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现代育儿与教子全书
14902700000024

第24章 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

1.10~18岁是产生梦想的最佳时期

青少年的梦想常常会成为他以后的成长目标,而远大的目标是成功的引力磁石。仅仅拥有目标,也许不能成功,但如果没有目标,成功就无从谈起。这就像我们大人平时走路,如果要到10公里外的地方,走到七八公里路时,就开始松懈而疲乏了,这是因为目标快要到了;而如果要去20公里外的地方,走到七八公里路正是精神抖擞之时,因为离目标还远着呢。

青少年的少年时期的头脑就像一张白纸,可以写出许多美丽的诗句,可以描绘许多美丽的图画,可以有成年人想像不出的梦幻。他们天真烂漫、热爱生活,是思维活跃、善于奇思妙想的时期。这时正是梦想的生长时期。

在少年时代的心灵里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它就会像树木的种子一样潜藏着一股向上的生命力,天天能抗拒地球的吸力,不断地向上生长,直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梦想是青少年思维的翅膀,从青少年想像能力的高低可以看出青少年的智力开发的水平。智力开发得好,青少年这方面的能力就突出,倘若梦想不随着青少年的成长而泯灭,它就会表现为纷至而来的灵感。呈现出发散的思维特征,为创造力提供了动力,并成为诗歌、小说、建筑、雕刻艺术乃至科技领域创新的源泉。

发明家爱迪生是个从小就富有梦想的孩子,他在小时候就有好奇心。在他6岁的一天,他到温切斯特的碾坊,看见温切斯特正在用一个气球做一种飞天装置,这个试验使爱迪生看得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宽满了气,一定会飞上天的,几天以后,他把几种化学制品放在一起,叫父亲的一个佣工迈克尔·奥茨吃下后飞行。奥茨吃了爱迪生配制的化学制品后几乎昏厥过去。爱迪生却似乎认为奥茨飞不起来是奥茨的失败,不是他爱迪生的失败。

爱迪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冒险做实验的愿望,常给他带来麻烦。他在父亲的农场里玩耍,点燃了父亲的仓库,结果仓库化为灰烬。爱迪生为此遭到父亲比以前更严厉的毒打。爱迪生没有对父亲生气。在这以后,爱迪生做实验的兴趣有增无减。他似乎把父亲打他的疼病忘得一干二净了。

爱迪生10岁时就开始对化学试验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在休伦港自己家中的地窖里按照帕克的教科书做了实验。他向当地的店主要了200多只空瓶。他在一个个的瓶子里装了不同的化学药品。做试验搞得险些爆炸,或是发生危险的事故。他的父母既担惊受怕,又为自己的孩子能懂得这些科学知识和作试验得到的新发现而感到自豪。

爱迪生如此,其他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也是如此,在科学领域中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在青少年时代就具有。

2.16~18岁是人生最富理想的时期

每一个在社会上生活的人,都面对着社会的三个时间领域,即经验领域(过去)——存在领域(现在)——发展领域(未来)。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三个时间领域是相对平均的,对老年人来说,过去的时间领域大于未来的时间领域。而对于青年人来说,情况正好与老年人的相反,未来的时间领域大于过去的时间领域。

可见青少年时期是同未来发生关系最长的时期。但未来对青少年来说距离尚远,因为他们还有待于认识和把握现在。在发现通向未来前景的道路之前,还必须熟识驾驭眼前的事物。成年人尽管继续趋向未来,但背上青少年的担负袭传统已日益沉重,并且肩负实现当前任务的重任。

青少年这种向往发展与未来的特性,使他们特别关心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前途。如果说老年较多沉溺于对以往的留恋和回忆,少年则对个人的前途还只有朦胧的意识和模糊的目标,成年虽关注着未来,但同时更关注着现在,那么青年则是立足于现在更瞩目于未来。而16~18岁的青年时代是人生最富于理想的时代,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前景怀有美好的愿望,对个人的发展前途怀有美好的遐想。对理想的追求是青年向往未来的主要表现。

3.青少年理想发展过程的特点

教育科学专家综合国内现有的研究资料,总结出青少年理想的发展过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青少年正处于理想的逐步确立阶段

理想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它经历了理想的萌发期一理想开始形成期一理想确立期。青少年个体的理想形成过程,是沿着从没有理想到开始有理想,从模糊到逐步明确,从易变、动摇到逐步坚定这一过程发展的。根据目前国内对青少年理想形成阶段的研究,多数青少年处于从理想的萌发到开始形成阶段,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处于理想的开始形成到逐步确立的阶段。但多数青少年的理想还未完全确立,还很不成熟,还需要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逐步确立。

(2)概括性理想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

青少年理想的形成,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能力发展的问题。当然这种认识能力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其中不仅有认识能力,还包含有许多其他因素,如情感、意志等因素,不过认识是核心。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一般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因而,青少年受认识能力制约的理想,它的发展也经历了三种水平,即从具体形象理想一综合形象理想一概括性理想。青少年的理想,虽然具体形象理想仍有重要作用,但概括性理想的成分越来越多。青少年逻辑思维,尤其是理论思维、社会智慧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概括性理想的发展。这些概括的形象体现着他们对理想的人物的本质特点。具有概括性理想的青少年,在考虑自己的生活、职业理想时,已能联系国家、民族、社会的前途。如有的青少年说:“我国的科学家太少了,要实现建设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有大批的科学家、工程师,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专家,我决心钻研科学技术,把将来能做一个科学家为自己的理想。”

(3)理想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现实性

青少年关心国家大事,对政治问题逐渐产生兴趣,开始认真思考社会问题。青少年渴望参与社会生活,力图了解社会,他们的个性社会化过程加速进行。在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设想时,能较多地从社会的角度,从社会需要去考虑问题。

青少年个体理想的发展总是从比较天真烂漫的非现实性理想向具有现实性的理想发展。年龄愈小,就愈难于认真去思考理想的科学依据、现实依据以及理想能否实现,就愈是抱有一种主观的良好愿望,天真烂漫的遐想。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理想,常常表现为天真烂漫的幻想,他们难以从社会与个人情况出发去思考自己的理想。初中生的理想仍具有很大的非现实性。少年富于幻想,喜欢憧憬未来,常想干一番大事,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故有“少年多志”之说。但少年的理想往往与现实脱节,常常只是在一些特殊场合中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对于少年来说,理想就是未来,不是现实。16~18岁的孩子则不同,其理想能够经常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他们逐步在内心感到,理想不仅是未来,更重要的是未来的现实。“未来”开始成为他们必须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这种对未来的紧迫感是他们以前从未体验过的。他们必须面对未来的现实,更多关心自己现实的未来。他们已不满足于只是在想象的未来王国邀游,开始把对未来的想象联系于现实生活,逐渐脱离夸夸其谈,不着实际的“纸上谈兵。”青少年树立“立志成才的伟大目标就是,从我开始,从现在做起”,就是把远大理想与日常的学习、劳动、生活结合起来的具体表现。

(4)理想开始更多地受内在心理因素的制约

青少年的理想是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个从外在性理想(或他律性理想)向内在性理想(或自律性理想)逐步发展的过程。是外界关于理想的教育和影响逐渐内化为自己理想的过程,一个由模仿到自我设想的过程。由于个体的内部心理条件是逐步成熟的,因而在理想的形成发展中,内部心理因素的影响是由小逐渐变大,外部因素的影响则是由大逐渐变小。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思维水平都较低,内在世界单纯幼稚,很容易接受外在影响和教育,有的小学生讲出来的理想比中学生的水平还高,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理想还是一种外在性的理想,他所说的理想有时还只是对成人关于理想询问的一种回答,是一种平时所受教育的直接再现,一种对榜样的模仿,它还没有成为小学生的内在动机。初中生一方面对理想人物有强烈的模仿性,另一方面,由于独立性、主动性的发展,又逐步从模仿到自我发现,出现了发自内心的对其理想的兴趣,从外在影响下的被动思考理想,到开始主动地思考自己的理想。高中生理想的内在性更强。理想已与高中生的人生信念、社会信念紧密联系起来。他们开始严肃认真地思考社会前途、人生价值、人生道路,设想自己未来的整个人生。理想促进着高中生世界观的形成,世界观的逐步形成又促进青少年进一步发展。

4.帮助青少年树立人生的目标

一个人未来的一切都取决于他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可以重塑一个人的性格,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影响他的动机和行为方式,甚至决定命运。他的整个生活都是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的。如果思想苍白、格调低下,生活质量也就趋于低劣;反之,生活则多姿多彩,尽享人生乐趣。

人生目标反映了一个人苦苦追寻和执着取得的东西,也体现了一个人的风度和修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会和自己希望的一样,一言一行都能反映出对生活的态度和打算。

每个人都有眼前的特定目标。例如,你准备明天做什么,或希望下个星期与下个月做什么。你最好把有助于你达到中期和远期目标的近期特定目标写下来,这样目标会更容易实现。但是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想达到这些目标。

如果孩子目前的理想和愿望还不够明确,不足以成为一个目标,不妨鼓励孩子就这样试一试:让孩子想像5年后的自己。鼓励孩子自问:“我想受多高程度的教育?我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我期望过什么样的家庭生活?我喜欢住什么样的房子?我想赚多少钱?我想结交什么样的朋友……”

做为一名在校学习的青少年学生,还可以这样试一试:在一周内每天花10分钟列出所有自己能考虑到的学习目标。一星期后他手头就会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可能实现的目标。这样做会迫使他写出自己的愿望,这是开始把孩子的目标变为具体要求的最好方法。

树立目标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以避免浪费时间,避免漫无目的地瞎干。而无论采用什么原则,一定要运用积极的人生观才能实现生命中的高尚目标。积极的人生观是一种催化剂,使各种成功要素共同发生作用来帮助他实现目标,而消极的人生观也是一种催化剂,却会造成罪恶、灾难等一系列悲剧。

明确目标是走向成功的开始,而一个积极向上的目标会使一个人变得强大有力,会使一个人胸怀远大的抱负;积极的目标在一个人失败时会赋予他再去尝试的勇气,会使他不断向前奋进;积极的目标会给他前进的动力,使他避免倒退,不再为过去担忧;积极的目标会使他把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统一,使他走上成功之路!

目标并不是方向,而是真正的目的地。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往往不明确自己行动的目标。

一个人必须首先确定自己想干什么,然后才能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同样,只有明确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才能把自己造就成那样期望的有用之才。

要怎样做,才能找出自己成功的目标呢?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遵循着如下规则所示的要点来做即可。

规则一:找出自己确实想要的事物、想去的地方——有形无形的。

规则二:将这些成功的目标排出先后顺序。也就是说,那些目标会自动引出下一个目标,而这是当务之急的。

规则三: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便可以开始规划要如何去完成它们。

还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的青少年,只要照以上这些规划去做,找出自己成功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你就会一定成功。

5.鼓励青少年树立人生的自信心

如果分析一下那些伟大的事业和那些成就伟大事业的人物,那么,你就会发现,这些人物最明显、最杰出的品质便是自信。绝对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事业成功的人往往最有可能成功,即使这种信心在局外人看来像是有勇无谋,甚至是鲁莽加愚蠢,他们仍然坚持着。不单单是这种信心的主观作用使得他们收到成效,而且,他们的自信作用于其他人也使他们受益匪浅。当一个人感到自己有把握时,他谈起话来就显得信心十足,他就会展现胜利的征兆,他就会消除其他人身上存在的那种怀疑。每个人都相信这样的人能完成他所从事的事情。相信那些胸有成竹、自信必定成功的杰出人物。

人们相信那种给人留下强有力形象的人,如果他们没有坚强的自信心就决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当他们心中充满怀疑和忧虑时,他们决不可能给人们留下强有力的印象。一些人在自己的神情举止和气度上便表现出了必胜的信心。让人第一眼看到他们时,就会信任他们。相信他们的能力,因为他们展现了自己的能力。

要成就大业的人,其心态就好像指引人生的灯塔,做任何事情思想观念必须先行,这就好比要织锦首先必须有图案一样,同样,理想总是走在行动的前面。青少年的奋斗目标总是面向着信心所指的方向。正是你相信“我能行”的观念使得你事业辉煌成就斐然。

如果一个年轻人对自己将来赚钱致富一点信心都没有,如果他一开始就以为仅仅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发财致富,而大多数的人都将是穷光蛋,他也许就会成为这些大多数穷光蛋中的一个,那他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发家致富呢?

如果一个小伙子总是大谈特谈自己不可能上大学,如果他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机会,没有钱,没有人能帮他,如果他总是认为,不依靠他人自己就绝无可能上大学,那他又需花多少时间才能圆自己的大学梦呢?

如果一个失业的年轻人总是否认自己能找到工作,并总是说“我真没用”,那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得到他梦寐以求的好职位呢?

如果一个人总是自我评价很低,如果总是贬低自己,那么可以肯定,其他人肯定会小看他。人们通常不会费力去仔细思量一个人是否自我评价太低了。

6.用行动实现人生的理想与目标

青少年有了自己的理想以后,关键的是要把它付诸行动。

青少年总有许多理想和憧憬,假使能够将一切憧憬都抓住,将一切理想都实现,将一切计划都执行,则事业上的成就,真不知会怎样的宏大;生命,也就不知要怎样的伟大!然而,在现实中总是有很多年轻人有憧憬而不去抓住,有理想而不去实现,有计划而不去执行,最终使各种憧憬、理想、计划破灭。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掌管智慧的女神雅典娜,有一天她突然从丘比特的头脑中披甲执戈一跃而出。人们最高的理想、最大的创意、最宏伟的憧憬也像雅典娜一样,往往是在某一瞬间突然从头脑中很完备、很有力地跃出来的。

青少年的人生感悟是,凡是有力量、有能耐的人,总是能够在对一件事情充满热忱的时候,就立刻去做。

青少年对待事物的态度是每天有每天的事,今天的事是新鲜的,与昨天的事不同,而明天也自有明天的事。拖延的习惯有碍于做事。过度慎重与缺乏自信都是做事的大忌。在兴趣浓厚的时候做一件事,与在兴味索然时做一件事,其间的难易苦乐相差很大。

青少年在兴趣浓厚时,做事是一种喜悦;兴味索然时,做事是一种痛苦。

今天的事不做而留待明天做,在这个拖延中所耗去的时间、精力已能将那件事做好。做以前拖延下来的事,会觉得很不愉快;在当初可以很愉快、很容易做好的事,拖延了数日之后,就会显得讨厌与困难了。

在青少年的人生中总是有好多的机会到来,但总是稍纵即逝。当时不把它抓住,以后就永远失掉了。

有计划而不去执行,使之烟消云散,这将对青少年的品格力量产生不良的影响。有计划而努力执行,这就能增强青少年的品格力量。有计划没有什么了不起,能执行定下的计划才算可贵。

7.用坚强的意志力保障实现人生理想

青少年成功最致命的敌人,便是在碰到困难时,心理意志的丧失,其实,在生活中难免才碰到困难,我们要有战胜困难的意志,要对自己有信心,要乐观地面对困难。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成功。

青少年在处于逆境的时候,或是碰到沮丧的事情之时,或是处于充满凶险的境地时,他们往往会让恐惧、怀疑、失望的思想来捣乱,便自己丧失了意志,以至于使自己多年以来的计划毁于一旦。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应当注意在逆境中、在困难时有意识地挖掘、培养意志力,只有这样做,思想上黑暗的影子,才会离去,而那快乐的阳光将映照青少年的一生。

有些青少年从经验中得知了恒心毅力、坚忍不拔的灵验效应,这些青少年也就是把失败当作一时失意而已,他们会跌倒了再爬起来,他们永远不会开人生的倒车。他们所具有的,是那种没有人能看见的,那些面临挫折却悄无声息、慨然应之的力量。这种力量,也就是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在任何一个行业的成就都不会太突出。

坚强的意志力是人生行动中战胜困难、摆脱逆境的利刃。打造这把利刃,一定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