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宇宙到底有多重
14906100000022

第22章 中国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

中国的水稻育种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单产只有2.21t/ha(吨/公顷),到1995年已达到5.93t/ha,居世界第七位。经过不到50年的努力,我国的水稻单产已提高了1.8倍。与此同时,稻谷总产量也由1950年时的5687万吨跃升至1995年的18250万吨。两相比较,水稻产量的增长速率要远远超过我国的人口增长速率。

近年来,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年种植面积达1533万ha以上,已占据水稻总面积的“半壁江山”。其产量占稻谷总产的57%,单产为6.60t/ha。在1976年至1995年的这短短20年里,杂交水稻的累计种植面积高达1.87亿ha,粮食增产2.8亿吨。

为了满足21世纪所有中国人的粮食需求,农业部于1996年提出超级杂交水稻培育计划。我国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在2000年达到了第一阶段单次水稻产量标准,即每公顷产量超过了10.5吨,一些品种已用于商业生产。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和同事们的努力集中在培育第二阶段的超级杂交水稻,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其中最近开发出来的一些杂交水稻品种有每公顷13吨的潜力,最好的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已连续两年都达到了12t/ha的水平。

农作物改进的实践表明,到目前为止,只有改进地貌和应用杂交两种有效方式可以通过育种增加作物的产量潜力。但是,通过单独改进地貌提高产量的潜力非常有限,杂交育种如果不与改进地貌相结合也会出现不理想的结果。因此任何育种方法和方式,包括基因工程在内的高科技,都必须与良好的地貌特征和杂交优势相结合,否则不会产生能提高产量的杂交品种。

另外,在克服研究超级杂交水稻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尤其是非常低的产籽率上,科研人员已经提高杂交水平,成功地研发出一些具有较强的杂交和正常的产籽率的交互亚种杂交品种。同时,实现超级产量目标必须依赖于生物技术的进步。到目前为止,科研人员已经取得了鼓舞人心的结果,例如使用野生水稻中的优良基因、利用谷仓草中的DNA创造一个新的水稻来源、克隆玉米里相关基因并成功置入水稻。正是基于这些技术进展,袁隆平等科学家提出了第三阶段的超级杂交水稻计划的产量目标。

根据目前的技术发展进度,我国超级杂交水稻培育已提出了第三阶段的超级杂交水稻计划,将在2010年之前实现每公顷13.5吨的产量目标。

当前我国的水稻育种正在酝酿第三次大突破,即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已取得关键性进展,在两年内,具有更强大杂种优势的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就能培育成功,其产量潜力要比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杂交水稻高出约20%。如将常规育种手段与分子育种技术结合起来,利用水稻的远缘杂种优势,水稻产量将获得更大的增长。通过形态改良、提高杂种优势水平并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手段,可对育种技术进一步升级换代。我国杂交水稻的增产前景,无疑是极其广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