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超越零极限
14917700000052

第52章

不知为什么,冥冥之中我有一种感觉,我和健伟的婚姻正在悬崖边等待着一个抉择……这个抉择的终极结果是什么?我还不知道。隐隐约约中,我有不安,有恐惧,也有期待,更有等待老天裁决是否该让我结束这一切重新开始的宿命的意味……

人生中,我第一次发自肺腑地意识到,我在和健伟的爱情“关系”里,我关注的“方向”出了差错。我一直在苦苦地“外求”—“求”丈夫心里有我,“求”丈夫的目光能多停留在我的身上,“求”丈夫能在意我给我被爱的感觉……我一直在“求”,“求”得那么辛苦,那么纠结,那么挣扎,但是我并没有“求”到我内心渴望的感觉;相反我的“求”招致的全是抗拒和冷漠。索求爱情的路上腥风血雨,我和他几近战死情场。

可我为什么要去“求”?为何丈夫一次次扮演拒绝的角色我还要执著地去“求”?我苦苦索求的后面是什么?我突然意识到,在我似乎永无休止的索求底下深藏着的,是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恐惧缺失的“黑洞”……而我的“心”迷失到了这个“黑洞”里……

一凡大师问我,老韩问我,徐浩也问我,我的“心”到哪里去了?我那颗宁静、安然、和谐的“心”何时失落?因何失落?失落到了哪里?

我失落了我那颗安宁、快乐的“心”,却不知道我的失落,于是我才饥渴地理直气壮地去“外求”来填补缺失,求幸福,求快乐,求爱情,求宁静……而丈夫,我身边最亲近的人,自然就成了第一个我觉得理所当然可以免费去索取的对象。似乎,他陪我了,就能给我被爱的感觉;似乎,他心里有我了,就会理所应当地陪我;似乎,他肯给我时间就是他爱我的标志。可是,在我怀孕后,他失而复得地重新给了我全部初恋初婚感觉时,我为何内心并无安宁快乐和幸福,内心依然充满着“恐惧”?这是一种“当下”享受着幸福却担心“明天”失去幸福的“恐惧”;一种“无”中求“有”,“有”了却害怕“无”的“有”和“无”都难以心安的“恐惧”。因为这个“恐惧”,我最后失去了孩子,也再次失去了我“被爱”的感觉。而为了找回“被爱”的感觉,我这十来年拼命地索要,拼命地抓取,要不到抓不到我就失去了安宁,也几乎失去了生命。但是我依然没有得到。

今天扪心自问:我的“心”是失落在他那里了吗?我的幸福和快乐是被他破坏了吗?

显然不是。老韩说得对,是我把幸福和快乐的选择权交到了他的手里,而且强迫他必须按我喜欢的行为模式让我感觉幸福和快乐。他没有做到,他也不想做。他有他自己对幸福快乐的理解。他有他自己享受和付出幸福快乐的方式。他拒绝为了我幸福快乐的感觉放弃他自己的幸福快乐。如果我继续期待和索取,我在与他的爱情世界里从此将没有幸福和快乐。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是我的“心”忘记了回家的路。

是我给自己的人生贴了个“没有男人的爱,女人就不幸福不快乐”的标签,并对这个标注深信不疑。

可是,假如人生中丈夫真的不能给我爱,难道我就选择此生不再幸福和快乐了吗?

想到这里,我笑了。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我决定找回我的“心”,找回我的幸福和快乐。即便健伟不再爱我,即便以后就是没有丈夫的情路,我也要找回我的“心”,找回我没有丈夫依然满满的幸福和快乐。

我决定终止为索爱而“外求”的路,开始“内求”的旅途……

我疯狂地看书。国外的心灵和心理书籍,国内的国学、禅修、瑜伽甚至中医。我想弄明白“我是谁”?生命到底是什么?人的身体和心灵(意识)为何会分离?我特别渴望弄明白身心灵该怎么去合一?人体是一个老天创造的极其复杂和精密的仪器,相互之间的内在链接是什么?中医说的经络,西医说是神经和血管,宗教说是神性和灵性……我越多地阅读书籍,我越不敢说“我是谁”了。

在书籍里,我看到了很多阿哲给我讲的东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头脑”对于身心灵的制约和影响。一直以来认为“头脑”是人体的指挥官。但事实上“头脑”的存在是人们享受“当下”生活最大的限制,它使人更深地陷入自我认知的局限,它让人们用“头脑”储存的“过去”经验和心理定势评判和安排“今天”的生活。“头脑”隔断了人们去倾听身体的声音,让人们成为自己“过去”生活的奴隶,成为自己思维的奴隶。事实上,“头脑”并没有指挥人身体的能力;正是“头脑”让人活在无法自然,无法天人合一的状态。

按潜意识的理论,人的行为基本是由“潜意识”决定的,而不是“意识”决定的。书上说“意识”只占百分之十都不到,而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潜意识”。也就是说指挥我们行为的其实是“潜意识”。我渐渐理解了我过去无数的瞬间情绪的引发、瞬间行为的发作都是因为“潜意识”为我设置的思维模型以及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型。我真的成为了我过去头脑思维的奴隶。我生活在潜意识的本能反应里;而健伟在他的思维和行为模型里陷得更深。遇到任何有分歧的事情,我和他都会瞬间在各自的潜意识反应模型里进行负性和恶性的互动,进入周而复始的固化的负面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我们互相在自己的痛点上,让对方周而复始地成为我们的“情绪反应开关”。比如他一抗拒我就会马上触及我“不被爱”的开关,我就会用抱怨和愤怒的情绪来反应;而我一指责和抱怨他,就马上触及他不被尊重、被我打扰的开关。“家庭战争”就是这样在各自潜意识的指挥下,本能地按动对方的情绪开关,又被对方的情绪激发,然后在不被对方容忍同时又无法容忍对方的周而复始中,不断地重复爆发恶性情绪。

如果说阿哲、一凡大师和老韩他们帮我点亮了头顶的一盏灯,这段时间的博览身心灵的书籍,让我在灯下看清了自己过去在心灵的昏暗中没有看清过的东西。学习,原来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静心,也是对自己更深层次“自我”的梳理。一日复一日的梳理,让我看清了一凡大师他们说的我“本然”外面包裹的一层一层的“小我”……

我需要时间去清理和面对这一个个给我带来半生情感厄运的“小我”,也就是掩盖我心的蓝天的一片又一片“乌云”。在这个过程中,我在一个个不经意间感受到了每一朵“乌云”飘过的缝隙间蓝天的清澈和耀眼……我渴望覆盖了我“心”之蓝天的“乌云”在我的清理中一天天淡散,消失……我渴望我的“心”中有一天“乌云”散尽,“心”中全部铺满着蓝天。

我越来越相信这一天离我不远了。

但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我看到的“蓝天”是什么?是我最后得以修复的夫妻关系,还是缘尽情散,各自找到人生的清明,还是我找到了生命“本然”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