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小故事大道理经典大全集
14912900000438

第438章 沙漠之旅

佚名

中国有句名言:“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其义可作种种解释。而我将其随意释为:行千里路无异于读万卷书。

对我这样的平凡人来说,读万卷书是无法做到的,而行千里路却绝非困难,因为现在已是航空发达的时代了。那么,我踏上旅程,将旅行当作读书,这世界便成了一部巨大的书了。

为什么说旅行无异于读书呢?不言而喻,旅行与读书同样能使人的微小世界得到扩展。旅行可以使人猛悟“井底”之狭窄,世界之宽阔。

人,无论居于何处,实际上都是井底之蛙,无一例外。

我曾几次到过沙漠。一听到旅行这两个字,不知为何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无际的苍穹和浩瀚的沙漠,并且我还将自身置于沙漠之中。我就是这样迷恋上莽莽黄沙并开始沙漠之行的。

为什么沙漠对我有如此强大的诱惑力呢?我自己也莫名其妙,也许沙漠对我来说是一种彻底的“反世界”吧。

确实,沙漠和我们日本国土相隔甚远,在和什哲郎著名的《风土》一书中,就将世界分为三大类型:季风型、牧场型、沙漠型。据史料记载,生息在季风型国土上的日本人曾远涉重洋登上阿拉伯半岛。这些日本人坚信:人间处处有青山。而这里却是一片无垠的黄沙,环眺四方,哪里有一座青山!他们惊愕不已。

看惯青山的人乍一来到漫无边际的沙漠,当然会惊愕,因为那里唯有莽莽的黄沙和高渺的天穹。然而,当我在黄沙的世界度过了几日后,黄沙开始对我窃窃私语了。奇怪的是,此时我却感到我们居住的季风型的国土以及人们在那里的生活竟成为“反世界”了。

沙漠中没有任何东西。当习惯了空无一物的环境时,反而对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东西会感到奇怪——难道身边没有那么多东西人就活不成了?也许有些东西纯属多余。被多余的东西所围困,只会使人为它们付出额外的精力,从而削减宝贵的人生的意义……

且慢。只保留生活的必需品不就导致虚无主义了吗?生活必需品和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东西实际上不就是文化吗?所谓文化,说起来不就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吗?而肯定沙漠不就意味着否定文化吗?

然而,请再想一想,我们是否将那些多余的东西抱得太紧了?多余的东西固然属于文化,但在多余的东西中,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无价值的,难道没有必要重新分析一下吗?

沙漠世界使我产生了这种反省。沙漠对于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人们好似一面魔镜。每当我置身于沙漠之中,都要仔细体会一位探险家的箴言:“沙漠是这样一种地方:踏入之前忧心忡忡,退出之时毫无遗憾。沙漠之中空空如也,只有涉足人的自身反省。”

我就是为了反省自身才去沙漠的。

沙漠绝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种浪漫之处,也不是童话世界,那里没有在月光下漫步的王子和美貌的公主。沙漠是无情的世界,那里白昼炎热,黑夜酷寒,动辄风沙大作,天地昏昏。当我这个井底之蛙刚刚踏入黄沙世界时,总是后悔莫及,为什么偏偏到这种地方来!

然而,这种后悔不久变为反省,最后又成为希望,这是对生存的希望。

在此意义上,我觉得沙漠才是最浪漫的地方,沙漠是个童话的世界。原因何在?因为我感到“反世界”之旅是再浪漫不过的了。如果说童话世界是一种奇特的世界。那么沙漠不正是这种奇特的童话世界吗?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如何解释“行千里路”呢?我认为其义是:到奇特的国度去发现自己,在后悔之余要看到希望,并且亲身感受人类世界的辽阔无比、气象万千、丰富多彩。

正因如此,行千里路与读万卷书乃异曲同工也。

大道理与别的风景相比,沙漠似乎太过于单调,然而正是这样的风景使人有了思索的时间和空间。在没有太多诱惑的环境里,我们更能找到生命本身,从而也更能享受生命本身。也许,生命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奢华,它们实在是掩饰了生命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