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实用胎教早教百科
14918100000054

第54章 宝宝学走路——第12月宝宝智能开发课程

生长发育标准

这个时期的宝宝每天需睡眠12~16小时,白天要睡两次,每次1.5~2小时。有规律地安排宝宝睡和醒的时间,这是保证良好睡眠的基本方法。所以,必须让宝宝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睡前不要让宝宝吃得过饱,不要玩得太兴奋,睡觉时不要蒙头睡,也不要抱着摇晃着入睡,要给宝宝养成良好的自然入睡习惯。

2 11~12个月宝宝的喂养方法

这个月的宝宝最省事的喂养方式是每日三餐都和父母一起吃,加两次配方奶,可能的话,加两次点心、水果,如果没有这样的时间,就把水果放在三餐主食以后。有母乳的,可在早起后、午睡前、晚睡前、夜间醒来时喂奶,尽量不在三餐前后喂,以免影响进餐。

本月喂养要点

这个时期的宝宝一般只长出6~8颗乳牙,胃肠功能也没有发育完全,所以食物要做得细、软、烂、碎,并且种类多样,这样才能够满足宝宝的营养需要。宝宝的胃是比较小的,但是宝宝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却相对比较多,即使这样宝宝一餐也不能吃得太多,就而只能采取少食多餐的做法,最好一天进餐5~6次,在进餐时尽量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也能刺激宝宝的食欲。一定要注意甜品不能在饭前吃,这样不但会影响宝宝的食欲,而且要尽量少吃糖果甜品。要在给宝宝的食品中增加一些面包干等硬性食物,以锻炼让宝宝磨牙。

3 大动作能力训练

这个时期,宝宝的能力特点是将他放在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地方使之站立,他能独自站立片刻而不摔倒;如果大人拉着一只手,宝宝即能协调地移动双腿向前走,而不是转圈,这说明宝宝已经有了独立行走的能力。

让宝宝学走路,爸爸妈妈也不能心急。其实,宝宝从卧位到立位,已有一些转变重心的尝试,让宝宝真的会走路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

引诱宝宝站立、坐下

宝宝在最初扶物站立时,可能还不会坐下,这时爸爸妈妈应教他如何学会低头弯腰再坐下。

妈妈可以把玩具安放在近一些的地面上引诱,让宝宝低头弯腰去抓,即使是一手抓住家具后蹲下,另一手伸出去抓玩具,也是一种进步,这时也要鼓励一下。因为,当宝宝懂得低头弯腰去抓玩具后,接下去他将懂得不必依靠家具扶持,再接下去宝宝就能靠自己的力量站立和坐下了。

鼓励宝宝大胆向前走

如果宝宝因为胆怯或怕羞,不肯自己向前走。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用看图片或唱儿歌的方法,如儿歌:“小袋鼠,不怕羞,每天妈妈抱着走,小宝宝,真是乖,自己走路好勇敢。”对不愿自己走路的宝宝不要迁就,要多给予鼓励,使宝宝鼓起向前走的勇气。

4 精细动作能力训练

1 周岁的宝宝,手部的动作已发展的相当娴熟了。这时宝宝已经能用手掌握笔在白纸上画出道道来。并且,也能和大人一样用拇指和示指的指端捏小东西,手部拿捏能力的程度已经发展得很好了。

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宝宝在这个时期的能力特点,通过以下方法开发宝宝的精细动作智能。

训练手的控制能力

在宝宝能够有意识地将物品放下后,训练宝宝将手中的物品投入到一些小的容器中。通过训练,使宝宝的小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提高手部灵活性

爸爸妈妈可以在桌前给宝宝摆上多种玩具,如小瓶、盖子、小丸、积木、小勺、小碗、水瓶等。

当宝宝看到这些东西时,慢慢地就会知道用积木玩搭高,知道将盖子扣在瓶子上,知道用水瓶喝水,知道用拇指示指捏起小丸,知道将小勺放在小碗里“准备吃饭”等等。经过多种训练,锻炼宝宝手的灵活性,提高手的技能。

5 语言能力训练

宝宝会开口说话,是每一个爸爸妈妈热切期盼的。爸爸妈妈是否热情地与宝宝交谈,对宝宝学说话起着关键的作用。1周岁的宝宝大约能听懂并掌握近20个词。虽然这时宝宝说话较少,但能用单词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因此,良好的亲子互动是宝宝学说话的最优氛围,爸爸妈妈和宝宝互动的质量和频率决定宝宝日后沟通能力的好坏。

明白所指,互动交流

在宝宝还没有学会说话以前,他的回应可能是“咿咿呀呀”或身体姿势和表情。这时爸爸妈妈要学会“察言观色”,对宝宝的行为、情绪保持敏感,就能和宝宝互动,抓住和保持宝宝的注意力,学习语言。

多教常用词语

为了宝宝的语言发育,可结合具体事物训练宝宝发音。在正确的教育下,宝宝很快就可以说出“爸爸、妈妈、阿姨、帽帽、拿、抱”等5~10个简单的词。

重点强化

让宝宝学说话,爸爸妈妈可以重复或者大声强调想要宝宝学习的词语,比如:“这是皮球。”一个词要重复很多遍后,宝宝才能理解并且记忆,最后自己说出这个词。

对宝宝重复相同的话、唱同样的歌、念相同的歌谣,这一切都能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自然发生,而且能起到强化的作用。

6 视觉能力训练

1 周岁的宝宝,视觉发育已相当精确,这时宝宝开始对一些细小的物体产生兴趣,并且能够区别简单的几何图形。

为有利于宝宝视觉的发育,爸爸妈妈可以针对这时期宝宝的视觉特点进行充分训练。

对宝宝进行视觉训练,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引导宝宝观察事物,扩大宝宝的视野外,爸爸妈妈还可以培养宝宝对图片、文字的注意、兴趣,培养宝宝对书籍的爱好。

教宝宝认识一些较简单的实物、图片,并把几种东西或几张图片放在一起让宝宝挑选、指认,同时也教宝宝模仿说出名称来。

此外,在外出时也可经常提醒宝宝注意所遇到的字,比如商场里一些广告招牌、街道名称等。还应尽早让宝宝接触书本,培养宝宝对文字的注意力。

通过识字来训练宝宝的视觉是个很好的方法,但是爸爸妈妈还应注意,要让宝宝在快乐的游戏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进行,而不应该给宝宝施加压力,以免造成宝宝抵触心理。

7 数学能力训练

小猫咪钓鱼

准备些硬纸片、细线、细木棍、剪刀和彩笔等,用彩笔在纸片上画5条大人手掌大小的鱼,裁剪下来,从1~5分别标上数字,数字要明显。

用细线分别将小鱼儿拴在5根细木棍上面,木棍30厘米左右长即可,做成5只吊着小鱼儿的鱼竿,分别按标号排列在茶几上。爸爸告诉宝宝:“小猫咪要钓鱼了”,然后拿起“1”号鱼竿,指着鱼竿上的小鱼儿高兴地说:“哇,宝宝钓到了,1号鱼啊!”

这时宝宝可能已经动手抓鱼竿了,如果他抓起的是“3”号鱼竿,爸爸可指着鱼儿喊:“哇,小猫钓到鱼了,3号鱼啊!”宝宝钓一条鱼,告诉宝宝鱼的编号,并夸奖宝宝。

等宝宝熟悉了游戏后,父母可指着钓起来的鱼问宝宝:“这是几号鱼啊?”并帮着宝宝做回答。

不能让宝宝单独接触器具,父母要多注意,别让宝宝将丝线和杆子含进嘴里。

数学儿歌

妈妈和宝宝面对面坐在床上,爸爸坐在宝宝的背后,爸爸拉着宝宝的小手和妈妈对拍,妈妈边拍手边唱以下数学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

小蝴蝶穿花衣。

你拍二,我拍二,

我家屋檐住巧燕。

你拍三,我拍三,

小鸟展翅飞上天。

你拍四,我拍四,

小花猫捉耗子。

你拍五,我拍五,

动物园里看老虎。

你拍六,我拍六,

六只小兔采蘑菇。

你拍七,我拍七,

小鸡唱歌叽叽叽。

你拍八,我拍八,

蝌蚪长大变青蛙。

你拍九,我拍九,

小鱼小鱼水中游。

玩几次后宝宝就会自己和妈妈拍手,但动作可能会比较迟缓,妈妈可根据宝宝的速度放慢唱歌的速度,与宝宝对拍。

8 思维能力训练

寻找图片的另一块

准备一些旧画册或者彩色杂志等读物,在画册中找一些色彩鲜明、图案简单的图片剪下来,如宝宝画像、苹果图片、小猫咪图片,用大头针把这些图片钉在硬纸板上,再让宝宝观察一会儿,并向宝宝介绍每个图片的名字。

然后将每个图片从中间对折剪成小四片,各取下其中一片混起来,让宝宝寻找。妈妈指着硬纸板上缺了一块的苹果图片问宝宝:“那块苹果哪里去了?”然后指着放在一起的三片碎图问宝宝:“苹果在这儿呢,宝宝找出来好吗?”并帮助宝宝找出苹果的残缺图,拼在纸板上,组成一个完整的苹果。

用同样的方法帮宝宝拼好其他两幅图。妈妈可先示范着拼几次,并边拼边告诉宝宝:“这个是苹果,放在这里”、“这是猫咪,拼在这”等。宝宝会很快学会拼图。

这个游戏可提高宝宝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把钥匙

在三个纸盒子上面分别钻三个形状各异的孔,如三角形孔、圆形孔、正方形孔,用硬纸片剪成与孔相吻合的三块图形作为“钥匙”。

当着宝宝的面将饼干、糖块和橘子分别放在三个盒子里,盖上盒盖。妈妈拿起三角形硬纸片投进三角形孔里面,惊喜地告诉宝宝:“哇,打开了!”然后取出一块饼干给宝宝吃,再盖上盖子。

鼓励宝宝“开锁”,宝宝可能会拿起一个圆形硬纸片往三角形孔里面塞,妈妈摇摇头,告诉宝宝:“不对”,指导宝宝选择正确的图形,当宝宝顺利将硬纸片投进盒子后,妈妈要奖励宝宝,打开盒子给他取出一些好吃的。

继续鼓励宝宝打开其他盒子,宝宝会很乐意玩这个游戏,迫不及待地想吃到盒子里面的食物。

这个游戏可训练宝宝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宝宝的社交能力培养训练

爸爸妈妈要从小培养宝宝学会与人交往的意识,使宝宝长大后拥有良好的人际来往能力,对宝宝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爸爸妈妈是宝宝心中的榜样,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宝宝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爸爸妈妈在家能够注意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和宝宝平等相处,遇事能多为别人着想,宝宝不但会尊重爸爸妈妈,也会懂得克制和谦让,遇事与人商量,养成良好的交往基础。

引导宝宝主动发话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宝宝主动与人说话和模仿发音,积极为宝宝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要让宝宝主动谢人问好:“您好”“谢谢”等。还要让宝宝学习用“叔叔”“阿姨”等称呼周围熟悉的人,见到了就要叫一声。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宝宝模仿大人的表情和声音,当模仿成功时,爸爸妈妈要亲亲宝宝,并做出高兴的表情去鼓励一下。

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

宝宝在这个时期已经有一定的活动能力,有与人交往的社会需求和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这时爸爸妈妈应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宝宝一起做游戏,进行情感交流。

此外,爸爸妈妈还应经常带宝宝做外出活动,让宝宝多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接触社会,从中观察学习与人的交往经验。

10 早教可以这样教

早期阅读能力的开发

早期阅读从9~12个月开始最适宜。对于宝宝阅读的引导,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进行,爸爸妈妈不能操之过急。

通常,9个月到2岁的宝宝活泼好动,往往会把书作为玩具,喜欢撕书、咬书、玩书,这时爸爸妈妈不必干涉。因为,这一阶段正是宝宝的潜阅读时期和语言的萌芽期,爸爸妈妈的任务就是让宝宝对书感兴趣,让宝宝从小就喜欢书,不要以大人的要求去约束宝宝。

要想让宝宝喜欢上阅读,还要给宝宝选对书,只有那些适合的、并能引起宝宝喜欢的画册和图书才能引起宝宝阅读的兴趣。其实,并非要选些正经八百、四四方方的书,其实那些设计巧妙地玩具书,不仅让大人觉得有趣,对宝宝来说更是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儿歌和童谣让宝宝更聪明

快1岁的宝宝对语言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虽然会说的词语很少,但是对大人的许多日常用语已经能准确理解。这时期父母要多给宝宝朗诵儿歌和童谣,增强宝宝的语言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丰富宝宝的语言词汇,为宝宝的说话打好基础,从而促进宝宝左脑语言智能发育。

在给宝宝选择和朗诵儿歌童谣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所选的儿歌童谣语句要简单,最好3~5字为一句,如:

小花猫,拔萝卜,

拔不动,摔地上,

小黄狗,来帮忙。

再次,要有音乐美。儿歌的节奏要鲜活明快,朗朗上口,而且最好押韵,这样宝宝就能比较容易地记住并模仿。同时,儿歌的内容要有信息含量,这样在宝宝联系发音的同时,也能接受到许多信息,能认识更多的事物。还有,儿歌的内容要尽可能地形象一些,这样符合宝宝的思维习惯。宝宝的思维发展是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对于不满1岁的宝宝而言,接受形象的东西要比抽象的容易。在给宝宝朗诵儿歌和童谣时要配合丰富、愉快的表情和动作,为宝宝创造一个欢乐的氛围,让宝宝身心愉悦,同时有利于宝宝的理解和记忆。

同一首歌谣可反复给宝宝唱,宝宝听得次数多了自然会模仿一些发音;歌谣是宝宝早教的一种好手段,父母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坚持朗诵、吟唱,不能操之过急。