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发现抗战
14915500000005

第5章 挨打不是因为落后

一百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无数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无数次的割地赔款,已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名言深深地铭刻在心里。

有人曾用诗一般的语言刻画1931年9月18日夜晚,“临近中秋,一轮满月高挂于清澈的夜空,皎洁的月光笼罩着东北大好河山,一片洁白宁静,东北三千万同胞沉浸在甜蜜的梦乡。”而参与阴谋策划的日本关东军参谋花谷正回忆:“18日夜,弯月挂起,高粱地黑沉沉一片,疏星点点,长空欲坠……”

无论记述的是满月还是弯月,即便有苦难的九一八,这两段描写也足可以成为描写东北秋天美丽夜色的范文。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漫漫长夜,苦苦难捱。夜幕可以最充分地掩盖罪行和阴谋,许多战争和见不得人的勾当都发生在夜晚。侵略者很会这一套,偷偷摸摸,贼喊捉贼,炸毁沈阳柳条湖一段铁路,反诬东北军所为,开始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为掩盖侵略罪行,美其名为“九一八事变”,中国人也一叫就是70多年。

知耻近乎勇。很多人把九一八称为“国耻日”,还习惯于说日本侵华是国耻,应该牢记。其实我国并没有从法律上确认“国耻日”,只是民间一种泛称。从字义理解,“国耻”就是“国家的耻辱”。单纯被侵略和屠杀不是我们的“国耻”,这是“国难”,“国耻”应该是国家的缺陷和不足。但我们却是本末倒置,一直只记住了日本侵略和杀戮的“国难”,却讳莫如深,不知耻辱真相,忘记了“国耻”,却总提起“国耻”之名,羞提“国耻”之事,真可谓不知“国耻”二字。

《孟子·离娄上》说:“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不可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九一八小调》唱道:“高粱叶子青又青,9月18日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是谁“恭恭敬敬”?“国耻日”究竟“耻”在哪里?

民国成立前后,孙中山并不认为东北属于中国,而是满族的土地,由它去吧。因此在致力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民主革命期间,东北土地并没有引起孙中山和他的革命同仁的足够重视。1912年初,孙中山便说:“当此次举事之初,余等即拟将满洲委之于日本,以此希求日本援助中国革命。”庆幸的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政治交易没能成为厄运。孙中山病重期间接见张学良,期待东北青年要大有作为。

奉系军阀张作霖虽投靠日本,但也据理力争,给日本人题字,还幽了一默,把“张作霖手墨”的“墨”字故意少写了下面的“土”,成为“张作霖手黑”。他语出惊人:“对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吗?这叫‘寸土不让’!”但是奉系军阀“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精神上盲目媚日,承认日本在满特权,经济任由日本“金票”控制市场,办讲武堂练兵都要依赖日本顾问教官。

和人们通常想象的不一样,九一八事变日本之所以胜利不是因为武器先进,传统的落后就要挨打的老理竟然颠倒。不是日军武器先进,而是东北军武器优于日本。拿更早的甲午战争说起,北洋舰队似乎不像我们现在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

北洋舰队是清末建立的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成立,舰艇总数达到50多艘,排水量4万多吨。此时,中国的海军实力已经成为世界第七,亚洲之首。然而,由于清廷的腐败没落,竟然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定远舰和其姊妹舰镇远舰为德国制造的改进萨克森级装甲舰,也是北洋水师战斗力最强的战舰。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裴利曼评价:“(日方)不能全扫乎华军者,则以有巍巍铁甲船两大舰也”。混战中,定远和镇远的305毫米重炮接连命中日军旗舰松岛,使其遭到重创,日军舰队不得不率先退出战场。

然而,定远舰的英勇战斗无法挽回整个战局。1895年2月4日,定远舰在威海卫遭日军鱼雷艇偷袭重伤搁浅。不久,北洋水师战败,定远舰管带刘步蟾自尽,将定远舰炸毁。

旅日作家萨苏提供的北洋水师定远号战舰图片

快四十年过去了,1931年的东北军步兵精锐和大部炮兵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一带,留驻东北的是步兵12个旅、骑兵3个旅和省防旅。奉天省内东北军6-9万,日本关东军兵力10500人。卢沟桥事变爆发前,日本华北驻屯军总兵力约8000人,中国驻军二十九军总兵力约10万人,也没能在七七事变之际胜利。

而1931年的东北军不仅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在装备上亦有相当的优势。关东军没有空中武装力量,甚至在轻武器方面也没有东北军“捷克轻机枪”这样先进。

海军方面:东北海军拥有大小舰只21艘,3.22万吨,舰队官兵3300人。主力舰“海圻”号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其余还有“海琛”、“镇海”、“威海”、“同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战舰。

9月18日,东北军代理长官张作相正在为父治丧,参谋长荣臻则忙于为父贺寿,第7旅旅长王以哲均不在军中。张学良整军不严,军中无主,给日军以可乘之机。傍晚,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北大营。

很显然,东北人体格健壮,虎背熊腰,好勇斗狠,没有不敢打的架,没有不敢骂的话,“东北虎”是也,以至于外省市人把许多刑事犯罪和黑社会都同东北人联系起来。然而,在九一八之夜,东北人中最勇敢最强大最善战的代表——东北军官兵,却没能尽到守土保家之责,或在床上酣睡,或抱头挨打,或拿拳头往墙壁上捶,任由日军长驱之入。北大营6800名士兵被600多日军赶了出去,沈阳失陷。

许多人至今评述:“东北军许多人便如鼠见猫,精神上首先成为日本人的俘虏,再加上有上峰的退让命令,在全身战栗发抖时焉能进行抵抗?”“当年天不怕地不怕、高大威猛的东北大汉被小个子日本人打成了健壮的奴才。”

以前有学术界认为东北军没放一枪一弹就灰溜溜地跑了,拱手让出了北大营。其实在北大营的少数基层官兵表现出了本能的爱国情怀,在违背军令的情况下进行了抵抗,使得我们才不至于这么彻底地绝望。第七旅620团团长王铁汉率小股部下向日军还击。

区区几百个日本关东军士兵夜袭北大营,步兵伍长新国六三是战死的第一个侵略者。

不过,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死亡两人。如此小规模的战斗却成为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成为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开始,从中不难体验到中国的窝囊和屈辱。而在德国侵略苏联第一天,苏军损失数万人,在于苏军进行了顽强抵抗。

关东军6天占领辽宁、吉林两省的全部战略要地。到1932年2月5日,日军伤亡1200人,占领东北全境,东北军抵抗寥寥,退入关内。随后一大批东北军政官员投敌附逆,为日寇建立伪“满洲国”充当傀儡。

东北军9.5万余支步枪、2500挺机关枪、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262架飞机,以及大批弹药、器械、物资等,全部落入日军之手。唯一的金库所存现金7000万元,亦被洗劫一空。后来在华日军的迫击炮等许多武器由沈阳兵工厂生产。

东北同胞泪尽胡尘。日军枪杀、刺杀、铡杀、活埋、炮轰、火烧、灌水、电磨、喂狼狗,种种令人发指的暴行,磬竹难书。苦难和泪水,流浪和思乡,成为许多东北人和中国人的苦痛记忆。

请记住,如果精神缴械,再先进的武器也是废铜烂铁。九一八应该全国鸣警报,牢记这个耻辱和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