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9个月宝宝生理发育状况
身体发育状况
宝宝不倚靠任何物体,就能很稳地坐比较长的时间,坐着时可以转向90°。已经开始试着向前爬,但四肢的运动还不协调,肚子能离开床面,但有时仍会用肚子匍匐前进。你的宝宝也许能够拉着家具,让自己站立起来了。
宝宝虽然只有九个月大,但已经能领会到父母的一些简单的语言和表情,尤其是父母的表扬,他更能做出热烈的反应,看到妈妈面带笑容时,知道在表扬自己,就会非常高兴地冲妈妈笑。
2 8~9个月宝宝的喂养方法
营养缺乏表现和补充方式
本月的焦点营养素就是DHA,它对脑神经传导和突触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刚出生的宝宝会从母乳或配方牛奶中获取DHA来促进脑和智力的发育。但断奶以后,妈妈们就需要给宝宝选择含有DHA的食品,比如鱼类、鸡蛋等。
什么是DHA
DHA对于增强宝宝记忆与思维能力、提高智力等作用尤其显著。0~1岁是宝宝脑部发育的黄金期,宝宝的智力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增长。父母这一阶段一定要注意到这一客观事实:宝宝的脑部发育是单向发育,不可逆转的;宝宝的大脑在出生后头12个月发育的增长速度很快,而在18个月之后就只有18%了,增长速度大大减慢。如果错过了这个黄金期,宝宝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基本定格,再补充任何营养只会事倍功半。因此,需要在这一阶段为宝宝的脑部发育提供高质量的营养。
怎样为宝宝补充DHA
经过科学家的不断研究,DHA只存在于鱼类及少数贝类中,其他食物几乎不含DHA。因此从营养和健脑的角度讲,要想使宝宝获得足够的DHA,最简便有效的途径就是吃鱼,而鱼体内含量最多的则是眼窝部分,其次是鱼油;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补充强化DHA的营养品。
宝宝挑食厌食怎么办
宝宝挑食的原因
不添加辅食:在宝宝应该增添辅食的关键时期妈妈并没有给添加辅食,仍然母乳喂养或者采用配方奶喂养的方式,导致宝宝味觉及咀嚼能力发育缓慢,从而使宝宝排斥需要咀嚼的食物。
随意吃零食:在非用餐时间任意地吃类似巧克力、蛋糕等零食。需要注意的是要适当地给宝宝吃零食,多吃会影响宝宝的食欲和胃口。
不按时吃饭:有的妈妈因为工作繁忙,或者按照宝宝的进食欲望来安排用餐时间,导致宝宝就餐时间紊乱,偏食挑食。
让宝宝爱上辅食的小窍门
辅食富于变化能刺激宝宝的食欲。在宝宝原本喜欢的食物中加入新材料,分量和种类由少到多。逐渐增加辅食种类,若宝宝讨厌某种食物,爸爸妈妈应在烹调方式上变换多种形式与口味,让宝宝不知不觉改掉挑食的坏习惯。
3 大动作能力训练
宝宝长到9个月的时候,能抓住栏杆从座位站起,也能从坐立主动地躺下变为卧位,而不再是被动地倒下。
这时的宝宝不需扶持即可自己坐稳,并能较熟练爬行,这时正是独自站立到行走的主要阶段,爸爸妈妈应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扶站训练
在宝宝坐稳、会爬后,就开始向直立发展,这时爸爸妈妈可以扶着宝宝腋下让他练习站立,或让他扶着小车栏杆、沙发及床栏杆等站立。同时可以用玩具或小食品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延长其站立时间。如果在以上完成较好的基础上,可让宝宝不扶物独站片刻。此外,也可在宝宝坐的地方放一张椅子,椅子上放一个玩具,妈妈逗引宝宝去拿玩具,鼓励宝宝先爬到椅子旁边,再扶着椅子站起来。大人是宝宝扶站的最好“拐棍”,必要时可站在宝宝旁边,让宝宝抓住你的手站起来。通过扶站练习,可锻炼宝宝腿部或腰部的肌肉力量。
让宝宝初练习迈步
在宝宝初学迈步时,可以让他先学推坐行车。开始宝宝可能后蹲后退,这时爸爸妈妈可帮助扶车,向前推移,使宝宝双脚向前移步前进。还可以将宝宝放在活动栏内,爸爸妈妈沿着活动栏,手持鲜艳带响的玩具逗引宝宝,让宝宝移动几步,并且要不断地鼓励宝宝。
4 精细动作能力训练
宝宝到9个月时,精细动作能力已相当灵巧。能用拇指、示指夹小球或线头,能主动地放下或扔掉手中的物体,而不是被动地松手。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也有很大变化,能联合行动,无论看到什么都喜欢伸手去拿,能将小物体放在大盒子里,再倒出来,并反复地放进、倒出。并且,宝宝在摆弄物体过程中,逐步提高了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如大小、长短和轻重。
训练有意识地拿起和放下
这时爸爸妈妈可训练宝宝有意识地拿起和放下。在宝宝开始拿玩具时,可能会扔掉或撒手,但并不是有意识地放下。爸爸妈妈可在宝宝拿起玩具如积木时用语言指导他放下,或给某人或放在某处,比如“把积木放到盒子里”,“把球给爸爸”,训练宝宝有意识地拿起放下。每次成功后爸爸妈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宝宝自己动手的兴趣和信心,让宝宝自信地茁壮成长。
对敲、摇能力的训练
爸爸妈妈可相继给宝宝两块方木或两种性质的小型玩具,鼓励宝宝两手对敲玩具,或用一只手中的玩具去击打另一只手中的玩具。也可给宝宝一只拨浪鼓或铃鼓,鼓励宝宝主动摇摆,随之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个训练能培养手的灵活性,开发手的功能。
5 宝宝语言智力开发
9个月的宝宝在语言能力上,能发出类似“妈妈”的音;宝宝还能对一个人或物发音,但音不一定很准确。如发“不”同时摆手表示;发“这、那”同时用手指某东西。
有意识地呼唤人
通常,8个多月的宝宝会发出不少音节,如“ba、da、ga、ma”等,但所有这些音都是宝宝无意识地发出的。到了9个多月,宝宝的语言能力应该进步,所以在这个阶段该教宝宝有意识地称呼人。
当宝宝发出“mama”的音节时,首先赶快重复宝宝的发音,然后立即与实际人物相联系,如指着妈妈说:“这是妈妈。”这样经常不断地说,将词与人物反复联系,使宝宝逐渐形成印象:“mama”就是抱自己、亲自己的妈妈。
语言音乐训练
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爸爸妈妈应注意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除了引导宝宝观察大人说话时的不同口型,为以后学话打下良好基础之外,还要注意让宝宝观察大人的面部表情,懂得喜、怒、哀、乐等情绪。因此,大人在与宝宝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脸对着宝宝,使他注意到你的面部表情。此外,还要经常给宝宝听优美的音乐和宝宝歌曲,让他感受音乐艺术语言,感受音乐的美,用音乐启发宝宝的智力。
6 训练宝宝连续发音
9个月宝宝发音能力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能够将声母和韵母音连续发出,出现了连续音节,如“a-ba-ba”“da-da-da”等,所以也称这个年龄段宝宝的语言发育正处在重复连续音节的阶段。在此阶段,宝宝除了发音之外,在理解大人的语言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其实,宝宝发音和理解大人语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与教育,若爸爸妈妈平时能多和宝宝交流,多和他说话,鼓励他发音,宝宝的语言能力就一定会发育得很快。相反,认为宝宝还不会说话,就不主动和宝宝说话,不与他交流,这样就会阻碍宝宝的语言发育。
模仿发音,理解语言
训练宝宝模仿发音,除了如“爸爸、妈妈”之类的称呼,也可以训练宝宝说一些简单动词,如“走”“坐”“站”等,在引导模仿发音后要诱导宝宝主动地发出单字的辅音。
在与宝宝的接触中,还要通过语言和示范的动作,教宝宝怎么做。如坐、走、看等。以培养宝宝能理解更多的语言,通过这个训练扩大宝宝与周围人的接触和对话的范围,培养他的语言能力。
让宝宝认物发音
在宝宝的床上放置各种玩具,爸爸妈妈可以叫宝宝的名字说:“×××,你把小狗给我!你把小鸭子给我!”等,使词和物多次结合。通过训练,培养宝宝理解大人的词意,练习发音。
7 宝宝的视觉训练
9个月的宝宝,视线能随移动的物体上下左右地移动,能追随落下的物体,寻找掉下的玩具,并能辨别物体大小、形状及移动的速度;开始出现立体知觉。
爸爸妈妈可以带宝宝走出家门出去看绿树蓝天、鲜花青草、来往的人群、汽车等等,促进他的视听能力的发展,同时又可以培养他初步的观察能力。
听音乐、念儿歌、讲故事
培养宝宝的视听能力,爸爸妈妈还可以根据实际条件,试着讲一些适合宝宝听的小故事,最好是结合宝宝的环境,自编一些短小动听的故事,可以念一些儿歌。如:
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虫虫飞
虫虫飞,虫虫飞,
飞到南山喝露水,
露水喝不到,
回来吃青草。
宝宝看电视
给宝宝看电视时,爸爸妈妈可选择一些画面稳定、优美的镜头给宝宝看,在看电视的同时,可以与宝宝进行语言交流,并告诉他画面上事物的名称与大概的意思。
通过让宝宝看电视,可以将视觉、听觉协调统一起来,给宝宝良好的视听环境。此外,还可以让宝宝习惯体验新奇的刺激。
8 数学能力
第三个
准备三个宝宝喜欢的同类小玩具,如三个彩铃或三块积木,与宝宝相对坐在地板上。妈妈将两个彩铃分别放在宝宝的左右手上,并边放边说:“左手上放一个,右手上放一个,宝宝有两个彩铃呀”。
若宝宝能很好地抓住这两个玩具,妈妈就拿起第三个彩铃,告诉宝宝:“这是第三个彩铃”,然后给宝宝拿着。开始他会用已握有玩具的手去抓取,妈妈要教他先放下一只手中的彩铃,再去拿第三个彩铃。
反复和宝宝做游戏,不断强调“这是第三个彩球”,让宝宝对“三”有个模糊的认识。
排排队
将宝宝的动物们都拿出来,按照动物的大小或高矮来排队,最好是属于一类的玩具。妈妈一边排,一边告诉宝宝,如:“小猫最小,他排在第一,小狗排在第二,老虎比小狗大,排在第三,大象最大,排在最后”等等。当动物们都排成一行后,再指着小动物们说一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
玩具最好是同一类的,如动物类、娃娃类、积木块、图片等。等宝宝学会了从小到大排列后,还可教宝宝从大到小排列。
9 思维能力训练
大纸箱子
准备一个大纸箱子,如电脑主机的包装箱,在四周贴上几幅颜色鲜艳、而且是宝宝熟悉的画,如宝宝的放大照片、小汽车、苹果图片、父母的照片等。
将箱子放在地板上,让宝宝扶着箱子看看四周的图画和照片,然后问宝宝:“宝宝在哪里呢?”宝宝会在箱子四周爬来爬去找自己的相片,妈妈可适当地给予指导,如指着宝宝的相片说:“呀,宝宝怎么到这里来了,宝宝在这里呢!”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宝宝找其他的东西,如“苹果在哪里?”,“宝宝的汽车在哪里”等,多找几次宝宝会记住自己照片旁边是汽车,接下来是苹果等,再次寻找时会很快。
宝宝在寻找过程中可通过实践记住图片的形象和位置,促进宝宝逻辑思维能力的发育。
儿歌和橡皮泥
准备一团彩色橡皮泥,一首或几首儿歌,如:
捏捏捏,捏小鸭,小鸭小鸭嘎嘎嘎
捏捏捏,捏小猫,小猫小猫喵喵喵
捏捏捏,捏小鸡,小鸡小鸡叽叽叽
妈妈边唱着儿歌边将橡皮泥捏成一只小鸡,告诉宝宝:“这是小鸡”,让宝宝观察一会儿后将小鸡还原成原状,教宝宝自己去捏,妈妈唱歌宝宝捏,捏完小鸡还可以捏鸭子和小猫等。
不要求宝宝捏的多么逼真,关键要鼓励宝宝自己动手捏起来,让他随意地发挥。一块橡皮泥变成多个小动物,宝宝一定会很好奇,使劲地捏出各种形状来,欣赏自己的“杰作”,这有利于宝宝的发散性思维发展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
10 情绪与社交能力训练
递水果
洗一盘子水果,告诉宝宝:“要吃水果了!”宝宝会急切地看着水果,或伸手够取。这时妈妈不要马上给宝宝水果,而是拿起一个递给爸爸,爸爸说声“谢谢”,然后爸爸拿起一个水果再递给妈妈,妈妈也说声“谢谢”。
这时候宝宝可能已经急着要了,妈妈拿起一个水果,让宝宝说了谢谢后给他。过一会儿后,妈妈告诉宝宝:“宝宝给妈妈拿个水果好吗?”这时爸爸可指导宝宝取一个水果给妈妈,若宝宝不给,妈妈就自己把水果轻轻拿过来,愉快地说:“谢谢宝宝,我们的宝宝很乖!”再亲宝宝一下作为鼓励。
对宝宝来说,把东西送给别人就像被抢走一样。而父母通过一些训练让宝宝知道东西给了别人,别人会非常高兴,并且有时候这些东西并不会消失。如果宝宝不愿意,暂时也不用勉强。
过家家
给宝宝准备一个布娃娃及布娃娃的衣服,小手帕等过家家游戏时常用的东西。
妈妈和宝宝坐在床上或地板上,将这些东西拿出来,告诉宝宝:“今天布娃娃要出去玩了,宝宝要给布娃娃穿衣服哦”,然后帮宝宝给布娃娃穿好衣服,给布娃娃裹上小手帕,“布娃娃怕冷,宝宝要给她裹起来哦”。等将布娃娃打扮好了后,将她放到宝宝的怀里,教宝宝用双手搂抱着布娃娃,告诉宝宝:“布娃娃怕猫咪,宝宝要关心布娃娃”,并教宝宝抚摸布娃娃等亲昵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