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发现抗战
14915500000008

第8章 杨靖宇之死:日本人出招,中国人动手

露营之歌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这首《露营之歌》是东北抗日联军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李坤泰和马尚德,两人都不是东北人,为了便于隐蔽,改名换姓叫赵一曼和杨靖宇,建国后家人才知道他们牺牲多年。每每看到这封信,都不禁感动。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2002年底,我联系到赵一曼的孙女陈红,她在成都,“宁儿”是她父亲,20多年前于北京去世。她对我让她参与呼吁全国纪念抗战很有顾虑,她说有人曾经假借赵一曼的名义干坏事,我发誓保证,她才同意。

每逢过年,人们回到家中,和亲人团聚,在氤氲并且散发着肉香的气息中,诉说久别后的酸甜苦辣,痛痛快快一醉方休。然而1940年的春节,没有现在的和谐社会与温室效应,有个原名马尚德的河南青年却有家难回,有家也不想回,只身在长白山的冰天雪地里与强大的侵略者战斗。1940年2月23日,终于把最后一口英雄之气吐向了东北的寒天里,他就是杨靖宇,时年35岁。

如果不走上抗日道路,杨靖宇可能在河南老家运用他所学的知识从事纺织业振兴国货,即便务农,一米九的个头绝对是合格的庄稼汉,过着可以殷实的日子,享受天伦之乐。即使走上抗日道路,他也可以在胜利时享受军人的荣誉,受挫时象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或金日成等将领那样退入苏联境内保全,以备东山再起。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不能退入苏联,投降当汉奸则肯定高官厚禄三妻四妾。

而在“满洲国”决心要抗日到底,是一个风险极高、脑袋别在腰带上的职业。虽然敌人形容杨靖宇是可在200米内开枪打掉树上苹果的战神,并且打赌发誓,说如果如何自己出门碰着杨靖宇,但是装备精良的日本关东军不断增兵,对于抗日联军成压倒性的优势,杨靖宇不是不知道这些。他就领教过日本特务的灌辣椒水、灌煤油、上大挂、坐老虎凳等酷刑。然而,他不,因为他是杨靖宇。他必须坚持,要让老百姓看到抗日的希望。

日本关东军参谋部《关于昭和十年(1935年)度秋季治安肃正工作概况》中称:

(满洲)三千万民众在精神上与匪贼无大差别者为数不少,大多数民众还没有与匪贼完全分开,如果进行精神上的争夺,假定匪数有三万,精神上的匪军之友军,不知有几倍或几十倍。这些匪贼精神上的友军,虽不敢持枪反抗我们,却是扶育匪贼之母体。历来讨伐效果不大的最大原因,就在于此。

关东军司令部任命长春独立守备队司令、日军少将野副昌德统一指挥伪通化,吉林,延边三地的日伪军警宪特。为切断抗联与群众的联系,日军满山遍野搜剿,将“无人区”内所有可供住宿的房屋一律焚毁,同时将“小集团部落”并入“大集团部落”,每一“部落”深沟高垒,戒备森严;采取连坐法,“一人通匪,全家杀头”;最后,利用抗联叛变投降分子组成11支“山林游击队”,运用“狗虱战术”步步进逼。

日军在搜索藏匿在山洞中的抗联余部

1938年11月25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与朝鲜人民革命军司令官、抗联二军六师师长金日成,两位神交已久的传奇式抗日英雄,终于在濛江县南牌子实现了历史性的会晤。金日成对杨靖宇的回忆,洋溢着他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深情厚谊:

杨靖宇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眼就吸引了我。

人值千金,眼值八百。我一看杨靖宇的眼睛,就知道他是一个忠厚而热情的好汉。

我们烤着篝火交谈。他烤暖了身子,突然谈起第一军里的朝鲜同志。他说,第一军里有许多朝鲜人,都是有名的战将。可是他们没能都来。他一再痛心地说,失去了许多好同志。

他为失去那些朝鲜同志那样难过,使我不得不反过来安慰他了。

杨靖宇在工业学校学过纺织印染,是为了给世世代代穿不暖、过着苦日子的中国同胞做漂亮衣服穿。我认为这是阶级意识的表现。

我和杨司令,民族不同,出身也不同,但我想起同他相逢时的种种情景,仍然久久地暗自流泪,好几天吃不下饭。

1939年夏秋,日军痛下决心,要“倾一国之力”对杨靖宇及其第一路军进行一次大讨伐,发誓要把“满洲治安之癌”切掉。

1940年开始,在关东军东南满地区“讨伐”作战中,杨靖宇率部转战濛江一带,50多天里作战40多次,有时一天打几仗。他能够领导的抗联从几百人到几十个人,再到两个警卫员,最后只剩一个人,一个讽刺性的中国俗语不幸降临到他的身上,那就是“光杆司令”!然而他依然那么执著,一个人与敌人周旋。此时此刻,即使日军不发一枪一弹,单凭旷日持久的饥饿和零下30多度的低温,给予杨靖宇所剩时间已经不多。毕竟“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诗意的描绘他也难以从容享受。

自然环境太恶劣,注定抗联不能像南方的游击队一样发展壮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无数人还坚持战斗直到最后,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杨靖宇生命中最后的半年,是战斗的半年,孤寂的半年,危险的半年。杨靖宇虽然子弹充足,但是弹不尽粮已绝,他为之战斗、流血的黑土地盛产大豆、高粱、野鸡、狍子,然而很少有人为他提供最起码的食物,只好万般无奈地以树皮、草根、棉絮、土块充饥,完全断粮八天,把酒足饭饱的600多人的讨伐队拖得只剩50人。

他面对最凶恶、最可怕的敌人,不仅是严冬暴雪、饥饿疲劳和日本鬼子,更有他手下叛变的汉奸,或者说是那些不想当中国人,而是想当“满洲国人”,乃至日本人的那些中国汉奸,一路上所带的兵越来越少,叛徒却越来越多。有了日本侵略者,杨靖宇只是存在死的可能性,而有了这些叛徒汉奸,杨靖宇则死定了!

抗联是中共领导的武装,联合了各种力量,包括土匪性质的山林队和义勇军。由于中共满州省委过左决策,肃反、斗地主、分田地;过右决策,开放联合各种力量而不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导致抗联存在分裂和失败的可能。

1936年底,抗联4.5万人,一个军一般3000人左右,仅相当于八路军一个团。赵尚志将军不洗脸,表示没打败日本无脸见人。但是由于敌众我寡,到1937年,抗联主力基本被打散,180多位师长、10位军长牺牲,其中就有壮志未酬的赵尚志。1940年抗联残部退入苏联,编成1个旅1000多人,周保中任旅长。此后,东北无成建制军事力量与关东军作战。

据悉,1955年,周保中被授予中将军衔,但他没有接受。后来军衔送到家,他又让警卫员送回去。他不仅仅是为了一个中将的称号,更是为了抗日联军的贡献。中共元老陈云承认,抗日战争中,最艰苦的是东北抗日联军。

抗日联军队伍中叛变的也不乏其例,至少有七名副军级以上干部投敌,如第五军政委宋一夫、八军军长谢文东、九军军长李华堂。后两者在《林海雪原》中还是有名的匪首。

抗联的魏拯民、赵一曼,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均被部下出卖谋害。赵尚志对枪杀他的叛徒特务说:“又是一个中国人!”

可歌可泣的八女投江,最初源于抗联指挥员葛海禄告密,日军包围了以师长关书范为首的抗联宿营地。冷云带八姐妹将日军引开,保护师长和指挥所。最后,在投降、被活捉和投江之间,美丽英勇的八姐妹选择了后者。然而,师长关书范却最后选择了投降!

我收藏一本野副讨伐队司令部炫耀剿灭抗联的原版相册,1941年3月问世。上面记载,1939年10月1日“大讨伐”开始,主要目标是杨靖宇以下“共匪土匪”合计约三千名,在宪兵警察协同作战下,本着“治标治本思想”的原则,一年半基本剿灭抗联。

当时日军许诺让杨靖宇当长白山一带“东边道”长官,但是他选择了坚持,就有人不再愿意坚持。

2月22号的晚上那天正好是农历正月十五,杨靖宇就在地戗子里度过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夜晚。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把最后一口英雄之气吐向了东北的冷天里。有人扯着嗓子唱道:“松花江水流不停,不灭日寇心不平。长白山上英雄多,数着杨靖宇杨司令。”

面对他的遗体,日军警“一点没有感到快乐”,反而“呜呜的哭了起来”,三鞠躬,哭喊“万岁,大大的英雄”,举行“慰灵祭”,叫全县村长以上官吏都来参加“慰灵”仪式。

日本关东军“陆军南满讨伐号外”劝降抗联杨靖宇所部。

致杨靖宇于死地的叛徒有三个。第一个叛徒是程斌,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他于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国投敌,日军任命程斌当队长,组成“程斌挺进队”,摧毁了抗联的补给生命线——密营。

第二个叛徒是跟随程斌叛变的张奚若,曾为抗联机枪连特等射手。当敌人向杨靖宇喊降不奏效时,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击中杨靖宇胸部,这就足以致命,杨靖宇倒在一棵大树前的雪地上牺牲。也有史料认为,当时围住杨靖宇的都是抗联叛徒组建的伪警察,没有一个日军。

原抗联营长崔志新(一说为白万仁)用铡刀切下杨靖宇头颅,县医院朝鲜族院长金相源解剖了杨靖宇。

而许多记载中,都说杨靖宇牺牲完全是日本人侵略者亲手造成的,这其实是后来的史学家和文艺工作者突出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罪恶,出于快意复仇的杜撰,满足国人杀一个够本杀死两个赚一个的英雄定位。其实还原真实的历史,无损于杨靖宇的光辉和伟大。

警务厅长岸谷隆一下令将杨靖宇剖腹,想看看里面是什么食物。我们有理由憎恨侵略者,但是也要承认,这个决定其实无意中成就了杨靖宇,成就了一个催人泪下的铮铮铁骨,成就了一个千年以后还被诉说的民族英雄。抗日将领可以牺牲,但是还没有一个人像杨靖宇这样,置身与强大敌军战斗一周,并且胃里除了枯草、树皮,竟无一粒粮食。

联想到近些年来有些人说共产党不抗日,但是杨靖宇以一己力量反驳了那种谎言,尽管他没能坚持到最后胜利,但是已经达到极限,不能苛求,精神弥足珍贵。

杨靖宇最后时刻

1945年4月,中共中央与杨靖宇失去联系9年,还以为他活着,把他作为中央委员和中共七大筹备人之一。杨靖宇离家22年后,家人才知道他已经牺牲。

1946年,为纪念杨靖宇,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杨靖宇牺牲地濛江县改为靖宇县,保安村改为靖宇镇,以示永久纪念。他的牺牲地命名为靖宇县。文革攻击杨靖宇和抗联是“流寇主义路线”,他生命最后依靠着的大树被当作邪物砍掉。支左干部将杨靖宇墓碑上的碑文铲平,改为自己的名字,葬在杨靖宇陵园,杨靖宇的遗物还遗失大半。

§§第三章 长城需要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