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感悟一点点
14913700000038

第38章 物欲太多,就会把自己埋葬

人生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高官厚禄,豪宅府邸,香车美人,锦衣玉食……哪一样不是充满诱惑的呢?人们总是在不断地追求这些对他们来说充满诱惑的东西,因此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金钱越多越好,但一味地为了积累财富而绞尽脑汁,无止境地苦苦追求,只会让你觉得自己的财富不够多,结果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形的压力,使自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最后可能得不偿失。

无穷的物欲好比一个破了的袋子,永远也装不满。欲望越多,痛苦也越多。什么都想要,最后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反而一辈子将自身置于忙忙碌碌、勾心斗角之中。所以,我们要适可而止地补上那个物欲的洞,知足的人才能活得自在快乐。

我们常常被生活的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同时,我们也被各种欲望折磨着。如果我们的欲求总是不着边际,我们便永远得不到它,而不甘的心驱使我们无止境地追求它,直到我们筋疲力尽的那一天。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生活已不是一种乐趣,而是一种折磨了。

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一天比一天富强,野心也一天天膨胀,不断侵扰山东六国。秦昭襄王即位后,经常派兵攻取韩、赵、楚、魏的土地。在一次对韩战争中,韩军被重创,韩王为换取国家的存在,答应把上党地区割给秦国,但上党太守冯亭不愿受秦统治,向赵国提议愿意以上党献给赵,赵国决策者平原君大喜,准备派兵接管。赵国明智之士都提醒平原君说这是韩国的嫁祸之计,不要接管上党,否则引来大祸。平原君本是一个聪明人,但他最终还是经不起唾手就可得一大片土地这样的诱惑,接管了上党。秦国见自己打了几年,马上就得到胜利果实了,却被赵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吞去了,怒不可遏,遂发兵20万转攻赵国。赵军后来在长平被秦军打得大败,被坑杀的人竟达40万之多。

荀子说:“人生而有欲。”人生而有欲望并不等于欲望可以无度。理学大家程颐说:“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古往今来,因不能节制欲望,不能抗拒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而身败名裂甚至招致杀身之祸的人不胜枚举。

一个贪得无厌的人,给他金银还怨恨没有得到珠宝,封他公爵还怨恨没有封侯,这种人虽然身居豪富权贵之位却等于自愿沦为乞丐;一个知足的人,即使吃粗食野菜也比吃山珍海味还要香甜,穿粗布棉袍也比穿狐袄貂裘还要温暖,这种人虽然身为平民,但实际上比王公更快乐。

古代有个隐士叫荣启期,穷得90岁还没有一条腰带,用野麻搓了一条绳子系在腰上,但他从容潇洒地弹琴。孔子的学生原宪的衣服补丁摞补丁,脚上的鞋也是前后都是窟窿,可他仍然悠闲地唱歌。古希腊哲学家拉尔修,笑容一直挂在脸上,他完全没有什么享受的欲望,当他看见一个小孩在河边用双手捧水喝,喝得甜滋滋的样子,他干脆把自己仅有的一个饭碗也扔掉了。

有时候物欲就像一副沉重的担子,这个担子里盛满了欲望的石头。面对内心的欲望,如果你不能抵制它,你就给了它可乘之机,这些欲望的石头很快就会夺走你的快乐。所以我们要像节制饮食一样控制物欲,贪婪的人一心想填满欲望的深壑,可是总也填不满,越是填不满,就越是想要填满。最终导致心境失去平静,生活失去平和。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在无穷的欲望面前丧失了量力而行的能力。他们不顾一切设法获得,而不顾自己的能力,最终后悔的只能是自己。欲望太大,就会被欲望所累,为无穷的物欲劳累一生,自然感觉不到快乐。在面对巨大诱惑的时候,我们应该牢记适可而止的原则。我们要感谢上苍已经赐予我们的财富,知足方能常乐。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属于你自己的。那些东西不过是暂时寄托于你,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而已。到了最后,物归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这些财富统统视为身外之物。“身外物,不奢恋。”这是感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胸怀。谁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真正地摆脱心理的贫穷。

将无止境的物欲作为人生的目标,只会让欲望这头野兽难以驾驭,最终它将吞噬掉你原本平和的内心。只有抛弃不必要的欲望,我们的心灵才能更加轻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