时张灯结彩,有跑旱船、耍狮子、擂太平鼓之类的活动。丰台镇看丹村有一座药王庙,每年旧历四月二十八(相传是药王孙思邈生日八开庙三天,好戏连台。有一年,把紫禁城里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都吸引了去看热闹。老佛爷想不到民间还有如此的乐趣,当场封药王庙的太平花鼓会为“皇会”,并赐龙旗,以资鼓励。老佛爷肯定不是微服私访,而是坐着八人抬的大轿,有大批的保镖追随,有点像下基层体验生活。而药王庙的花鼓会被评为“先进”,其档次该如同当代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了吧?

还是张中行总结得好:“我总以为北平的地道精神不在东交民巷、东安市场、大学、电影院,这些在地道北平精神上讲起来只能算左道;摩登,北平容之而不受其化。任你有跳舞场,她仍保存茶馆;任你有球场,她仍保存鸟市;任你有百货公司,她仍保存庙会。”

解放以后,北京传统的庙会陆续被取消了。半个世纪过去,北京的寺庙是否感到寂寞?是否还能回忆起倾城轰动的庙会以及那些逛庙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