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14913400000019

第19章 后股改时代上市公司国有股流通及变现

我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重组和管理一直备受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有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在证券市场上筹集了大量资金,优化了资本结构;同时通过股份制改造,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对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功不可没。而且,随着市场发育程度的提高,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国有股一股独大、难以流通的局面得以终止,进入了可以实现全流通的后股改时代。在国有资本预算即将拉开序幕之时,无疑应当把后股改时代上市公司国有股流通及变现纳入到国有资本预算框架之内进行管理。

一、国有股价值及收益预算要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无论是从上市公司国有股的所有者权益性质来看,还是从上市公司国有股价值变化对证券市场及国民经济的影响来看,都要求把国有股价值及收益预算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而且要结合上市公司国有股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1.国有股是经营性国有资产价值总额的一部分

国有股是在公司发起设立或募集设立中以国有资产出资而形成的归各级政府所有、由各级政府的代持机构所持有的法人股份,国有控股和参股公司在国际国内证券市场上市而形成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上市公司国有股是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一种存在形态,也是经营性国有资产价值总额的一部分。国有股的内在价值是由其所在上市公司的经营水平及盈利能力决定的。但是,上市公司国有股的价值还会受到证券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尤其是在证券指数大幅上涨过程中,国有股的价值会成倍式的增长,从而极大地放大了国有股的价值。由于证券市场的迅速上涨而形成的国有股价值的迅速增长,属于国有资产价值的溢价增值,会直接影响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额。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溢价增值仅仅是一种账面的增值。如果国有股不在相对比较高的价位出售变现,它不可能成为一种比较真实的国有股的增长值,不可能带来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额的真正增加。

2.国有股收益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后股改时代,上市公司国有股的收益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国有股每年的分红收益,这部分收益是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重要来源;另一种是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而实行的国有股出售变现,这部分收益也是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重要来源。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及推广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征缴是难点,也是重点,因为没有经营预算收入的落实及到位,就谈不到经营预算支出。为了保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落实及到位,应从上市公司国有股收益征缴入手,以上市公司国有股收益征缴推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实施。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重点关注国有股价值变化

与非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国有企业相比,上市公司国有股价值的最大特征是:国有股价值不仅仅随着公司经营业绩的增加而增加、经营业绩的减少而减少,而且还会随着证券市场股价的变动而变化。这就意味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充分考虑到股价变动幅度对国有股价值的影响。无论上市公司国有股价值及收益预算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是否相对独立,编制及执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都要考虑证券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证券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有股价值在一个财务年度内账面数额的巨大变化,因此,对国有股收益尤其是国有股变现收益的预算必须留有余地。

二、国有股价值及价值变化的年度预算

国有股价值的波动会引起国有股收益的变化,而国有股收益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重要来源,只有保证国有股收益的足额征缴,才能保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实现。因此,在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过程中,要对国有股价值的变化给与充分的关注和重视。要通过确定国有股价值及价值变化的估值标准,实现国有股价值及价值变化的年度预算,强化包括国有股分红收益管理和变现收益管理在内的国有股实际收益的年度管理,保障国有控股参股上市公司分红收益的足额及时上缴。

1.国有股价值及价值变化的估值标准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要重点关注国有股价值的变化,国有股价值又受证券市场诸多因素变化的影响而不断波动。因此,在国有股的价值变化预算中应确定国有股价值变化的估值标准。构建国有股价值变化的估值标准体系,主要考虑两个标准:一是基数标准,即以国有控股参股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及每股产生的净资产增值作为基数标准,它在整个估值标准体系中占有一定的权重;二是指数标准,即主要考虑上市公司国有股的价值会随证券市场指数的变化而变化。将基数标准和指数标准二者结合在一起来建立国有股价值及价值变化的估值标准。

2.国有股价值及价值变化年度预算的作用定位

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中,应该先从国有控股参股上市公司着手,确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到位。相对于非上市的国有控股参股公司及国有企业而言,国有控股参股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更透明,经营业绩变化有相对准确的可预见性。这种相对准确的可预见性,可以保证国有股分红收益数额的相对确定,从而实现国有股收益的顺利征缴。在某种意义上,国有股价值年度预算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保证手段。国有股价值年度预算的作用,还体现在其为经济结构调整决策提供更准确的财务数据。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国有股数额及其价值变化,有步骤有计划地减持变现国有股。当然,各国有控股参股上市公司国有股的减持变现,应在各类上市公司国有股持股底线以上进行。

3.以年度预算强化国有股的收益管理

作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和变现收益的重要来源,国有股分红收益和国有股变现收益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国有资本收益的稳定性,进而影响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实施效果,影响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因此,要通过国有股价值及价值变化的年度预算强化国有股的年度实际收益管理,包括国有股的分红收益的管理和变现收益的管理。国有股分红收益的多少主要是和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水平尤其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挂钩,一般而言,在两个财务年度内,国有股分红收益不会大幅度涨落。但是,国有股价值的账面收益会有较大涨落,尤其在证券指数持续拉高的一段时间内,国有股价值会大幅提高。在不影响证券市场稳定的前提条件下,国有股应择机减持变现,形成国有股变现收益。虽然市值和收益的增减变化体现在账面上,但是对国有股价值和收益的管理不能仅仅关注账面的增减。通过国有股价值及价值变化的年度预算,强化对国有股账面收益和实际收益的双重关注和双重管理。

三、编制上市公司国有股变现的中长期预算

针对围绕上市公司国有股变现减持应当试编国有资本的中长期变现预算。上市公司国有股变现作为国有资本中长期预算的一个内容,其编制、执行及操作效果直接影响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既定目标的实现,也制约着上市公司国有股管理水平的提高。

1.实现国有股的管理创新

在后股改时代,国有股的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国有股只能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进行转让;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国有股进入全流通阶段,国有股的转让如同其他普通股票一样,可以随时进行;与此同时,国有股的流通使得国有股价值可以按市场价格计算,而且,国有股市场价格还会随着证券指数的上涨、下跌有较大提高和降低,由此带来的是国有股变现收益与变现时机之间具有巨大关联性。编制上市公司国有股变现的中长期预算,可以对各级国资部门、各国有控股参股上市公司变现国有股的行为有一个纲领性的指导,要求其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择机变现,减持国有股。择机之意,就是在维护证券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国有股相对高价变现。因此,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要实现双重目标,一是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二是获取国有股变现的“高收益”。

2.支持与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

在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的后股改时代,大部分上市公司仍为国有控股或参股类上市公司,国有股的总量及国有股在国内A股证券市场总股本中仍占有55%的权重,国有股东及国有股仍然在国内A股证券市场处于支配地位并发挥支配作用。国有股全流通后,国有股的买卖将更加频繁,国有股投机性的恶意买卖和内部强制性的买卖严重影响着证券市场的稳定。因此,在后股改时代,国有股管理创新应更加关注国有股变现收益的管理。通过实施上市公司国有股变现的中长期预算,对未来3~10年国有股变现的收益及方向调整有一个总体的指导,防止国有股的投机性买卖等恶意行为的发生,控制国有股交易对证券市场产生的影响,维护中国证券市场的稳定。

3.推动中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要求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而证券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其资源配置的效率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证券市场不仅仅可以为公司或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而且可以强化对某些产业或领域的调控作用,在国有控股参股上市公司中,不需要都保持国有股过高的持股比例,就大多数产业、领域而言,国有股只要有30%左右的持股比例,就仍然可以传导政府意志,体现国有经济控制力。上市公司国有股变现的中长期预算就是要配合国有资产的管理、促进产权有序流动和重组,使国有上市公司的国有资本向涉及国家安全、自然垄断和公共服务等领域集中,而退出一些充分竞争性、更适于非公有制成分发展的领域。因此,编制上市公司国有股变现的中长期预算,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有资本运行质量、提高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4.上市公司国有股变现要相机抉择和分类操作

受证券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国有股变现收益会呈现增减变动甚至剧烈增减。国有股变现的规模和速度不仅影响着证券市场国有股的总量、国有股的总市值和国有股的总收益,而且影响着国有股稳定、振兴、繁荣证券市场作用的发挥。因此,国有股的变现要按国有控股参股上市公司的分类,分类操作,并选择证券市场稳定的时期谨慎实施。首先,国有股变现应按照国有控股参股上市公司的分类而实施。通过上市公司国有股变现的中长期预算,要明确未来3~10年国有股变现的规模和类型,使国有股的变现按照国有控股参股上市公司的不同种类分类实施。我国国有控股参股上市公司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国有持股上市公司;有关国家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国有持股上市公司;完全竞争领域的国有持股上市公司。第一类国有持股上市公司必须维持国有股的控股地位,因此,要保证国有股在这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的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严格防止国有股持股底线以上部分的变现;第二类国有持股上市公司可以维持国有股的相对控股地位;第三类国有持股的上市公司,其所在领域国有经济并不需要保持国有控制地位,而且许多高度市场化、竞争性强的行业应尽快实现国有资本退出,对第三类国有持股上市公司可以实行国有股参股或国有股全部变现减持。其次,国有股应选择证券市场稳定且经济社会环境无重大变化的阶段逐渐变现。受世界经济形势、国际证券市场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国内证券市场会表现为风险强弱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国有股变现时机的不同,所承担的股价暴跌暴增、收益骤减骤增等的风险也不同,时机选择不好,会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国有股的变现速度和幅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国有股的变现要选择证券市场稳定且经济社会环境无重大变化的阶段逐渐进行。国有股变现收益的中长期预算作为国有资本经营变现预算的重要形式,就是要通过预算的形式对未来3~10年国有股变现的规模及时机选择进行规划及引导。当然,还要根据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决定哪类、哪些上市公司国有股应该在什么时候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