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梦向北川
14904600000002

第2章 做一朵菊,浸泡在丽江古城这杯清水中

金明春

这次云南之行,如行走在梦境之中。

我作为“我的云南情缘”故事征文获奖作者,参加了“重返心灵家园·七彩云南”主题活动。我们和南方卫视《潮流假期》的编导摄制人员以及其他媒体的记者,从都市人的精神世界出发,走向伸手几乎可以摸到天的彩云之南。

当我们到达丽江时,被古色古香的丽江古城吸引了。

云南的丽江,在遥远的地方,这里生长着美丽、古朴,这里孕育着梦幻。

丽江古城,是一个以纳西族为主要居民居住的古老城镇,勤劳朴实的纳西人居住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一至二层的土木结构房屋中,房屋建筑融合了中原文化和邻族的精华,而形成纳西族的建筑风格,体现了纳西族的布局、汉族的砖瓦、藏族的绘画、白族的雕刻四个民族的特点,被誉为“民居的博物馆”。

有水的丽江,是生动的丽江。水,使丽江灵动起来。有人说丽江古城兼有山乡之容,水城之貌。说的一点也不错,古城的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泉水环绕连接每家门庭,开门即河,迎面即柳,形成高原水乡“家家临溪,户户垂柳”的景致。这在其他地方是很少看到的,所以,来丽江可以使你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有人称这里是“中国的威尼斯”和“高原姑苏”。水,是这里的灵魂。丽江人爱水,水也滋润着丽江人。导游介绍说,这里的人用水特别在意,泉水喷涌的第一眼井供饮用;下流第二眼井为洗菜;再下流第三眼井方可用以洗衣服。在这里走路,很多是在过桥,大研保存了许多座明清的石拱桥。小桥流水人家,别有一番滋味。

丽江古城,这几天湿漉漉的,雨有时下,有时停。这些天,古城像一杯清水,我像一朵菊,浸泡在古城的这杯清水中。

我悠悠的漫步在古城五花石路上,放慢自己在城市里匆忙的脚步,放松自己的心情,慢慢体验着慢节奏的幸福。

小桥、流水、人家,这是一幅多么幽静的画面啊!

古城内禁止行驶汽车,这给古城一种安宁的环境,可以远离呼啸而过的现代交通的狂妄和威慑。虽说也会带来一些不方便,但更多的是可以给古城以古朴幽雅的环境。古色古香。古城的芬芳沁人心脾。在城市里,呼吸的是汽车尾气,呼吸的是浑浊的空气,呼吸的是紧张噪杂的气氛。在这里,呼吸的是优雅的芬芳,呼吸的是温润的清新空气。第一次感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才是生活在天堂中。

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窄窄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踏上古城散发着淡淡光华的石板路,顺着玉泉河水穿行在古城曲曲弯弯的小巷,犹如穿行在时光隧道中。纳西服饰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背上背着一块羊皮,那块羊皮俗称为“披星戴月”。“披星戴月”的纳西老人或安详的坐着晒日头,或三三两两在石板路上边讲闲话边悠悠地走,双手反剪在羊皮下。导游告诉我们,在这些悠然、安详的纳西老人中有许多百岁老人。玉龙雪山的融水汇成了玉泉河,孕育了世世代代的丽江城和丽江人,纯净甘甜的河水、清新透亮的空气、新鲜饱满的食物,你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百岁老人,为什么玉龙雪山是纳西族东巴文化尊崇的“三朵神”的化身。

古城,像我的梦,弥漫着神秘的色彩。

在古城,心变得格外柔软起来。

有一只马队经过,也是悠悠的。没有城市道路上汽车驶过的那种狂妄和毫不顾及。更令我感动的,马队后面,有两个马队同伴在后面一路捡拾马留下的粪便,放到自己携带的袋子里。打扫干净后,他们才紧跑几步,追赶上前面的队友。

当我们呼唤文明的时候,当我们呼唤道德的时候,首先应从自身做起。

离开丽江很长时间了,这幅画面仍是我记忆中最美的画面。

古城的酒吧晚上是最热闹的,那是另一片天地,音乐声歌舞声震耳欲聋,在里面说话是听不见的,人们疯狂的陶醉在音乐或迷离的光线中。

这与古城的幽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它或许是夜晚醒着的古城,或者是古城的一种发泄?

我想不是。

我担心古城因此会受到打扰的。

古城,从它的容颜到它的骨髓,应该是优雅淡定的。

我和南方卫视摄制组一起来到一家东巴文及造纸作坊,有幸聆听这里的一位老人的讲课。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是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我们学习了一些东巴文,感触到了东巴文的神秘和精深。

在这里,我们的脚步就会自动的变得轻缓。这里是一个清心世界,与其隔绝的是外界的那种噪杂和喧嚣,扑面而来的是安宁与悠闲产生的芳香。我们在这里,可以等一等被我们落在后面的心灵,关照一下被冷落的我们的心灵。我们给身体得太多,给心灵的太少。

在这里可以清心养神,呼吸幽静的芬芳。心静下来,空气清新起来。清风吹拂,送来离心灵最近的祝福。

丽江古城就像一杯清水,真想做一朵菊,浸泡在丽江古城这杯清水中,在丽江湿润空气的滋润中,幸福的绽开。

我现在离开这里很多日子了,但我不知为什么还时时想起它。

哦!我的心留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