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小时候的一张成绩报告单上写着:语文55分,修身35分。
孩子上学读书以后,做父母的大多对孩子的成绩单非常敏感。一位母亲回忆自己等待孩子的第一份成绩单的时候的焦急心情。她说:
第一次接到儿子的小学成绩单时,心里的紧张简直难以形容,如今回想起来却不免觉得自己小题大做。等待第一份成绩单的到来实在不容易,而我偏又把它看做极其重要的大事,更急着想知道孩子的在校表现。我知道儿子很聪明,但老师们是否也如此认为?当儿子带着成绩单踏进家门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一把将它抓了过来。儿子的成绩不错,但评语栏上的“适应上有些困难”的字样却正中我的要害,这句评语看起来那么的权威,权威得令人觉得它足以证明孩子的失败。现在想想我当时的心情,真是有些反应过度。
多数父母在孩子步入学校以后都可能会产生和上面这位母亲一样的心情。父母们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成绩和老师的评语毕竟代表了外在世界的一些标准,自己的孩子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具备足够的条件面对真实的世界?和同龄人相比,自己的孩子是否优秀?父母们不可能不关心这些事情。但是这样的心情和做法对孩子有没有好处呢?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成绩固然是考察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的指标。因此父母们在对待分数的态度上要很慎重,如果您把分数当成了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分数高就一好百好,分数低就一差百差,这样做,会把孩子的目光也引向分数,使孩子过度关注自己的分数,而忽略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也容易忽略生活中其他的乐趣。而人的一生中,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
有的学校经常按照分数排队,总要把全校的成绩翻来覆去排个明明白白。全校排名、年级排名、全班排名、前10名榜、前百名榜……还有的学校竟然排出了希望榜和无希望榜!对于考分低的学生来说,这种活动简直让他们无地自容,就好像谁的身上长了癞疤,却非要人家当众脱下衣服展览一样。这样做,除了让可怜的学生们难堪,除了有力地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以外,再没有任何作用,为此而自杀者,媒体已经多次报道。
同样,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来说,排名对他们也并非什么好事,当时是有些荣耀,但随后而来的便是恐惧、压力,生怕下次考试自己的名次会掉下去。可见,过于看重分数对谁都没有好处。
记者采访过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臧铁军先生。他说:考试有四种基本功能――选拔功能、诊断功能、鉴定功能、导向功能。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目标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全面发展,所以这个时期的考试应加强诊断功能,即诊断出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中存在什么问题,也诊断一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如何,今后该怎样改进。但一些教师和父母常常用考试成绩来判断孩子的好坏,这样做实际上是鉴定功能的变异。考试的鉴定功能本来是要以此鉴定学生的学习水平,但现在却成了鉴定孩子成绩乃至品德优劣的标尺。这种做法偏离了考试的一些基本功能。而且,越是应试教育,考试的鉴定功能或评价功能越强。当然,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的一些做法也在渐渐改变,许多学校已经取消了这种考试排名制度。这对于学生和学生的父母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成功的家教范例。有一位女孩子,由于考试没考好,平时一向天真活泼的她回到家里,一脸的沮丧,钻到了自己的小屋子里什么也不说。父母看见女儿这个样子,当然感到大事不妙,他们想创造一些好的气氛,就笑着和孩子讲话。谁知不讲还好,一讲话,女儿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从眼角边滚落下来。这时,父母已经知道了个八九。其实,他们也很想知道孩子这次考试到底考成了什么样,但是为了不给女儿脆弱的心灵增加负担,夫妻俩决定先不问孩子的成绩,而是装出不在意的样子,用轻轻松松的口气说:“今天有电视文艺晚会,你一会儿看看电视好吗?”
孩子的父亲随后详细叙述了他们对女儿的帮助。他说:
吃晚饭的时候,我给太太使了个眼色,我们轮番给女儿夹菜,弄得女儿破涕为笑,家庭的气氛也就变得轻松了。
但这并不算结束了。做父母的关键在于如何帮助孩子认识分数。晚饭后,我给女儿削了个苹果,然后对她说:“女儿,爸爸给你讲个故事。你一定知道大文豪郭沫若吧?郭沫若小的时候的一张成绩报告单上写着:语文55分,修身35分。这两门课不及格,能否就证明了郭沫若是一个笨蛋呢?事实上,他后来成了一个文学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其实,爸爸小的时候的考试成绩并不好。记得我给你讲过,我在中小学的成绩是中下水平,大学里的成绩居于中等,读研究生的时候为老师所赏识,从此以后就没有人小看我了。我总觉得,考试成绩并不能说明多少问题,考试考坏了不是什么坏事,这次考坏了,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下次可能就考好了。今天,我给你布置一个任务:把考试的事给忘了,尽情地看电视去――这段时间你为了考试都没看电视呢。到明天晚上,爸爸和你一起分析一下这次考试失败的原因,然后制定一个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好吗?”
女儿点着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家父母的做法是很聪明的。在女儿过于看重分数的时候,他们能够淡化分数,适当缓解女儿的焦虑情绪,并帮助孩子寻找原因、制定计划,相信他们的孩子再遇到没考好的时候,一定不会像这次那样紧张不安了。
孩子对分数如此看重,是社会弊病造成的,也是成年人对孩子的评价标准过于偏颇造成的。所以我提出,考试分数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关于这一观点的详细论述,请见1998年12月16日《光明日报》)。据悉,有些发达国家,早已将学生的成绩视为个人隐私了。中国一些地方也开始做这种方法的尝试,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这样做,不仅是一种教育艺术,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对他们自尊心的保护。同时,这样做,还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从分数上引开,引导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可以调动学生真正的学习积极性。
怎样巧妙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分数,调动孩子真正的学习积极性?提出下列建议:
不要因为成绩低而否定孩子的一切。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要看到这仅是孩子的部分表现,要看到成绩之外孩子所做的努力,并对孩子的努力给予肯定。
赞许孩子的其他品质。孩子成绩好的时候,父母也不要对孩子太娇宠,给孩子赞美的同时也不忘关注孩子的其他品质,如孩子很认真、很宽容、很爱助人等,父母都要给予表扬。
关注孩子的多方面成长。不要仅仅因为成绩和老师联系,应定期和老师谈一谈,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也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尤其对那些成绩偏低的孩子,父母不要在老师面前数落自己的孩子,而应经常给老师讲一讲孩子在家的一些好的表现。
给孩子解释权。当孩子成绩变差的时候,父母不要急火攻心,上来就训斥孩子,应先听听孩子怎么说,也许孩子这次没考好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呢。
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每个孩子都需要赞美,需要赏识,当您发现孩子学习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的时候,要给孩子一些具体的帮助,如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一起请教老师等,同时还要经常发现孩子的长处,尤其发现了孩子在某一方面比较主动以后,更要鼓励,让他把这种主动性转移到学习上来。即使孩子真的学习很差,也要对他的人格给予足够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