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智商综合培养方案
14914000000006

第6章 智育内容

早期智力教育

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在出生时就进行教育的,可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如果5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有80分能力的人;如果10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有60分能力的人。教育越晚,孩子生来具有的潜在能力越难以得到发挥。有的孩子出生后,由于家长工作忙没有时间,或因条件所限,没有对孩子进行适时的早期教育,孩子的智能发展就受到很大影响。有的孩子出生时早产或窒息,但家长对孩子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早期教育,孩子的智力发展正常甚至优秀。

开发儿童的智力

我们所说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想像力。观察力是智力的窗户,注意力是智力的组织者,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记忆力是智力的仓库,想像力是智力的翅膀。作为智力的核心的思维力指的是分析、综合、推理、演绎、判断、抽象的能力,观察、注意、记忆、想像都需要通过思维,在思维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孩子3岁前的智力,表现在他的大动作、手的精细动作、语言、对物的适应行为以及个人生活自理和与人交往诸方面的能力。随着岁月的推移,这些会相应出现,逐渐发展。如果这些方面均符合正常孩子的标准,那就认为孩子智力正常;如果稍有落后,不必担忧,很可能是他起步迟,或是因为孩子的天赋不高。但周围环境能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如能给他创造良好的环境,他会赶上来的。

怎样才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呢?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玩。什么叫玩?玩不但包括体育和游戏,科技、文艺、工艺劳动以及某些思想教育活动对孩子来说都可以称作玩。只不过后几项在孩子稍大些才能较多地进行。玩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未满月时,可以经常和他说话,哭的时候安慰他;一个月时用有声的玩具逗引他;两个月时让他握着你的手指,帮他坐起,或帮他做俯卧动作;3个月时,可用眼动来逗引他,在日光浴时帮他伸展手脚;4个月时,和他一块玩有声的玩具;5个月时,让他自己找玩具玩;6~7个月时,帮他翻身,帮他练话;8~9个月时,帮他两手交替拿东西,帮他站立,让他用两个手指拿东西;10~11个月时,让他爬,让他走;一岁时,经常带他到户外去玩;孩子以后慢慢长大了,可以适当加大活动量,和他一块做力所能及的游戏,如:看画片、认识动物等。也有人利用摹画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摹画是手的技能,要求大脑对手腕、手指肌肉有相当精确的控制能力,要求视觉和触觉的协调配合,要求中枢神经系统的整体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这要从一岁以后开始,从临摹线条到简单的图,从几何图形到动物,对于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年轻夫妇值得注意的是,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智商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除了为孩子布置一个整洁干净的房间外,还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提高智能应遵循的原则

0岁起步原则

在母亲怀孕期施以胎教,从出生时起即进行教育和训练。日本学者井深大在《幼儿园太晚了》一书中提出,人类的智力潜能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人的一生中学习潜力最大的时期不在大学也不在小学,而是婴幼儿时期。

孩子心理年龄发展的教育原则

有学者主张,对孩子的教育项目可以比他的年龄水平略为超前1~2个年龄组开始进行,不要超越得太多。否则孩子的能力达不到,不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激发孩子兴趣的原则

兴趣不论对大人、孩子都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强大动力。有了兴趣,大脑皮质才能产生优势兴奋灶,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大脑的工作效率才能大大提高。超常儿童的最大特点是从小有浓厚的认知兴趣,爱追根究底,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婴幼儿处于无选择探求期,对一切新鲜的事物几乎都发生兴趣,产生新鲜和好奇心,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父母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支持和提高他们的兴趣,要把孩子兴趣向正确的方向引导。

最大限度开发孩子潜能的原则

首先要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就是促进孩子的躯体、生理和心理最健康的生长发育;同时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父母老师一方面要了解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另一方面要尽早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超常表现并加以诱导和培养。

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原则

人才品质的全面发展,不能单纯培养以知识为中心的能力,而应从培养品德开始,重视树人的教育,培养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

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就会形成较好的心理素质,社会生活能力较强,善于与人交往。

发挥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的功能。大多数人(右利手者)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优势功能(即听、说、读、写的功能)高度发展,能进行逻辑思维(包括数学运算),形成心理和意识。右半球的非语言优势功能,即各种感知尤其是空间知觉高度发展,能进行形象思维(包括想像),富有创造力,亦能形成心理和意识。父母和老师要善于调动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使孩子的智力全面发展。

家长对孩子要求要一致的原则

良好的习惯要多次反复才能形成。对待孩子的要求,父母要取得一致并坚持始终;对无理要求要耐心说服,否则,会使孩子养成任性或说谎等不良习惯。在处理具体事情时,家长要言行一致。比如母亲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但在分梨时,仍把大的梨给孩子吃,这就是言行不一致。

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原则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要求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

提高智能的途径

孩子早期智力开发应当采取何种方式?可供选择的有以下几个途径。

早期刺激

婴儿一出生就具有最初的运动能力,如手足乱动、手的抓握反射、哭喊等。他们的嗅觉、听觉、视觉各种感官开始活动,各种感觉能力开始发展,新生儿也正是从感知觉开始来认识周围的环境,并和外界取得联系的。因此,从襁褓和摇篮时期开始,就要给孩子提供及时和适当的早期刺激,这种刺激是锻炼各种感官和促进大脑动力形成和发育最重要的推动力。早期刺激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的,例如丰富适当的环境刺激,明亮和适度的光线,摇篮上悬吊的彩球和摇篮边的响铃,睡眠时母亲哼唱的催眠曲和轻柔、舒适的音乐,让婴儿的眼睛跟踪发亮和移动的物体等。还有运动刺激,例如:不断移动婴儿的卧向,在婴儿抓住父母的手指,父母握住婴儿的双手或双脚,定时和适量地给他们做上肢或下肢的被动运动等。再如言语刺激:同婴儿做自言自语式的讲话,锻炼他们的言语听觉;让婴儿摹仿成人的口型和声音,发出各种音响等。

游戏

幼儿的主导活动就是游戏,剥夺了游戏,就剥夺了童年的欢乐。幼儿是在游戏中认识周围环境,适应生活、学习知识、发展体魄的。他们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好奇心得到满足,想像得以实现。因此,父母应尽可能地把各方面早期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贯穿到游戏中进行,要关怀和支持幼儿做游戏,要正确组织和引导他们做游戏,有时候应当和他们一同做游戏。

孩子的游戏是需要家长适当指导和引导的。完全放任自由地让孩子自己去玩,游戏就很难持续进行下去,也很难充分发挥游戏作为教育手段的作用。

此外,家长还要了解学龄前儿童游戏的内容、形式。时间和参加的成员是随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而发生变化的,应当根据婴幼儿不同时期的特点来组织和指导他们开展各种游戏。

玩具

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必须有许多玩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

玩具是由于各种游戏的需要而被创造出来的,但是幼小的孩子常常是看到玩具才想起游戏。日本学者把游戏和玩具的关系概括得很好。他们认为,0~14个月的孩子被玩具引导着游戏;14~30个月的孩子是被玩具启发着游戏;30~54个月的孩子和玩具一起游戏;54~72个月的孩子有效地利用玩具来游戏。

玩具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形状。颜色、声音,制作的材料也各不相同。在使用玩具游戏时,促使婴幼儿看、听、触摸、抓握、摆弄,刺激他们的各种感官,发展他们的各种感知觉,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因此,玩具是教育婴幼儿认识现实世界的极好工具,也是人生的第一部“教科书”。

图书阅读

婴幼儿的图形和颜色知觉发展得很早,他们从小就喜爱看色彩艳丽、图形鲜明、情节生动的图书,更喜欢家长按图书的内容给他们边看边讲。阅读图书可以丰富婴幼儿的知识,陶冶道德情操,促进语言、思维和想像能力的发展。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图书还可以彼此沟通感情,密切相互之间的心理联系。所以,阅读图书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图书的种类很多,有认识自然现象的读物,认识事物名称的图书,传统故事,儿童生活,童话故事等等。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时期身心发展水平,精心挑选孩子们所喜爱的、可以接受的优秀读物,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早期学习

幼儿特别是幼儿晚期,已经具备学习文化知识的初步能力。抓好幼儿的早期学习,可以为他们进入小学后的正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学习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要点燃求知欲的火焰。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家长要鼓励他们多想、多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要发展幼儿语言,提高表达能力。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的工具,掌握语言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幼儿思维的发展。

要发展幼儿数字的概念,这对促进思维的发展有重要关系。

在内容和方法上要形象化和多样化。

构成智力的五种因素

智力是由一些最基本的因素和一些相关的因素共同建构起来的综合体。这些最基本的因素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五种,而相关因素则包括人的情感、兴趣、意识、理想、性格等。

观察力

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中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孩子的观察力,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训练,如丢手绢、找朋友等。

注意力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如孩子全神贯注地看图画书,而忘却了做游戏和吃东西,这就是注意力的体现。

记忆力

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如几个月的婴儿就能记住妈妈的形象,一旦妈妈变换发型,就会出现婴儿不认识妈妈的情况。

思维力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宝宝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分类归纳,如吃、穿、用、玩和大、小、长、短等,不同的类型他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直观动作思维是0~3岁孩子的特点,他还不会用语言来完整地回答,只能用动作来回答。而3~6岁的孩子主要采用的则是抽象逻辑思维了,这时孩子已经能用语言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了。

想像力

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给孩子讲故事时,他可以联想到小白兔吃萝卜,双脚跳着走等等,当然,这是在孩子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

智力是一个人许多能力的总称,人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能力或专长并不等于智力,例如有的人记忆力特别好,但逻辑思维差;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好,但想像力、实践能力差。这只能说某人在某一方面发展不错,并不等于智力好。只有智力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才能称得上智力发展好。

值得注意的是,智力的五种基本因素不是孤立地、单独地构成智力,也不是机械地、累积地构成智力,而是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但每一种因素又发挥着自己的独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