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智商综合培养方案
14914000000019

第19章 培养方法

训练游戏

当孩子有能力发出声音,心智也慢慢发展后,会笑出声来。发展到这个阶段时,各种丰富的感情就会不断地出现。愈是快乐地体验每一个经验,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发展愈有帮助。因此,母亲快乐地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比任何一件事都重要。尽量让孩子体验各种事情,让他多看、多听、多触摸。

让孩子笑起来

抱着孩子,对着他的脸一面摇,一面唱童谣给他听。歌的内容是妈妈会唱的,重要的是妈妈的心情。孩子的情操在妈妈愉快的歌声和舒服的摇晃中养成。

和孩子藏猫猫

任何时期的孩子都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妈妈用手遮住自己的脸,一边说:“看不到,看不到!”然后“哇”的一声露出笑脸。露脸时表情可做些变化,游戏中孩子会兴奋地期待着妈妈到什么时候露脸。

孩子最喜欢妈妈逗弄他,被逗时会高兴得笑容满面。重复和他玩“藏猫猫”时,妈妈还没有说“哇”前,宝宝会满心期待妈妈说“哇”,妈妈只要说“看不到、看不到”,他就已经笑得很开心了。这表示他已经会期待、会预期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事了,所以应尽量逗孩子玩。

孩子快乐地和别人玩游戏时,不但逐渐会分辨出妈妈、爸爸及家中人的脸孔,还能听出他们的声音。当孩子有了分辨能力时,对东西及人会显出更大的兴趣。此时可带孩子外出,让他见识小孩子玩耍的情形、街上的人或车,听听外界的各种声音。妈妈可以边走边和他说“哥哥在那边玩呢”、“有狗狗哦”、“好多车子哟”,让他体会散步的乐趣。

对孩子来说,接触和看、听一样重要。多让孩子触摸不同质感的东西,让他拿在手中摇动、敲打,尽量利用手指头玩游戏。特别是当孩子能坐时,由于两手能自由活动,所以最喜欢用自己的手来玩游戏。这段时期,可以训练孩子玩手握玩具摇晃、拉绳子、拉开盖子等游戏。

当孩子想做、想玩时,就是成长和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机。和孩子做游戏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让他高兴地玩他想玩的游戏,相同的游戏玩过好几次后,再视他的能力提高游戏层次。

孩子会很敏感地察觉妈妈的意图,只要仔细观察,妈妈就可以清楚孩子喜欢玩什么游戏。

提高表达能力的活动

学动物走

跟孩子在一起玩时,大人可以学一些动物的动作,然后让孩子“猜猜看,这是什么动物在走呀?”绝大多数孩子都会非常高兴地玩这个游戏。

比如,大人可以伸出双臂作游泳状,然后问孩子“我正在水里游泳,在水里游泳,你猜这是什么动物呀?”;或者摹仿小鸟飞翔的动作并发出某种鸟(如乌鸦或喜鹊)的叫声等,让孩子“猜猜看”;或者弯下腰双手相握在胸前来回摆动(摹仿大象的鼻子)并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动。对于个别难猜的可以给孩子一些提示信息,如“熊猫”就可以告诉孩子“黑黑的眼圈,爱吃竹子”等他熟悉的线索。

〔指导〕

玩过几次后,就可以让孩子来学各种动物,成人来猜。一开始,他还不大熟练,可以告诉他“假装你是只猫”或“假装你是只狗”或是上动物园观察几次或是留意电视中的《动物世界》节目。

猜谜语

一开始,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比较容易猜的谜语让孩子来猜。比如,下面这些谜语就比较适合这一阶段的孩子:

“麻房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花生)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兄弟两个一样长,一日三餐它们忙,光吃饭来不喝汤,酸甜苦辣它先尝”(筷子)

也许,孩子刚开始还不会猜,不过这没关系。您只要坚持下去并一直鼓励他,那么他很快就会猜得很好的。

〔指导〕

猜谜语是一种很好的语言游戏,它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想像力,丰富他的知识经验。所以,有空儿可以多和孩子玩这种猜谜语的游戏。

儿歌:小树苗

小朋友,我们来学首儿歌:

“小树苗”

小树苗院中长,

勤浇水晒太阳,

眼看着往高长,

帮我值班又站岗。

小树叶伸巴掌,

笑着对我把话讲,

等你长大上学时,

我撑绿伞你乘凉。

〔指导〕

家长领着孩子读五遍儿歌,并让他背会“等你长大上学时,我撑绿伞你乘凉。”一句。

朗诵古诗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解说:小时候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变,头发倒已经白了。小孩子见了不认识,笑嘻嘻地问:“老爷爷,您从哪儿来?”)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说:秋天,沿着山间弯弯曲曲的小路,山里人家的小屋裹在洁白的云雾中。停下车子,是因为我非常喜爱这傍晚的枫树林,你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呢。)

讲故事

这阶段,孩子对听故事、讲故事越来越感兴趣了。每天晚上睡觉前他会缠着大人给他讲故事;或者非常喜欢坐在录音机前一遍又一遍地听故事录音。有的孩子甚至已经开始绘声绘色地给别人讲故事了。

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坚持每天晚上睡觉前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培育习惯。许多坚持这样做的家长,最后都得到了他们应有的收获——孩子的语言和想像能力发展得非常好。这样到了一定的阶段,就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来讲故事。有可能的话,最好在全家人都坐在那儿安静地听孩子讲故事。孩子讲完以后,成人们可别忘了给予热烈的掌声!

小麻雀认错

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讲个“小麻雀认错”的故事。

从前,一匹马和一头牛共同拉着一辆货车,它俩同心协力,用劲拉车向前走着。

路旁的树上有只小麻雀喳喳叫。多嘴地说:“马儿用劲拉车,老牛偷懒,身上都没流汗。”

老牛听了不语,只低头拉车。

马儿生气地对小麻雀说:“你可不能冤枉牛大哥呀!牛大哥也流了不少汗呢!”

小麻雀睁大眼睛说:“我只看到马儿身上流的汗,怎么没见老牛身上流的汗?”

马说:“牛大哥和我出汗的地方不同,我在脊背、头颈这些看得见的地方出汗;牛大哥在你看不到的脚趾皮肤和嘴巴、鼻子几处出汗。”

小麻雀听了,忙道歉:“对不起,牛大哥,都怪我不仔细,错怪了你。”

〔指导〕

家长讲完后问小朋友:“小麻雀后来怎样了?”如果答不出,家长说:“小麻雀认错了。”再让小朋友复述一遍。

小蚂蚁回家

小朋友,你看见过蚂蚁吗?今天我们来讲个故事“小蚂蚁回家”。

一天,小蚂蚁去外面寻找食物。突然,它闻到一股香味,走上前去一看原来是从一棵大桂树上飘来的花香。

小蚂蚁费了好大的劲儿,爬到了树顶的花瓣上,不一会儿,全身沾满了花香,它高兴极了,舒服极了,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小蚂蚁醒来时,天色已黑,它急急忙忙往家走。可是,刚要进家门,两个把门的小伙伴把它拦住,说什么不也让它进去。接着又冲出一群蚂蚁把它赶得远远的。

小蚂蚁跑到河边,伤心地哭了。心想:伙伴们平日对自己那么亲热,今天为什么不准自己回家。它想啊想啊,想起小时候妈妈的话:“孩子,要记住,我们每一个家庭的蚂蚁群,都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如果你要失去这种气味,家庭里的人就不认识你了,非把你当敌人不可。”想到这里,小蚂蚁真后悔,准是身上沾了花香,同伴们才翻脸的。

小蚂蚁看着河水,心想洗个澡身上的香味不就掉了吗?于是,它跳进河里痛快地洗了个澡。这次又来到家门口,小伙伴们可亲热了,你推我拥地把小蚂蚁迎进了家。

〔指导〕

家长讲完故事后问:“小蚂蚁回家为什么让小伙伴赶走了?”如回答不出可讲给他:“因为小蚂蚁身上沾了花香,改变了原来的气味,所以被伙伴赶走了。”并要求小朋友复述一遍。

欣赏文章

父母备好有关幼儿文章,幼儿一边听录音磁带里的标准朗读,一边用手指划书上相应的字,使幼儿的听觉、视觉、触觉逐渐谐调起来,达到使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结合起来的目的。

欣赏文章的常规要求是:头要正,背要直,脚放平,胸离桌一拳,眼睛离书一尺,左手扶书,右手食指指字。编成歌谣便是:“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不出声。”

欣赏开始时速度要慢,千万不要急于求成。父母具体操作时要将文章抄写在黑板或挂历纸上做示范指字。不要只重复一篇课文,让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可采取形式新颖的方法进行。

欣赏课文时父母的示范非常重要,一定要标准正确。幼儿的摹仿能力很强,父母怎样指,幼儿就怎样指。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幼儿听录音练习指字时巡回指导,耐心地逐个地纠正幼儿的坐姿及划指的姿势。特别是幼儿年龄小,很难指到位,父母要引导幼儿先指对行,然后逐步再指到字。听读刚开始时只训练指字,父母在每次欣赏的时候都要强调常规歌谣,最好将歌谣抄在长纸条上,每次欣赏前出示给幼儿,并要求幼儿一起说一遍常规要求。

经过一周到两周的课文欣赏后,幼儿逐渐熟悉课文内容了,不用父母说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录音磁带读课文了,这时也就自然过渡到跟读文章。

跟读文章

幼儿喜欢摹仿。当幼儿反复听熟以后,就会跟着录音,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跟读就是跟着录音轻声朗读。跟读比欣赏要稍难一些,对于幼儿来说,眼、手、脑、口、耳五种感官同时并用,协调一致,一下子都掌握是不可能的,他们掌握起来有快有慢,父母要重点辅导掌握较慢的幼儿。

跟读的要求同欣赏大致相同,只是要求幼儿读课文时要小声,注意摹仿录音机中的语音、语调、语气,大家一起大声读就听不到录音的声音了。为了便于幼儿记忆跟读与欣赏的不同,这里也有常规歌谣:“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读轻声。”以此来提醒幼儿掌握跟读与欣赏不同。这个阶段要特别强调幼儿必须尽全力去摹仿录音磁带中叔叔阿姨的朗读特点。

跟读时划指还是个难点,父母仍然要示范、指导纠正。听、指、读对于幼儿来说是困难的,父母要耐心地将幼儿指错的小手领到正确的位置上,握着他的手指一会儿。此阶段的重点除划指训练外,要注意要求幼儿轻声摹仿。

跟读一周左右幼儿对课文很熟悉了,有的幼儿甚至会指诵了,这时就可以进行朗读了。

朗读文章

朗读就是让孩子摆脱录音,大声地朗读。朗读的常规要求是“双手拿书身要正,声音宏亮有感情”。成人要严格检查幼儿是否双手拿书,注意不要折书,书不要离的太近或太远,也不要挡住脸朗读。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身体都要正。在朗读时要大声朗读,吐字清楚。反复强调要像录音磁带中叔叔阿姨朗读的那样。

朗读分独立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父母要灵活掌握。

当幼儿朗读时父母要看看他读课文时有没有错字、漏字、添字的地方,听听他读的声音是否宏亮?感情语气好不好?

幼儿的朗读训练很重要,这对于幼儿上学后的语文阅读学习非常有益。

0~30天的培养

语言训练游戏:游戏是乳儿的本能,自他出生之日起,他就在自发地游戏。游戏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娱乐活动,而是他们向周围环境学习的一处有效手段,父母要为孩子提供安全、自由、充满快乐气氛的环境,在游戏中训练孩子的各种感官,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悄悄话

目的 感知语言信息,激发孩子愉快情绪。

玩法 喂奶是孩子与妈妈相互沟通的最佳时机。妈妈应在宝宝肚子饿了,一边哭一边吸奶时,跟他亲切地说:“好吃吗?要多吃点喔……”孩子听到妈妈温柔的声音,会自然而然产生愉悦的感觉。

在孩子睡觉醒来时,轻柔地对孩子说“悄悄”话,如“啊!孩子(最好是孩子的乳名)醒来了,睡得很香吧,梦见妈妈了吗……”抱起孩子和他面对面说一会儿话,最好是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

在尿布湿了时,边给孩子换尿布,边轻轻地对孩子说:“××湿了,不舒服了,××真乖,知道告诉妈妈了。”

注意 将妈妈的声音和孩子的饱腹感、舒适感联系起来,很易引起孩子的关注和愉快体验;同时,由于孩子是先听后说,在和孩子说“悄悄话”时,尽量要用普通话,给孩子贮存正确的语音信息。

快快听

目的 使孩子渐渐熟悉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贮存大量正确的语音信息。

玩法 让孩子仰卧、妈妈将脸移近孩子。

叫孩子名字,让孩子集中注意听妈妈的声音:“××,妈妈在叫你”、“孩子,爸爸来了”、“孩子,你的名字叫××。”

学着发出各种声音,如咳嗽声、咂咂嘴、吹口哨等。边说边做动作,“我学小猫、喵喵喵”、“我学小狗,汪汪汪”,学各种动物的模拟声音,或者拍拍手,拍拍桌子,拉着孩子的手拍一拍并用嘴巴“配音”,激发孩子的愉快体验。

注意 妈妈对孩子发出声音时,声音不宜太大,以免吓着孩子。只要孩子能听到就可以了。另外,妈妈发音时可以配有相应的活泼而丰富的表情以吸引孩子的注意;或者每次换四、五种声音,也可给孩子念儿歌。

妈妈有

目的 用轻声呼叫、高低音调给孩子丰富的表情声音刺激,使宝宝熟悉妈妈的声音,增进亲子感情。

玩法 妈妈把孩子抱在怀里,让孩子依偎着妈妈。

妈妈把脸挨近孩子的脸,并轻轻将孩子的手放在妈妈脸上,摸妈妈脸上的各部位,摸的时候,妈妈轻轻念有节奏的儿歌:“这是妈妈的眼睛,这是妈妈的鼻子,这是妈妈的嘴巴。妈妈的嘴巴会说话,听听妈妈的声音,摸摸妈妈的嘴巴。”妈妈一边念儿歌,一边辅助以相应的动作如眨眨眼、皱皱鼻子、张张嘴。然后拿一个好看的会说话的玩具娃娃再做一次,将儿歌中的“妈妈”换成“娃娃”。

把孩子的手放在他自己的脸上,念出各部位名称:“看看××(孩子的名字)的眼睛、摸摸××的鼻子、拍拍××的脸蛋、碰碰××的额头,××是妈妈的好孩子。”

注意 给孩子用的玩具娃娃应该突出面部特征,其余部分色彩和特征应稍稍挡住,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另外,此游戏应该在孩子愉快时进行。

逗一逗,说一说

目的 发展孩子初步摹仿发音能力,以及发展孩子听觉。

玩法 在孩子能发出一些简单的“咳”“呃”“嗳”“噢”的声音时,父母可以利用多种机会,逗引孩子发出声音。

学着孩子的模样发音,激发孩子继续发音的热情。

爸爸模拟发出很多有趣的声音,让孩子看着爸爸的面部表情和发音时的口形,使孩子对发声产生兴趣,愉快地对父母发声和笑。

注意 孩子在吃饱之后,浑身觉得舒服的时候,自己会发出一些声音,这是孩子练习发音的尝试。父母不妨多和孩子说话,刺激孩子多做发出声音的活动。

笑一笑

目的 培养孩子愉快的情绪体验,引导孩子进行发出声音的尝试。

玩法 父母笑,抱着孩子,抓挠他的身体,摸摸他的小脸蛋,逗孩子发笑。

运用一些彩色图书逗孩子发笑。用一些形象夸张,色彩鲜艳的有声玩具逗孩子笑。

做各种动作逗孩子发笑。可让孩子摸着“笑”的嘴,让孩子感觉“笑”的动作,逗引幼儿发笑。

注意 逗笑是亲子间的快乐时光,因“逗”而笑与睡眠时的不自觉微笑不同,这是用笑来回答父母的逗乐,是有人逗才笑的。越早学会逗笑会越聪明。因此,逗孩子笑一定要早,从出生头一天就开始。

爸爸喜欢我

目的 给孩子丰富的语言刺激,增进孩子与爸爸的感情。

玩法 爸爸两手抱平孩子,摇一摇,动一动,使孩子有摇篮般的感觉。

爸爸边“摇”摇篮,边念儿歌:“摇呀摇,摇摇我的乖孩子。乖孩子快长大,长大做个科学家。”

将孩子放下又举起,然后用爸爸强健有力的手按摩孩子的身体,可边念儿歌:“爸爸爱孩子,孩子快长大,长大做个壮娃娃。”按摩时和儿歌的节奏保持一致,培养孩子的节奏感。

注意 从新生儿起就参与对孩子的照料有莫大的好处,不少孩子怕父亲,渐渐与父亲疏远,使父亲难以亲近孩子。父亲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应该从小开始,通过父亲的讲话、口唇游戏、逗笑等活动培养起爸爸与孩子间的亲密感情。

2~3个月的培养

蜻蜓飞

目的 锻炼孩子的手指动作,培养孩子初步的语言节奏感。

玩法 爸爸的双手抓住孩子的双手,并帮助孩子伸出两只食指碰一碰,一边念:“蜻蜓、蜻蜓,飞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飞到南边吃露水,露水吃不到,回来吃蚊子。”握住孩子的两只食指相对碰两下再将手指立刻分开,游戏重复进行。

注意 在孩子情绪比较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也可在孩子不高兴时,爸爸表演给孩子,缓解孩子的不快。

有趣的儿歌

目的 锻炼孩子的各种动作,训练孩子的语感和节奏感,激发孩子的愉快情绪。

玩法 在抱孩子外出散步时,看见街上的汽车,指着小汽车给孩子念儿歌:“小汽车,笛笛笛;跑过来,跑过去。”在家中,也可用玩具小汽车做同样的游戏。

和孩子游戏时,妈妈可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比如念“小白兔”时,妈妈念:“小白兔,白又白(拍手,节奏×××,×××),两只耳朵竖起来(用两手举在头顶上模拟耳朵并有节奏地左右摆),小白兔,白又白(拍手,×××,×××),爱吃萝卜和青菜(做吃状)。”

妈妈拿着一只布娃娃,举起孩子的手,一边念儿歌,一边分别指着布娃娃的眼睛、头发、嘴巴,当念到“我来抱抱你”时,将布娃娃放在孩子胸前,教孩子用手抱住。儿歌:“布娃娃,布娃娃,大大的眼睛黑头发;张开嘴巴笑哈哈,又干净,又听话,我来抱抱你好吗,我是你的好妈妈。”

注意 儿歌可以训练孩子的语感和节奏感,父母应多给孩子念儿歌,可以自编也可用参考书。尽量采用丰富而自由的形式给孩子以训练。

“哇、哇、哇”

目的 训练孩子的发音能力。

玩法 孩子满月后,会发出可爱的“啊——啊——”或“呜——呜——”的声音,这种孩子的呢喃就是语言基础。当孩子发出“啊——啊——”的声音,妈妈应仔细倾听,并对孩子说:“哦,孩子想说话呀!好啊!好啊。”妈妈高兴地倾听,孩子会更想说话。

孩子哭泣时,可以轻轻抱他,用手指在他嘴上轻拍,将哭声变成“哇、哇、哇”的声音,可将孩子的手放在妈妈的嘴上,拍出“哇、哇、哇”的声音,帮助孩子做发音练习。

注意 对不太会出声的孩子,可试着用单音词和他说话。如妈妈先开口说:“呜——呜——”孩子或许会好奇地凝视着妈妈的嘴巴,重复几次后,就跟着妈妈学了。

4~8个月的培养

你好,孩子

目的 发展孩子的触觉,训练语言理解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玩法 将各种不同质地、玩法的玩具放在桌上。

把孩子抱到桌前,每次取出一种玩具,让孩子抓,并教他如何玩。如孩子抓到不倒翁时,你就告诉他这是“不倒翁”,再拉着孩子的手碰一碰它,边碰边说:“不倒翁,永不倒。”慢慢让孩子学着自己玩。

给孩子放很多便于抓握的有声玩具,一抓就会发出声音,让孩子自己随意去抓,尝试自己玩的乐趣。

注意 各种玩具都应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且富有吸引力。如摇铃、小圆圈、不倒翁、小方块积木、会说话的娃娃、小勺、吹塑或橡皮动物、绒球或毛线球等。

听妈妈讲故事

目的 训练孩子视听觉,对语言的理解,引起愉快情绪,养成与孩子说话的习惯,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玩法 妈妈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富有变化的语调跟孩子讲故事《不爱干净的小猪》(梗概:小猪滚得满身泥,小动物们见了它,都远远地躲开了,不愿和它做朋友。小猪很孤单,就去找兔妈妈,兔妈妈耐心地告诉小猪:“小动物们只喜欢爱干净的小朋友。”小猪不好意思地羞红了脸。于是它跳到池塘里洗了个痛快的澡,小动物们又喜欢和它在一起玩了。)妈妈在讲这个故事时要配以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增添故事的趣味性。

注意 除讲故事外,还可讲孩子的玩具、孩子的照片、父母全家的照片、看过的脸谱等图片内容,边讲边让孩子看。还可将孩子的生活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他听。

我在叫谁

目的 训练孩子记住自己的名字;

训练孩子对物定语言的反应。

玩法 妈妈在走近孩子时,边走边叫孩子的名字:“××,××。”

妈妈叫爸爸的名字,爸爸应答;叫孩子的名字,如果孩子没有反映,爸爸就提醒孩子,“××,妈妈在叫你”,边说边用手指指妈妈。重复练习,训练孩子对自己名字的反应。如果孩子转过头来看妈妈,表明他能准确听到自己名字,妈妈要抱起他夸夸他:“对了,对了,你是××,你是妈妈的好孩子。”

注意 妈妈在叫别人名字时,可用同一语调,当叫到孩子的名字时,语速放慢点,语调稍微大一些,以引起孩子的注意。

我来看看书

目的 用重复的字和鲜艳的图片,给孩子以语言刺激。

讲故事的轻言细语,会让孩子感到舒适放松,使他平静。培养起爱图书的兴趣。

玩法 打开图画书前,先用手指着书的封面:“这是书,让我们来读读孩子的书。”

翻开书,给孩子讲图书内容,边讲边给孩子指图画、念出物品、动物的名称:“看,这只可爱的小鸭子这是它的扁扁嘴巴。”给孩子做详细的介绍。并夸奖小孩子,激发他的好奇心。

注意 这个游戏可在每晚孩子睡前进行,时间不宜太长,讲完故事就睡觉。

找找看

目的 训练孩子认识日常物品,了解简单机械结构,发展认知能力;

训练孩子听声找物,培养孩子语言理解能力。

玩法 爸爸轻轻摇着手铃先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后走到孩子视线以外的地方,摇铃。此时,妈妈说:“××,快找找看,铃铛哪去了?”当孩子头转向响声注视时,再摇铃让孩子听和看,让他高兴。

爸爸手里拿着一个会说话的娃娃,拍一拍,娃娃会说:“你好!你好!”给孩子玩,让孩子熟悉娃娃的声音,接着用一块布遮住娃娃,妈妈说:“××,快快找找看,玩具娃娃藏在哪里了?”如果孩子没有反应,爸爸再拍一下遮住的布娃娃,妈妈将孩子转向娃娃,让孩子寻找。

注意 根据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语言特点,要促进他们理解词义,可伴随动作一起进行。比如游戏中娃娃说“你好”时,妈妈就给出“招手”的动作或拉起孩子的手“招一招”,这样经过训练之后,当说起“你好”时,孩子就会“招招手”。

碰碰头

目的 促进孩子语言和动作的联系,引起愉快体验。

玩法 面对着孩子扶着他的腋下,用自己的额头轻轻触及孩子的额头。并亲切愉快地唤他的名字,说“碰碰头”。重复几次后,当你的头稍向前倾时,他就会主动把头凑过来,露出愉快的笑容和你“碰碰头”。可配以儿歌:“碰一碰、点一点,碰碰孩子的小额头,点点孩子的小鼻子。”

可以用相同的方法,玩“拍拍手”、“点点头”、“挥挥手”的游戏。

注意 和孩子做动作时,力度不宜过大,时间也不且太长,以免孩子疲劳。

谢谢

目的 培养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发展孩子的语言与动作的协调关联动作,培养文明习惯。

玩法 爸爸给孩子玩具或东西吃时,妈妈在一旁讲“谢谢”,并配以点头或摆手的动作。当家里人出去时妈妈和孩子一起做点头或鞠躬的动作,并说“再见”。

当家人回来后,妈妈和孩子一起做动作“拍拍手”表示“欢迎”。

当家人互相帮助后,妈妈给孩子做示范动作“鞠躬”表示“谢谢”。这时要边做动作边说。

注意 孩子的摹仿能力越来越强,通过这种“动作”和语言的相互联系可渐渐发展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家人应积极配合,耐心地对孩子做模拟动作。

家人画像

目的 发展孩子的视觉和语言理解力,为孩子的早期阅读打下基础。

玩法 家人坐在一起,妈妈或爸爸给每位家人画简单的画像,要求画出主要特征概要,然后指着画像问孩子:“这是谁呀?是爸爸。”并指一指爸爸。换一张画像问孩子:“这是谁呀?是妈妈。”让孩子反复地看画像和妈妈,再给孩子看他自己的画像,问他:“这是谁呀?”指着孩子或摸摸孩子的头说:“这是××。”

注意 家里应多挂一些家人的照片和画像,父母要经常抱着孩子看讲这些画,从而发展孩子的视知觉,为以后的早期阅读打下基础。

也可给孩子看一些色彩鲜艳、画面简单(只有一两个人物或动物)的书,这是发展孩子视知觉和语言理解能力的办法。

小狗不见了

目的 促进孩子记忆力的发展以及动作和语言的协调。

玩法 爸爸抱着孩子,妈妈逗孩子,引起他的注意;然后,妈妈用手蒙住自己的脸或眼睛,嘴里一边学小狗叫“汪汪——汪汪——”,一边露出脸或眼睛来。反复几次,妈妈可以把手绢蒙在孩子的脸上,又忽然拿掉,同时学狗叫“汪汪”,反复进行,孩子会感到非常快乐,渐渐学会与人躲迷藏。

妈妈还可躲在爸爸的后面,然后突然探出头来,发出小狗叫声。

注意6个月左右的孩子,已开始会用手抓、拍、敲打玩具了。在家长的逗引下,以音乐、儿歌的感染力激发孩子,让孩子摹仿成人拍手,能使孩子在玩拍手游戏的同时,进入最初的节奏练习。刚开始,家长不应强迫孩子拍出节奏,只要能激发孩子在玩中逐步去感知节奏就行了。

荡秋千

目的 继续训练孩子对节奏的感觉。

玩法 爸爸抱着孩子来回荡。边做边念儿歌:“小孩子,荡秋千,飘飘荡荡到蓝天,白云对我笑哈哈,哈哈!”一开始不要做太快,视孩子的反应渐渐加强,也应随着儿歌的节奏来加强,如念“到蓝天”就可将孩子举高,对孩子笑,以清除孩子的不安全感。

注意 此游戏应在孩子情绪稳定时玩“荡秋千”的幅度不宜太大,以免引起孩子的紧张感。

附儿歌:

虫虫飞

虫虫飞、虫虫飞,飞到南山喝露水,露水吃不到,回来吃青草。

怎么笑

小鸡怎么笑?“叽叽叽!”鸭子怎么笑?“呷呷呷”。

青蛙怎么笑?“呱呱呱!”娃娃怎么笑?“哈哈哈!”

金钩钩

金钩钩,银钩钩。说话要算数,不然是小狗。

金钩钩,银钩钩。说话要算数,不然是小猪。

两只小象

两只小象河边走,

扬起鼻子勾一勾,

就像一对好朋友,

见面握握手。

洗手

哗哗流水清又清,

伸出小手洗一洗,

洗好手儿比一比,

看看谁的最干净。

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人的口头语言指的是听和说,听、说是紧密相关的。许多事实证明,听的能力差,说的能力必定不会强。孩子头一年是不会独立说话的,但已能听别人说话,而且听的能力在迅速发展,这就是开口说话的先导,也是必要的准备。在开口说话前,必须有长时间听说话的积累,所以,家长要十分注意在头一年里促进孩子听力的发展,通过“听”让孩子多接受语言刺激。给孩子念儿歌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听力训练,儿歌是一种形式自由、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的儿童文学作品,它对于发展孩子的听觉和语言节奏感非常有帮助,父母应多给孩子念儿歌。

此外,家长还应经常用各种声音刺激孩子,如听玩具发响的旋律,听拍手和音乐的声音,听别人说话的声音等;让孩子自己造出声响;让孩子多听亲人的说话,辨认不同亲人的声音,渐渐能听声音认亲人等。

9~12个月的培养

拉一拉

目的

培养孩子理解物体间关系的能力,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学念简单的儿歌,促进其语言发展。

玩法

让孩子坐在桌边的小椅子上,桌上放一件他非常喜爱的玩具,但是不要让他够着,在孩子着急时,给玩具系上一根绳子,看看孩子能否拉动绳子得到玩具。家长可做示范,边拉边随口编儿歌“拉,拉,拉绳子。”或“××、××(玩具名称)快过来。”教孩子边念儿歌边拉绳子。

注意

此游戏只能在孩子会抓住小绳子,会摹仿动作的前提下进行。

布书王国

目的

培养孩子对图书的兴趣,为孩子早期阅读打下基础;

提高孩子的认识能力。

玩法

制作“布书”。收集各种有趣图案的手帕或买一些可绣在童装上的各种动物布贴,或用彩色碎布做成有趣的图案,粘在手帕上。在妈妈制作布书的过程中,爸爸领着孩子观看妈妈的制作,引起孩子的兴趣。

制作好后给孩子。这本布书内容丰富,包括很多娃娃、水果、小动物、动画故事人物、日常用品、房屋、风景、交通工具等。可先教孩子学1~3页,结合实物进行学习效果更好。

注意

在制作布书前应教会孩子认识几种图片,为孩子阅读布书打下基础,这种布书既不怕撕,又不怕咬,可放在洗衣机中洗涤,非常有实用价值和游戏价值,提醒年轻的妈妈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为可爱的小宝宝制作布书。

放放、拿拿

目的

培养孩子理解语言的能力;

训练孩子学会按指令使手眼协调地动作。

玩法

给孩子做一个玩具“百宝箱”。

把几种不同的玩具从“百宝箱”中一一取出,边取边说:“放放、拿拿,拿出我的××(玩具名称)。”再当着孩子的面将拿出来的玩具一一放进去,边放边说:“拿拿、放放,放进我的××。”然后让孩子摹仿,父母应和孩子一起念儿歌。

等孩子放完后,让妈妈念儿歌:“放放、拿拿,拿出我的小狗熊。”让孩子听清妈妈的儿歌,拿出相应的玩具,拿出几个后,再把玩“具放进去。”使孩子学会准确地抓起东西并将它们有意地放下的技巧。

注意

此游戏应该在孩子知道玩具名称的前提下进行;因此要在给孩子做“百宝箱”前教会孩子各种玩具的名称。

认识身体

目的

发展孩子的语言,丰富孩子的词汇;

增强孩子的语词理解能力。

玩法

父母和孩子相对而坐,父母边唱边拍手,引导孩子摹仿,等孩子熟悉后,父母可只唱,让孩子做动作。

歌词为:

“眼睛在哪里呀?眼睛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嘴巴在哪里呀?嘴巴在这里,用手摸一摸,用手摸一摸。”

“耳朵在哪里呀?耳朵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认识身体部位。父母可结合语言动作培养孩子对身体各部位的认识,如,父母说:“小头,小头摇一摇。”摇一摇头,让孩子摹仿动作发音。等孩子熟悉后,可以只说不做动作,让孩子跟着学说并做动作。可以反复进行,就可以培养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学习动作。父母可边说边做动作,让孩子摹仿说并摹仿做动作,如“走”、“举手”、“摇头”、“鞠躬”、“拍手”、“招手”等。可反复练习,促进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和发音的能力。

用语言表示要求,每当孩子拿什么东西或用什么时,父母均应问“什么?”和“你要娃娃,对不对?”尽量让孩子回答出有关词语,这可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继续利用图片和实物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如父母可引导孩子摹仿动物的叫声,摹仿交通工具的声音,这会使孩子在语言学习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注意

此阶段的孩子词汇量渐渐增多,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也更喜欢发音,所以此时的游戏最好以训练孩子发音和提高语言能力为主。

娃娃跳舞

目的

培养孩子学说“拉”东西的短语;

发展孩子手部的精细动作,促进脑的发育。

玩法

给孩子看图片。问:“这个孩子在做什么?”妈妈边说边做“跳”的动作,同时教孩子说:“跳一跳。”问:“我们来看娃娃跳舞吧?”教孩子说:“跳舞。”

将会跳舞的娃娃放在一块布上,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妈妈告诉孩子:“想要这个娃娃怎么办?快把布拉过来。”妈妈给孩子做示范拉布,边拉边说:“拉拉布,拉拉布,拉出娃娃跳个舞。”这样反复几次给孩子看,然后妈妈念儿歌让孩子做“拉”的动作,并教孩子学“拉拉”、“娃娃”、“拉娃娃”、“拉猫猫”、“拉车车”等短语。

注意

这个游戏活动能发展孩子有目的地动作,较准确地移动物品,同时学说有关的短语。可更换不同的玩具,让孩子学说“拉××”的短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教孩子各种方法够取物品,学说各种动词短语。如“推小车”等。

敲敲门

目的

练习敲打节奏,培养孩子节奏感。

玩法

妈妈抱着孩子在屋里,爸爸在屋外。爸爸敲门:×××。妈妈问:“是谁呀?”“是我,宝宝的爸爸。”然后爸爸走进来,和孩子一块玩。

然后,妈妈抱着孩子到屋外,爸爸在屋内。妈妈抱孩子敲门:“×××”。爸爸问:“是谁?”“是宝宝。”可边敲门边念儿歌,“孩子乖乖,来到屋外;一二三四,把门开开;把门开开,我要进来。”反复进行敲门游戏。

注意

和爸爸妈妈玩敲门游戏,宝宝会很感兴趣。从听到爸爸敲门到自己去游戏,宝宝有机会在游戏中反复练习敲门节奏,这对节奏感会有促进。以后还可引导宝宝用手拍桌子、椅子等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在各种活动中练习敲击节奏。

动一动

目的

促进孩子对五官和身体的认识,培养孩子的语言理解力。

玩法

让孩子面对家长坐好,家长有节奏地说:“小孩子真爱玩儿,动动这,摸摸那,动动手,动动脚,眨眨眼,弯弯腰,踢踢腿,跺跺脚……”边说边做动作。

然后再进一步培养孩子会摸、指别人的五官、孩子自己的五官,再进一步扩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如叫他“伸出你的手”、“伸出你的脚”。

说明

孩子会指身体的两个部位,最早在7个半月,多数在8个多月,最迟9个月。孩子对外来刺激的反应是渐渐精确化的。最初开始,刺激引起的反应是全身性的。随着孩子对身体各部位的感知的提高,反应渐渐缩小到受刺激的部位,故通过对五官和身体的认识可提高孩子的本体认知能力。

快乐大本营

目的

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教会孩子熟悉五官的名称。教会孩子听一些重叠词;

促进孩子对快乐的感受,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状态。

玩法

家长和孩子坐在一起。妈妈抱着孩子坐着,爸爸和妈妈、孩子相对而坐。孩子最好不要穿袜子。

游戏开始,爸爸对孩子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一个笑的游戏。”爸爸用手轻轻抓起孩子的一只脚,说:“这是××的脚,小小的脚。”同时,用另一只手在孩子的脚心轻轻抓几下,逗孩子发笑,可重复进行两三次。随后,爸爸用手抓住孩子的一只手,说:“这是××的手,小小的手。”同时,在孩子的手心抓几下痒,逗孩子发笑。同样的方法,告诉孩子鼻子、嘴巴、耳朵、口、舌等器官。让孩子对词汇“手、脚、耳朵、眼睛、口……”有初步的理解,为孩子以后开口说出这些词汇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意

游戏进行要缓慢,要给孩子充分的消化吸收的时间。

游戏的内容进行的多少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但切记不能让孩子疲倦。

学“押韵”

目的

发展孩子的口头语言能力。

玩法

选一首你最常给孩子的儿歌,而且每句最后一个押韵的词要容易发音,如“小娃娃,甜嘴巴,喊妈妈、喊爸爸,喊得奶奶笑掉牙……”。念时,故意加重每句最后一个字的语气,并将前面的字拉长,念成“小娃——娃”,以强调最后那个押韵的字。你紧接着念:“孩子,说‘娃’!”然后你再念一遍“小娃——”故意不说出“娃”字,等着孩子说出。如此反复进行,使他渐渐能跟着你把最后一个押韵的词都说出来。

注意

此游戏应该在孩子熟悉儿歌为前提的情况下进行。平时应该给孩子念一些押韵的朗朗上口的儿歌,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请给我拿

目的

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训练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和实物的对应关系。

玩法

把许多玩具放在孩子周围,告诉孩子各种玩具的名称。然后,要求孩子:“把小熊拿给我。”等他拿来后,鼓励孩子:“孩子真能干,小熊来了,我们请小熊到客厅去坐坐吧!”然后将当做客厅的小柜子放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让孩子把小熊放进柜子里。

玩过几遍后,在孩子请进几个小动物(即放进几个动物玩具)时,就告诉孩子:“小动物们现在要回家了,我们送它们回去吧!”然后让孩子将各种动物玩具放回玩具箱。

注意

所用的各种玩具最好是能出声的形象比较鲜明的,这样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增加游戏的乐趣;还可在游戏进行中,请进几个“动物”后做“动物王国”的游戏。

哪里有

目的

丰富孩子词汇,培养孩子喜欢图书,为早期阅读打下基础。

玩法

给孩子看多种有水果或动物或日常生活用品的图片,问孩子:“哪里有苹果?”在孩子找出苹果后,给孩子念儿歌“苹果苹果大又甜”,鼓励孩子做游戏。

让爸爸念儿歌,如“蝴蝶蝴蝶穿花衣,飞到东,飞到西,飞到花丛采花蜜。”然后让孩子根据爸爸的儿歌找出相应的图片。

注意

游戏时所用儿歌最好简短,形象生动,宝宝能理解,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附儿歌:

小鸭

小鸭子嘎嘎叫,

走起路来摇呀摇,

一摇摇到小河里,

高高兴兴洗个澡。

小娃娃

小娃娃,甜嘴巴,喊爸爸,喊妈妈,喊得奶奶笑掉牙。

小动物

小鸟小鸟高高飞,飞呀飞呀飞上云。

小鱼小鱼水中游,又摇尾巴又点头。

小鸡小鸡叽叽叽,快到这里来吃米。

小鸭小鸭呷呷呷,快到河里捉鱼虾。

早锻炼

早晨空气好,

宝宝起得早,

走呀走呀走走走,

跑呀跑呀跑跑跑,

早起锻炼身体好。

做早操

做早操,身体好,

伸伸胳膊弯弯腰,

两手高高举,

两脚跳一跳。

小雨点

小雨点,丁丁丁,唱的歌儿真好听。

大公鸡,喔喔喔,天天叫我早早起。

小汽车,嘀嘀嘀,跑过来,跑过去。

小皮球,圆又圆,拍一拍,跳一跳。

一二三,跳跳跳,天天跳,身体好。

谁在叫

汪汪汪!谁在叫?我是小花狗。

喵喵喵!谁在叫?我是小花猫。

喔喔喔!谁在叫?我是大公鸡。

叽叽叽!谁在叫?我是小小鸡。

呷呷呷!谁在叫?我是小鸭子。

吃饭

吃饭时,要坐好,自己吃,不吵闹,

慢慢吃,细细嚼,认真吃饭身体好。

快来学儿歌

目的

锻炼孩子的动作及协调感;

训练孩子学儿歌,促进语言理解力的提高。

玩法

此游戏是角色游戏。游戏时,先让妈妈明确地告诉孩子:“今天,我们玩一个角色游戏,妈妈扮小兔子,爸爸扮演袋鼠,孩子扮演小袋鼠。今天,我们要举行一场比赛,朗诵儿歌比赛,我们来看一看,谁说的儿歌最好听。”

妈妈扮演的“小兔子”上场:“小兔小兔蹦蹦跳路,蹦蹦跳跳乐哈哈。”

爸爸扮演袋鼠带着小袋鼠(宝宝)出来了。边跳边念儿歌“袋鼠袋鼠真正棒,带着孩子笑哈哈。”可先和爸爸一起念,然后让孩子重复念一遍,给孩子发一朵小红花。

妈妈进行总结:“好,今天大家表现的都很好,每人都得了一朵大红花。现在,请大家都去吃水果吧!”然后全家在一起吃水果。游戏结束。

大家扮的还可以是其他动物:小猫、小鸟、小鸭等。

小猫:小猫小猫喵喵喵,专吃老鼠爱睡觉。

小鸟:小鸟小鸟飞飞飞,飞上蓝天上白云。

小鸭:小鸭小鸭呷呷呷,水里游泳哗啦啦。

注意

此游戏要在孩子上下肢基本动作自如的前提下进行,这样可以边念儿歌边做动物的动作,发展孩子的动作协调感。

我来做客人

目的

训练孩子学说简单句,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孩子学会简单的对话,能够理解简单对话。

玩法

设置游戏情境。爸爸当客人,敲门说:“屋里有人吗?”妈妈教孩子说:“屋里有人,请进。”客人问孩子:“你爷爷叫什么名字?他到哪去了?”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来,或回答不完整,妈妈要用完整的句子说一遍:“爷爷叫×××”,“他到×××去了。”让孩子重复,一问一答。

让孩子当客人,妈妈和孩子去敲门:“屋里有人吗?我们是××和××。”爸爸说:“屋里有人,请进。”让孩子问:“××(小朋友的名字)在哪里?我想和他玩。”爸爸就告诉孩子:“××到公园去了。”妈妈和孩子重复:“噢,××到公园去了。”或者问其他的问题,训练孩子学说简单句。

更换角色或者设置其他游戏情境,如“买东西”、“去饭店”、“上公园”、“过家家”等,训练孩子学说简单句。

注意

1岁半以后,孩子渐渐由说单词句过渡到学说短句,这时应多问孩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多和孩子进行语言交谈。

故事《小老鼠偷米》

目的

通过讲故事,培养孩子理解故事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对图书的兴趣。

玩法

结合图片讲故事。或爸爸扮老鼠做各种动作,妈妈加旁白,对老鼠的行动加以解释。

讲完故事后,妈妈做鼠妈妈,让孩子做鼠孩子。鼠妈妈带着鼠孩子表演故事内容,爸爸在旁边加旁白做解释,让孩子跟着妈妈做各种摹仿动作,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

回忆故事内容,提问:“小老鼠晚上出来干什么?”“它在柜子里找到了什么?”“它吃了柜子里的东西有什么反应?”“最后,它跳到哪去了?”让孩子根据讲解和表演,简要复述。

游戏说明

这个故事是一个8岁孩子编的,它的新奇和风趣,很切合孩子的心理。让孩子看画面认识老鼠,知道老鼠住在哪里,偷吃食物。讲故事时配合动作演示,带着孩子边看边讲,带孩子边做动作边讲,有助于孩子理解故事。

附故事:

小老鼠偷米

夜里,小老鼠出来偷米吃。他在柜子里找到一个小袋子,袋子上有字,小老鼠不认识。他咬破了袋子一看,里面全都是黄色的小粒粒。

“这一定是比大米还好吃的米!”

小老鼠吃了一粒,很甜,真好吃!

小老鼠把一袋子小粒粒全吃光了。

“不好,这种米怎么会跳呢?”

原来小老鼠吃的是跳跳豆。跳跳豆在小老鼠肚子里跳呀,跳呀……小老鼠也跳呀,跳呀……一跳跳进了大花猫的嘴里,它还以为回到自己的洞里去了。

表达要求

目的

通过日常生活训练孩子表达自己的需要,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孩子大胆交往的能力。

玩法

在妈妈下班回家时,孩子跑过来,张开手表示要妈妈抱,此时,妈妈应说“要妈妈抱”,让孩子重复一遍,再抱起孩子,和孩子进行简单的交谈。

当带孩子出去散步时,孩子想要某个玩具时,父母应说:“孩子想要××(玩具名)。”让孩子重复一遍,再给孩子玩具。

当孩子想自己做主时,教孩子学说:“孩子走”、“孩子吃”、“孩子玩”等。

游戏说明

对于1~2岁的孩子,他们会说出一些单词句,经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训练,他们就能很好地掌握,并且逐步增加词句的长度。这种专门的训练一直持续到2岁末,到2~3岁时,单词用句急剧减少,复合句才有较大增加。

2~3岁的培养

孩子过生日

目的

教孩子学用数量词,学讲祝贺生日的话;

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孩子的词汇。

玩法

给孩子看各种物品,说一说有什么、叫出每样东西的名字,教孩子学说物品的数量词。

设置游戏情境,给孩子戴上熊猫头饰,熊妈妈高兴地为熊孩子过生日,熊妈妈拿一个布娃娃说:“祝贺孩子生日快乐,送你一个布娃娃。”也可以一次送两样礼物。教孩子学会接受礼物并说:“谢谢!”

交换角色,让孩子给妈妈祝贺生日,孩子拿着一束花,送给妈妈:“祝贺您亲爱的妈妈,生日快乐,送您一束花。”妈妈高兴地接过花亲亲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将各种物品都送完,也说其他的物品。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去给朋友或亲戚过生日时,可以鼓励孩子送礼物给“寿星”,并学说各种祝福的话。

注意

平时要教孩子用正确的量词说物(简单的),还要创设各种机会让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学说交往的话语。

送南瓜

目的

教孩子练习发准声母是n、l的字音,学会简短的儿歌,学说短句:“老奶奶,南瓜送给你。”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关心老人。

玩法

妈妈拿一张画有老奶奶的图片,问:“小朋友,谁来了?”妈妈正音:奶nai。妈妈说:“老奶奶来看小孩子的。”“小孩子好。”教孩子说:“老奶奶好。”

图片奶奶说:“小孩子真懂礼貌,奶奶很高兴,下次再来看小孩子。再见!小孩子。”教孩子说:“奶奶,再见!”

妈妈拿出篮子与南瓜,进行送南瓜游戏。妈妈提问:“这是什么?”(nan)注意纠正nan与lan。妈妈说:“我们把南瓜送给老奶奶吃,好吗?”

接着妈妈示范送南瓜。妈妈拎着篮子边走边念儿歌:“小篮子,手中拿,我给奶奶送南瓜。”

注意

在教孩子发比较难的音时,家人最好能给予良好的榜样作用,使孩子浸入一种良好的语言氛围中得到正确的发音。

谁会这样

目的

巩固孩子对飞、爬、跑、跳等动词的正确使用。练习短句“××会××”;

启发孩子积极思考,提高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

玩法

妈妈拿出很多张动物图片,告诉孩子:“我们家来了很多小客人,它们各有一种本领,会飞、会爬、会跳、会跑、会游。它们是谁?请你把它找出来。”孩子每找到一种动物,妈妈就提问:“这是谁?会干什么?”孩子练习短句,如“小鸟会飞。”“这是小鸡,小鸡会走。”并摹仿相应的动作。

妈妈启发孩子积极思维。提问:“天上谁会飞?”“水里谁会游?”“还有谁会跳?”“会跑的还有谁?”“会爬的还有谁?”等,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积极回忆,尽可能多地说出几种动物。

拍手游戏。妈妈说:“乌龟会爬。”宝宝和爸爸拍手说:“对对对,乌龟会爬。”妈妈说:“小鸟会爬。”孩子和爸爸拍手说:“错错错,小鸟不会爬。”速度从慢到快,形式从爸爸和孩子渐渐到孩子单独回答。玩过几遍后,可让孩子说“××会×”。让妈妈、爸爸加以回答。

父母和孩子各戴一种动物头饰,互相提问:“你是谁?会干什么?”放音乐,如果听到小鸟飞的音乐,那么会飞的动物就做飞的动作飞出来;听到兔子跳的音乐,则会跳的动物都跳出来。可以更换不同的动物头饰,训练孩子做跑、跳、飞、爬、游的动作,而且在跳(飞)出来的时要做自我介绍:“我是××,会×。”

注意

由于孩子的音乐感受能力不强,给孩子放的动物动作音乐,应该是容易理解的、形象的,并适当地配以动物的叫声或环境的声音,以帮助孩子辨别音乐形象,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又能起到发展孩子音乐感知能力的作用。

附儿歌:

谁会这样

谁会飞呀,鸟儿会飞,鸟儿鸟儿怎样飞,拍拍翅膀飞呀飞!

谁会游呀,鱼儿会游,鱼儿鱼儿怎样游,摆摆尾巴游呀游!

谁会跑呀,马儿会跑,马儿马儿怎样跑,四蹄凌空跑呀跑!

3~4岁的培养

猜猜我是谁

目的

引导幼儿掌握人称代词:我、你、我们、你们;

通过游戏增进亲子感情。

玩法

事先准备各种动物头饰,如:蜻蜓、燕子、大雁、松鼠、小熊等。将各种动物头饰放在凳子下面。

妈妈以游戏的口吻提出要求,比如,可将幼儿双脚说成是“洞门”,要求幼儿将“洞门”关好,不要让动物跑出来。目的是要幼儿将脚并拢,不看凳子下的头饰。

爸爸、妈妈用蜻蜓、燕子的头饰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可问:“请你猜猜我是谁?”“请你猜猜我们是谁?”回答:“你是××。”如果猜对后,拉拉手说:“我们都是好朋友。”

让幼儿参与活动,戴上凳子下的头饰,妈妈问清他戴的是什么动物的头饰,并学学它的叫声,让幼儿清楚自己扮什么动物。开始时妈妈和幼儿玩,学说“请你猜猜我是谁?”然后爸爸妈妈和幼儿玩,学说:“请你猜猜我们是谁?”猜对后拉拉手说:“我们都是好朋友。”引导幼儿在什么时候用“你”,什么时候用“你们”、“我们”。

注意

动物头饰准备得越丰富,效果越好;参与的人要尽可能多,可让爷爷、奶奶、邻居幼儿都来参加,这样也可培养幼儿大胆交往的能力。

找一找,玩具在哪个方位

目的

训练幼儿学习方位词:上、下、里、外、前、后、旁边,学习用完整的短句说话,发展幼儿的语言;

训练幼儿学会听指令,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玩法

妈妈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游戏,我们去找玩具吧。”妈妈和幼儿各拿一样玩具。

接着妈妈告诉幼儿:“忽然,外面来了一位玩具老人,他脾气很古怪,如果他和你做游戏,你输了,他就会将玩具收回,玩个什么游戏呢?听听玩具老人怎么说。”

爸爸演玩具老人,摹仿老人的声音:“今天,我想和你们玩个‘玩具在哪里’的游戏。我说‘请你把玩具放在头上’,你们必须立刻把玩具放在头上,所以你们一定要认真地听清我的要求。如果放错了,我就马上把玩具收回。”

玩具老人和妈妈先示范玩一次,再让幼儿参与进来。玩具老人请妈妈将玩具放在电视机上,请妈妈说:“我把玩具放在电视机上。”如果说对了,放对了,玩具老人就送给妈妈一个玩具,否则就收回玩具。玩具老人不断更换方位词,让幼儿做动作,学说方位词。

注意

玩过一遍后,幼儿熟悉玩法后可更换角色,让妈妈和幼儿分别扮演玩具老人做游戏,可以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春游真快乐

目的

训练幼儿用简短句表达自己喜欢玩的东西,学说短句:“我喜欢玩……因为……”

培养幼儿仔细倾听他人讲话的习惯。

玩法

爸爸外出春游回来后,说:“春游真快乐!”告诉幼儿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然后问幼儿:“我们以前去过什么地方?”引导幼儿回忆曾经的愉快体验。继续问“那里有什么好玩的东西,我们都干了些什么?”“你最喜欢哪一样?”等问题,让幼儿一一讲述。接着扩大范围,鼓励幼儿充分谈自己在春游时看到的、听到的、玩过的经过。

最后,妈妈拿出一个玩具娃娃,告诉幼儿:“小娃娃也去××春游了,他在××地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玩的东西。”妈妈以玩具的身份讲述“我最喜欢××滑滑梯,因为从滑梯上滑下来很快乐。”引导幼儿运用短句:“我喜欢玩……因为……”讲述自己喜欢的活动。

注意

在幼儿讲述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幼儿讲得好的句子,及时重复幼儿说得好的地方,帮助他们自然地学习运用。

看一看

目的

训练幼儿正确说出各器官名称及其数量词:一个、一张、一双、两只等,能准确地发出“张”、“双”两字字音。

训练幼儿注意倾听对方讲话,针对对方说的话,用句子“照一照,看一看,我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玩法

父母和幼儿照镜子,说出身体各器官的名称。妈妈带幼儿来到大镜子面前,引导幼儿照镜子。提问:“你能看到自己吗?从镜子里你看到你身上的什么?”幼儿回答,而后妈妈以亲切的口吻示范,引导幼儿说出各器官的数量词。

接着妈妈边照镜子边说:“照一照,看一看,看看我的大眼睛。”告诉幼儿摹仿说出句子“照一照,看一看,我有一双大眼睛。”幼儿说对了,就给幼儿化妆,即在幼儿的相应器官上贴上一个几何图形。

妈妈鼓励幼儿正确说出各器官的名称及其数量词,知道有的器官可用几个数量词表示。如手可说成“一双手”、“两只手”。注意纠正幼儿的错误发音特别是卷舌音“张”和“双”的发音。

开一个小小的家庭化妆舞会,放音乐,父母同幼儿随音乐唱歌、跳舞。

注意

幼儿常把“一双眼睛”说成“两双眼睛”,可见,幼儿对“一双”这个量词尚未完全理解,家长应多加以实物训练,增加感性认识,帮助幼儿理解“一双”的意思。

4~5岁的培养

有趣的饼干

目的

教幼儿学会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谈话,乐意和父母交谈“饼干”的话题;

使幼儿能围绕父母的提问,按照谈话的结构,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谈论自己有关“饼干”的各种经验;

指导幼儿在说话中学习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玩法

游戏开始:妈妈带幼儿参观一个展览会。“这是什么展览会呢?你一看就知道了。”在摆放着各种各样饼干的桌子周围观赏一周。

妈妈用提问的方式:“这是一个什么展览会呀?你喜欢吃饼干吗?”引出谈话话题。要求幼儿说出桌上饼干的名称,并说说吃过哪些饼干。

妈妈进一步用提问的方式拓展谈话范围:“在这么多种饼干中,你觉得最有趣的饼干是什么?它什么地方使你觉得有趣?”此时,妈妈可先做一定的谈话思路提示,如“我觉得最有趣的是旺仔小馒头,它圆圆的、小小的像个馒头,一吃进嘴里马上就化了,一下能吃许多也不觉得饱。特别是电视里的广告:大人吃大馒头,小人吃小馒头,旺仔小馒头!我觉得特别有趣。”示范的同时,要求幼儿围绕上述两个问题进行谈话。幼儿可从饼干的形状、原料、吃起来的感觉等方面来说明有趣的所在,妈妈可在一旁引导补充幼儿的谈话,使其结构更完整、更连贯。

再次拓展谈话的范围。有趣的饼干容易引起幼儿的联想。妈妈便引入另一个谈话话题:“工人叔叔手真巧,做了那么多很有趣、很特别的饼干,如果你是一位工人叔叔,你想发明什么样的饼干?”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想像,并能把自己的想像用语言表达出来。

用橡皮泥做各式各样饼干或者妈妈做饼干时让幼儿参与。

注意

在幼儿进行创造性想像谈话时,父母也可作为一名成员,参与幼儿的谈话,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的思路,比如妈妈说:“我想发明一种连环画饼干,看一页就能吃一块饼干,看完了,饼干也就吃完了。这样既能品尝饼干又能学到不少知识。”

我有好看的图书

目的

教会幼儿完整地介绍自己图书的名称,并在倾听别人谈话时注意学习新词;培养幼儿爱惜图书的良好习惯;

教会幼儿使用连词“因为……所以……”来表述自己喜爱的图书。

玩法

带幼儿去参观爸爸、妈妈的书房,特别给幼儿布置一个儿童图书角,引导幼儿观看丰富多彩的图书,激发他们想看、想讲图书的欲望和兴趣。

提问幼儿:“看这儿有好多什么呀?动动脑筋想想。我们给这间房子取个名字吧!”和幼儿进行简单的讨论,引导幼儿说出“书房”一词。

爸爸、妈妈和幼儿一起看图书。先示范用连词“因为……所以……”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如爸爸拿着一本故事集说:“因为这本故事书的封面是硬的,不容易坏,它里面是彩色的,很漂亮,而且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所以我很喜欢它。”引导幼儿尽量用准确的词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介绍的话应该包括书的名字和简单的内容。

注意

可先给幼儿讲故事或者拿一本色彩丰富、内容有趣的图书给幼儿看,以吸引幼儿的兴趣,激发他爱惜图书的意识;同时,父母也应做到爱惜图书,用榜样去激励、感染幼儿。

请你告诉他……

目的

提高幼儿在语言交往中准确地听话及传话的能力;

教幼儿学习变换传话称呼,提高交往中运用语言的机智、灵敏程度。

玩法

爸爸、妈妈和幼儿一起玩,开始时,电话铃响,爸爸扮演游戏老人,告诉妈妈:“我是游戏老人,今天我想和你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看谁传的又快又准确。”然后,妈妈告诉幼儿:“刚才,游戏老人告诉我,他想和咱们做游戏,看谁传的又快又准确。”

游戏老人告诉妈妈和幼儿游戏的玩法:我告诉甲“你是小海军”,甲要转换人称后告诉乙:“我是小海军。”然后,游戏老人和妈妈及幼儿开始玩游戏。游戏老人悄悄地告诉妈妈:请你对幼儿说:“你要做游戏。”妈妈对幼儿说:“我要做游戏。”幼儿又告诉游戏老人:“她要做游戏。”

更换角色,分别扮游戏老人,体验不同角色的快乐。

注意

在游戏中,重点要教幼儿学会传话时要转变称呼,培养幼儿传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