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现代育儿与教子全书
14902700000002

第2章 精心护理婴幼儿的身心发育

0~3岁,这是人生的起步时期。

带着特有气味的婴儿呱呱落地,新的生命开始了。就是这样一个生命,聚焦着父辈、祖辈们的爱和希望,小天使的每一个动作,第一声哭泣、都牵动着全家人的心。身为父母,身上卸下了孕育的担子,又要担负起另一副重担: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而操劳费心。

婴幼儿时期的饮食营养至关重要,从小身体羸弱,明天哪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俗话说,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父母们如能在决定孩子一生的这3年关键时期对孩子的教育尽到启蒙的责任,把他们的智能开发出来,将会为其进入学龄前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明天的希望将更加耀眼。

1.新生婴儿所拥有的行为能力

1984年,曾有一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为刚出生12小时的婴儿进行行为能力测试时,惊奇地发现新生儿远远不像人们原来认识的那样低能,他尽管刚出生12小时,他已能追随人的呼唤和格格声响转头寻源;能注视人脸和红球,并随着目标物的移动转头追视,还能分清妈妈的声音,这意味着他已具备了初浅的记忆。

这些能力是怎样发育和什么时候发育起来的呢?还是首先用该儿童教育专家的研究来说明。他用影象观察胎儿在母体内的状况。他在孕妇的腹部摇动拨浪鼓,胎儿出现惊跳,随着刺激的反复进行,胎儿反应减弱(习性大);用光源照射腹部,胎儿出现眨眼,转头,吸吮手指动作;影象学还发现胎儿具有大量不可预测的行为,如:翻筋斗打滚,躯体伸曲,打哈欠,哭泣,作鬼脸,玩手,攫取等。

这些能力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呢?国内外学者的共同研究已经证实:3个月的胎儿具有感觉和触觉;4个月有冷觉;5个月有温热觉;5个月有苦、甜味觉;7个月有嗅觉;4个月开始有听觉,6个月后接近成人但是远远不成熟;7个月有视觉;3个月具有似蝌蚪样运动能力;5个月具有呼吸、吞咽、排尿功能;6个月后能感知母亲的喜、怒、哀、乐,并与母亲情感变化相呼应。

那么,新生婴儿有哪些行为能力呢?

(1)视听定向反应

对说话的人脸或移动的球能随人脸或红球的移动而转眼转头追视;对人的呼唤声或格格响声转头追声源。

(2)竖头能力

双手环抱小儿,使成坐位,小儿颈部屈伸肌肉能收缩,维持头呈竖立姿势1~2秒。并随月龄增加竖头时间延长。

(3)握持反射

仰卧位,以食指从小儿尺侧插入其手掌,小儿有抓握反应;紧紧抓着你的双手,很有力量。

(4)牵拉反应

在做抓握反射的基础上,检查者提高双食指,则新生儿屈曲上肢,使自己身体完全离开桌面或床面。

(5)支持反应

双手分别扶持小儿腋下,支持新生儿直立姿势,新生儿下肢和躯干主动收缩以支持身体重量,并维持几秒钟。

(6)自动踏步

接上述支持反应,使小儿足接触到硬的床或桌面即可收出自动踏步动作。

(7)匍行

初生婴儿具有自动翻身呈侧卧位的能力,俯卧位时,具有往前匍行的能力,以及抬头和左右转头张望的能力。

上述握持、惊吓、觅食、踏步等与生具来的行为能力是无社会性意义的原始反射。随着月龄增加,有些反射会减弱并消失。对翻身、抬头、踏步、匍行等反射,及早加以训练,会大大促进大脑发育,因为婴幼儿的大脑是在感知一动作过程中聪明起来的。

2.精心发展婴儿的动作能力

婴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变化最大的阶段。婴儿刚出生时只能躺卧,随着神经系统、肌肉和骨骼逐渐发展成熟,慢慢地能翻身、坐起、四肢爬行、放手站立,然后迈开大步向前走。每一个动作的发展都意味着婴儿身心的成长,表示他们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婴儿阶段的动作发展是十分自然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基本的动作技能并不需要教导,只要不受阻碍与干扰就会正常地发展。当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肌肉和骨骼已经成熟,又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自由时,婴儿将会表现出令成人们惊异的新能力。

(1)婴儿动作发展的表现

①头部的控制

婴儿仰卧时,头部能转动,二三个月龄即会抬头往四周望。

②翻身的动作

五六个月大的婴儿,开始会有意识地翻身。先由俯姿翻为仰姿,接着由仰姿翻为俯姿。

③坐姿的发展

一般而言,从4个月大开始,父母可用手支撑宝宝的背部,腰部,让其维持短时间的坐姿。5个月时,父母可用手支撑其上肢,此时婴儿能背靠靠垫而坐。6个月到6个半月的婴儿可以独立坐着,但若跌倒,就无法自己坐起。到8~9个月时就能自如地坐、不需要任何扶持了。

④爬行的阶段

爬行阶段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爬行能刺激身体四肢,锻炼其功能,对于日后的各种发育很有帮助。

8~9个月大时婴儿通常能自如地爬行。婴儿刚开始学爬行时,往往是同手同脚移动,而后用手肘匍匐爬行,腹部触地,爬行速度缓慢。约在9个月时,腹部才能离开地面,两手前后交替自如地爬行。

⑤站姿的确立

一般婴儿在8个月大时,可在大人的扶持下站立,1个月后,能扶着家具站起来,1周岁时就能独自站立。

⑥走的开始

在开始学会独自站立后不到1个月的时间,婴儿便能踏出生平的第一步。9~10个月大时,可被扶着走路,15个月时就能独自行走。

婴儿动作的发展因人而异,有些婴儿会提前发育,也有些婴儿会发育得比较迟。只要婴儿的身心状况良好、动作发展时间的早迟对以后的成长并无太大的影响。只要发展不过于迟缓,父母无须过于焦虑。

“翻身、坐、爬、站走”,婴儿的这些动作发展虽是一个十分自然的过程,但却需父母的用心参与,在此提出一些建议供父母们参考。

(2)父母要用心参与婴儿动作发展的过程

在婴儿动作发展的过程中,父母可通过以下活动用心参与。

①对婴儿发出的信号有所反应

当婴儿努力完成一项动作时,父母应及时给予鼓励与赞赏,而当宝宝在做动作中受挫折时,父母也应该给予适当的安慰与拥抱。一旦孩子有了哭声与求助,父母正确的回应对其心理而言是最好的慰藉。

②对婴儿要有耐心

婴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连续且重复的动作出现,例如反复丢物品的行为。父母不该因不耐烦而予以斥责,因为此时宝宝正在训练其刚学会的能力,如果看见父母不耐烦而不悦的反应,易裹足不前,影响其能力的正常发展。

③给婴儿提供适当的玩具

虽然动作发展是十分自然的过程,但若经适当的引导,则宝宝会成长得更好。例如宝宝学爬时可以用吸引他注意的玩具引导他主动爬行。

④给婴儿探索的自由

为婴儿保持一个安全的环境远比限制他探索环境来得合理。宁可麻烦一些,将所有的危险品移开,也不要处处限制孩子,不能摸东、摸西,不能去这、去那。宝宝在爬行、学走、练习大动作肌肉的时候,同时也培养了自由、独立的意识。

3.呵护婴儿的感觉与知觉的发展

随着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特别是语言的发展,婴儿的感知能力也在起着质的变化。

(1)感觉的发展

感觉的发展包括视觉、听觉、皮肤感觉等几个方面。

在视觉方面,儿童开始能够正确地辨别各种基本颜色(如红、黄、蓝、绿),但是对一些混合色(如紫色、橙色等等)和色度不同的颜色(如粉红、大红、深红等等)还不能很好地辨别。在正确的教育下,儿童就有可能逐步辨别一些比较复杂的颜色。而在儿童学习辨别各种颜色的时候,词、言语起着重大的作用,儿童借助于词就能更好地区别各种不同的颜色。例如,“这是红色的”,“那是绿色的”,等等。

在听觉方面,由于言语的发展,儿童就能更好地辨别语音。例如,音强,音调,等等。

在皮肤感觉方面,能够更好地辨别客体的各种不同的属性。例如,软的,硬的,冷的,热的,等等。

(2)知觉的发展

婴儿知觉在乳儿知觉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成人的教育影响下,儿童不断掌握事物的名称,通过这些名称就能把某一事物的各种特性固定下来,从而发展了儿童的知觉。例如,“兔子”这一词就包括“四只脚的”、“有毛的”、“长耳朵”、“红眼睛”等等特征。

①颜色知觉

婴儿期的视知觉在乳儿期发展的基础上,不但深度知觉、物体恒常性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而且发展了颜色知觉。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1岁半、2岁、2岁半和3岁婴幼儿进行了颜色感知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

在同色配对方面,1岁半的儿童同色配对的能力很低,只有个别幼儿能进行一、二种颜色的配对;2岁儿童约有20%左右能配对;2岁半至3岁幼儿几乎100%能配对在颜色爱好方面,要儿童在8种颜色积木中挑出喜爱的颜色。1岁半的儿童还挑不出爱好什么颜色,2岁至3岁幼儿对颜色爱好的平均顺序为:红、黄、绿、橙、蓝、白、黑、紫。共同特点是倾向于鲜明的暖色,如红、黄。

在颜色命名方面,1岁半的幼儿不能正确命名任何颜色;2岁儿童有40%会进行颜色命名,但正确率仅为7.9%;2岁半幼儿80%会进行颜色命名,但正确率也只有25%。

②数的知觉

数的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体数量或数目的反映。有人曾研究数概念如何发生。他们对2~5岁幼儿进行“辨数”(分辨两堆不同数量的物体哪堆多,包括1粒与2粒、2粒与3粒、3粒与4粒、4粒与5粒等物体相比)、“认数”(凭直觉、不凭点数,在瞬间认出物体数目,包括2、3、4、5粒水珠)和“点数”(按物点数,说出是几个)试验。

③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大小、形状、方位、距离等空间特性的反映。我国的研究者们曾在空间知觉的各个方面进行过探索。

在大小知觉方面,有位研究者曾在1998年测试了托儿所和幼儿园儿童辨认物体大小的能力。

在形状知觉方面,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形状或几何图形的反映。有研究者曾研究了3岁幼儿的形状知觉能力。实验是这样做的:

要求被试者在0.01秒、0.05秒和0.10秒等3种快速呈现条件下辨认12种图形。图形均为正方形,但内部结构不同,分成十字形(如:),半月形(如:)和四方形(如:)等三类。

④时间知觉

至于时间知觉,如我们在婴儿的言语内容发展中所述,2岁以后已有了很多表达时间概念的词汇。像:“马上”、“刚刚”、“一分钟”、“今天”、“昨天”、“明天”、“天黑了”、“天亮了”等等。这些词汇的出现,一方面确实说明2岁以后的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时间概念,这是无须置疑的;另一方面,表明他们有时表述的时间概念与客观事实不相吻合。比如:他明明睡了3个小时,他却说他只睡了1分钟。这说明这个阶段儿童对时间认识的含糊性或局限性。他们从成人那里模仿了一些词,却不知怎么用。对这种情况,只要成人注意纠正几次,儿童就能够正确运用了。

总的来说,2岁幼儿的时间知觉是若有若无,时隐时现的。说他们无,他们总是在强调一些时间方面的词汇;说他们有,他们又确实对时间的变化漫不经心。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能够说明这种情况:一个2岁3个月的孩子,每天必须乘班车去幼儿园。他总是在班车快开时不顾大人的催促找出一些事来做,嘴里还在说:“我马上就来,等看完这本书好不好呀?”他所说的“马上”与他所表现的泰然自若简直无法统一起来。到了3岁,时间知觉开始清晰起来。

人的身体各部分都有感觉接受器官,不断地接受身体内外传来的信息,就好像展开的雷达一样接受来自天空的电波。众多的感觉传递进入脑中,就像河流江川流入大海,从眼睛、耳朵、皮肤等身体其他部分传入大脑、小脑中,而脑干部的特殊感官——内耳前庭,在下意识中经常侦察着地心引力和身体相对运动的情形。

感觉统合发展的训练就是促进幼儿脑功能和神经系统的健康发展,使其内耳前庭和脑干系统发育良好。

4.掌握婴幼儿体格发育的特点

婴幼儿的体格发育速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慢。父母亲要掌握这些特点,才能正确对待婴幼儿体格发育问题。

(1)1岁零1~3个月

①身高

较周岁时增加2.7~2.8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0.9厘米。

男:平均79.2厘米(73.4~85.0厘米)。

女:平均77.9厘米(71.9~83.9厘米)。

②体重

较周岁时增加0.6~0.9千克,平均每个月增加0.2~0.3千克。

男:平均10.4千克(8.1~12.6千克)。

女:平均9.8千克(7.7~11.9千克)。

③头围

较周岁时增加0.5~0.6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约0.2厘米。

男:平均46.8厘米(44.2~49.4厘米)。

女:平均45.8厘米(43.2~48.4厘米)。

④胸围

较周岁时增加0.8~0.9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约0.3厘米。

男:平均47.1厘米(43.1~51.1厘米)。

女:平均45.9厘米(42.1~49.7厘米)。

⑤前囟

部分孩子已完全闭合。

牙齿幼儿是长牙的关键时期。1岁3个月时绝大多数幼儿已长出八颗牙(上、下切牙各四颗),少数开始长出左、右两颗下前磨牙。

(2)1岁零4~6个月

①身高

较1岁3个月时增加2.4~2.5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0.8厘米。

男:平均81.6厘米(75.2~88.0厘米)。

女:平均80.4厘米(74.4~86.4厘米)。

②体重

3个月增加0.5千克,平均每个月增加不足0.2千克。

男:平均10.9千克(8.6~13.2千克)。

女:平均10.3千克(8.2~12.5千克)。

③头围

3个月增加0.4~0.6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约不足0.2厘米。

男:平均47.4厘米(44.8~50.0厘米)。

女:平均46.2厘米(43.8~48.6厘米)。

④胸围

3个月增加0.6~0.8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约0.2~0.3厘米。

男:平均47.8厘米(43.8~51.8厘米)。

女:平均46.7厘米(42.7~50.7厘米)。

⑤前囟

大部分幼儿已完全闭合。

⑥牙齿

幼儿是长牙的关键时期。1岁6个月时绝大多数幼儿已长出12颗牙,即:上、下切牙各四颗,及上下左右前磨牙各一颗。

(3)1岁零7~9个月

①身高

较1岁6个月时增加2.7~2.8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0.9厘米。

男:平均84.4厘米(78.0~90.8厘米)。

女:平均83.1厘米(76.9~89.3厘米)。

②体重

3个月增加0.5~0.6千克,平均每个月增加不足0.3千克。

男:平均11.1千克(9.0~13.9千克)。

女:平均10.9千克(8.6~13.2千克)。

③头围

3个月增加0.4~0.5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约不足0.2厘米。

男:平均47.8厘米(45.2~50.4厘米)。

女:平均46.7厘米(44.3~49.1厘米)。

④胸围

3个月增加0.6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约0.2厘米。

男:平均48.4厘米(44.4~52.4厘米)。

女:平均47.3厘米(43.3~51.3厘米)。

⑤牙齿

幼儿是长牙的关键时期。1岁9个月时绝大多数幼儿已长出12颗牙,即:上、下切牙各四颗,及上下左右前磨牙各一颗。

(4)1岁零10~12个月

①身高

较1岁9个月时增加3.5厘米,平均每个月约增加1.2厘米。

男:平均87.9厘米(80.9~94.9厘米)。

女:平均86.6厘米(79.6~93.6厘米)。

②体重

3个月增加0.8千克,平均每个月增加不足0.3千克。

男:平均12.2千克(9.7~14.8千克)。

女:平均11.7千克(9.2~14.1千克)。

③头围

3个月增加0.4~0.5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约不足0.2厘米。

男:平均48.2厘米(46.6~50.8厘米)。

女:平均47.2厘米(44.8~49.6厘米)。

④胸围

3个月增加0.8~0.9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约0.3厘米。

男:平均49.4厘米(45.4~53.4厘米)。

女:平均48.2厘米(44.2~52.2厘米)。

⑤牙齿

幼儿是长牙的关键时期。2周岁时绝大多数幼儿已长出16颗牙,即在已长出的上、下切牙和前磨牙的基础上,又长出四颗尖牙。只余下四颗后磨牙尚待长出。

(5)2岁零1~6个月

①身高

半年增加3.7~3.8厘米,平均每个月约增加0.6~0.7厘米。

男:平均91.7厘米(84.3~99—1厘米)。

女:平均90.3厘米(83.1~97.5厘米)。

②体重

半年增加0.9千克,平均每个月增加为0.15千克。

男:平均13.1千克(10.5~15.8千克)。

女:平均12.6千克(9.9~15.2千克)。

③头围

半年增加0.5~0.6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不足0.1厘米。

男:平均48.8厘米(46.2~51.4厘米)。

女:平均47.7厘米(45.3~50.1厘米)。

④胸围

半年增加0.8~0.9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不足0.15厘米。

男:平均50.2厘米(46.2~54.2厘米)。

女:平均49.1厘米(45.1~53.1厘米)。

⑤牙齿

20颗乳牙已全部出齐。

(6)2岁零7~12个月

①身高

半年增加3.1~3.4厘米,平均每个月约增加0.5~0.6厘米。

男:平均95.1厘米(87.7~102.5厘米)。

女:平均94.2厘米(86.8~101.6厘米)。

②体重

半年增加0.8~0.9千克,平均每个月增加为0.15千克。

男:平均14.O千克(10.9~17.0千克)。

女:平均13.4千克(10.6~16.3千克)。

③头围

半年增加0.4~0.5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不足0.1厘米。

男:平均49.1厘米(46.5~51.7厘米)。

女:平均48.1厘米(45.7~50.5厘米)。

④胸围

半年增加0.8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稍高于0.1厘米。

男:平均50.9厘米(46.7~55.1厘米)。

女:平均49.8厘米(45.8~53.8厘米)。

(7)3岁零1~6个月

①身高

半年增加3.4.~3.9厘米,平均每个月约增加0.6~0.7厘米。

男:平均98.5厘米(90.7~106.3厘米)。

女:平均97.3厘米(89.7~104.9厘米)。

②体重

半年增加0.8~0.9千克,平均每个月增加为0.15千克。

男:平均14.8千克(11.6~17.9千克)。

女:平均14.3千克(11.3~17.2千克)。

③头围

半年增加0.3~0.4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约0.05厘米。

男:平均49.6厘米(47.2~52.0厘米)。

女:平均48.5厘米(45.9~51.1厘米)。

④胸围

半年增加O。7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0.1厘米。

男:平均51.7厘米(47.5~55.9厘米)。

女:平均50.6厘米(46.6~54.6厘米)。

(8)3岁零7~12个月

①身高

半年增加3.6~3.9厘米,平均每个月约增加0.6~0.7厘米。

男:平均102.1厘米(93.7~110.5厘米)。

女:平均101.2厘米(93.0~109.3厘米)。

②体重

半年增加0.8~0.9千克,平均每个月增加为0.15千克。

男:平均15.6千克(12.1~19.1千克)。

女:平均15.2千克(11.7~18.7千克)。

③头围

半年增加0.3~0.4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约0.05厘米。

男:平均49.8厘米(47.2~52.4厘米)。

女:平均48.9厘米(46.3~51.5厘米)。

④胸围

半年增加0.6厘米,平均每个月增加0.1厘米。

男:平均52.3厘米(48.1~56.5厘米)。

女:平均51.2厘米(46.8~55.6厘米)。

5.衡量婴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标准

婴幼儿智能发展水平从以下6大方面来衡量:

(1)大动作能力

大动作能力包括俯卧抬头、翻身、坐稳、打滚、匍行到爬行、站稳、独走、跑、跳、蹦、攀、抛球、踢球等。

(2)精细动作能力

精细动作能力包括握物、够取、传手、搭积木、拼图、穿珠、画画、切、剪、折纸等。

(3)语言能力

在语言能力方面,除哭之外,还能发出各种元音(如:啊、咿、哦、嗷、呜等)、辅音、听叫名字转头、懂得“不”、服从命令、用姿势表达语言、叫爸妈、称呼亲人、单音说物名、说有动词的话、有形容词、背儿歌、用“我”来回答问题、说反义词、为故事接尾到讲故事。

(4)认知能力

在认识能力方面,能挑出爱看的图画、认识母亲、区别生人、认物品、会指身体部位和听声指物、认图片、认颜色、认形状、认数字、分性别、按用途分类、认识时间和天气、懂因果关系等。

(5)社交能力

在社交方面能逗笑、玩藏猫儿、知害羞、懂礼貌、认回家路、玩过家家、遵守游戏规则、能离开父母等。

(6)自理能力

婴幼儿的自理能力包括控制大小便、自己吃饭、穿衣、盥洗、协助家务等。

每一项都要按照孩子的年龄分别学习然后测试,看看孩子在哪一两项做得好些,哪一些两项目前还未学会。先从孩子优势项目着手。许多项目是相辅相承的,有些孩子不会结鞋带,而如果手的技巧学好了,学结鞋带并不难。认知能力良好,理解事物就会促进语言能力发展。先从强项人手对孩子是个促进。如果先从劣势着手,会使孩子心里不高兴,以为大人在揭他的短处。在心情不愉快时学习效果就不好,容易使孩子逃避、拒绝。所以训练常常与测试并行,通过测试提出要培养的项目和方法,使训练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